直播间里,赵铁丹(右)和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种的红薯。
赵铁丹在田间与网友们分享了收获的喜悦。
赵铁丹和父亲检查着即将送走的红薯。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近年来,越来越多热爱乡村、懂科技、善于经商的年轻人,从“走出去追梦”到“回乡筑梦”,把所学所思所学付诸实践。在辽沈这片土地上,许多青年带着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城市回到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赵佳琪,一个回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从城市回到农村,用积累的知识,在广袤肥沃的乡村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开拓销售平台,成为乡村振兴中连接城乡的新农——铁岭赵铁丹。
秋收以来,每次走进铁岭县西宝镇木昌村,总能看到田间忙碌的收割机、院子里晾晒的粮食、卡车......一个接一个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三年前,赵佳琪告别了在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创业。 如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她已经把家乡“又甜又没牙”的红薯卖到了全国各地,在土壤里绽放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弟弟妹妹心目中的楷模,也成为乡亲们的骄傲。
从小,我就明白农村生活的困难。
在众多普通的院落中,赵佳琪的家最为特别:院子里停着大大小小的货车,两个仓库里堆满了秋天收获的红薯,村里的3个村民正在熟练地分拣打包红薯,而一旁的赵佳琪则在直播间里用力呐喊。
直播间里,这个嗓音有些嘶哑,脸色黝黑的东北姑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3年前,她还是一名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员工。
赵佳琪,2024年出生在木昌村,小时候,因为父亲灵活、勤奋、乐于工作,家庭生活无后顾之忧。 “小时候,爸爸很喜欢张洛,他是村里最早种经济作物的农民之一。 赵佳琪回忆道。
赵佳琪的父亲赵明是地道地的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直走在同村村民的前列。 15年前,他在村里种地瓜,因为雨水不足,管理好,亩亩瓜产量3000斤多,4亩瓜卖了近2万元,成为当时村里的大新闻。
赵明在田间不断尝试新的项目,家里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名列前茅,不仅给了赵佳琪丰富的生活,也给了她足够的自由和幸福。 “爸爸一点也不认真,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这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男孩,开朗外向,敢于战斗。 “赵佳琪说。
她小时候不怯场,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一度闯入全国比赛。 从小到大,赵佳琪都是父亲眼中的骄傲,对这个女儿充满了期待。
为了让女儿以后有更好的发展,赵明从2024年开始经营大棚,但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我家最多经营51个温室,一开始还好,但后来因为市场不好,开始亏损。 赵明说,2024年,家里欠了不少债,多亏了亲戚的帮助,赵佳琪上了大学。
正是在经历了种地的艰辛之后,赵明才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后能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 习惯了看到父母日出工作、日落休息的劳动场景,赵家琪从小就明白农村生活的艰难。
2024年,赵佳琪从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听从父亲的建议,留在沈阳,在一家民营公司工作,曾经从前台接待员到大堂主管。
我家乡的土特产也有可能在互联网上爆火。
留在大城市打拼的赵佳琪,平时总是担心在老家打拼的父母。 每逢放假回老家,她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家人干点农活。 有一次陪爸爸凌晨3点起床卖红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北深秋的清晨,寒风刺骨。 为了在早市上获得更好的位置,卖更多的红薯,父亲不得不早起。 看着父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赵佳琪心里很是感动。
现在人们的消费习早已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否还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家乡种植的红薯、香菇、草莓等特色农产品,有没有潜力在网络上'爆火'?””…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赵佳琪,每次回到家乡都有很多想法。
2024年,赵佳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回到家乡木昌村,和父亲一起种地。
当她得知赵佳琪的决定时,家里炸了,母亲和奶奶甚至都没理会她,因为他们无法劝阻她。 “为了她读书,不就是让她出乡吗,没想到大学毕业后,她又回来了。 父亲赵明也不理解赵家琪的决定,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坚决反对。
赵明选择和赵佳琪交谈,得知她想让家乡“又甜又没牙”的红薯等农产品尽快搭上网络“快车”的想法后,他动摇了。 “我有几年没读书了,也没什么文化,但我知道我应该在生活中有所突破,尽量少给自己留下遗憾。 为了不给女儿的人生留下遗憾,赵明成为了第一个支持赵佳琪的家庭成员。
也支持赵佳琪,以及母校的老师钟小米。 “佳琪在读大的时候,我们学院就深化教学改革,将农产品融入课堂教学,着力培养营销新技能。 佳琪回到家乡,正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钟小米帮助赵佳琪对接了专业团队,熟悉了线上直播的方式,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她。
在父亲和老师的支持下,赵佳琪大胆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她让父亲将家里“爱吃甜食”红薯的种植面积从30亩扩大到60亩,并在抖音平台注册了“铁岭赵铁丹”账号,开始通过短**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 从这一天起,充满地方气息的“赵铁丹”这个名字,取代了原来的“赵家琪”。
这是我的家乡,位于辽河以北的木昌村,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美食,我一直以为咱们村里的东西可以卖到全国各地。 “虽然回老家创业很难,但我相信土壤里绽放的花朵是极其浓郁的。 ”…通过一段时期的真诚**,《铁岭赵铁丹》迅速在网络上热火起来。
成为商品之王,让村民搭上网络快车。
为了让自己的家乡受到更多网友的喜爱,赵铁丹在沐昌村跑来跑去,收集家乡的风采,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引来了村民们的不理解。
如果你没有好课,回家种地能做什么!“大学毕业后,你应该去大城市工作,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孩子,农村干活太辛苦累了,你受不了了!””…面对村民们的质疑,赵铁丹没有反驳,而是选择了努力。
赵铁丹和父亲坚持自己培育红薯苗,确保“无牙”红薯口感正宗;每天天不亮,她都会起床和家人一起跑到田里学习习科学管理如果录音不好,她会情绪崩溃,调整一下,然后重新录制......赵铁丹的努力被网友看得见,短短48天,她的抖音账号就获得了2个50000个赞,累计粉丝3513人,预售红薯10000斤以上。
这种认可让我觉得我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赵铁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她一定会得到好运,在接下来的**中,她更加自信,内容也更加丰富:田野里有趣的故事,收拾行李的艰辛,还有自己回到家乡的生活......网上关注她的粉丝越来越多,大家都在不断为她加油。
2024年9月26日,在家收获红薯结束后,赵铁丹开始了第一次带货直播。 “我们镇西宝镇的'爱吃甜食'红薯,就是红薯里的'提手'。 “正宗的'爱吃甜食'红薯都是沙质的,烤完后,屋子里都香了,想吃一次,想再做一次。 ”…直播间里,赵铁丹轻松活泼、喜气洋洋的作风收获了一波热度,网友纷纷下单,甚至有人为了和她聊天,开车到她家下单。
渐渐地,赵铁丹找回了理智,连续多次直播后,也彻底把家乡“又甜又没牙”的红薯圈外了,短短40多天,她就把家里10多斤红薯卖光了。 “一开始大家可能都看出来,我这个小女孩子,回老家创业并不容易,于是就陆续下单了。 后来大家收到货后,吃了好吃的又来买。 赵铁丹笑着说道。
40多天就卖出了10多斤红薯,赵铁丹的销售模式颠覆了村民的认知。 “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早市卖红薯,在风雨中一天卖了100多斤;她足不出户一天就能卖出几千斤!“我花了一年时间卖了30亩红薯,她花了40多天才卖了60亩红薯,太神奇了!”“嗯,这一次,我们镇西宝镇的'爱吃甜食'红薯更出名了。 赵铁丹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村民的疑虑,成为了村里名副其实的“交通领头羊”,获得一致好评。
第一次,我们村里的红薯卖遍了全国各地,我们还请来了铁蛋帮我们卖卖卖家里养的小笨鸡和鹅。 知道赵铁丹成了村里的“货王”,附近的村民们也想用她的实力让自己的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回老家创业的第二年,赵铁丹想把红薯产业发展得更好,于是有了长远的规划。
在母校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帮助下,她拥有了自己的红薯品牌,申请商标注册,统一产品包装,成立了铁岭县赵铁丹高效农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一起扩大种植面积。
去年的收获季节,凭借这两年积累的人气,赵铁丹第一个月就在网上卖出了30多斤红薯,比第一年翻了一番。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第二年,我卖了红薯,因为后期天气转凉了,很多红薯都冻在了顾客手里。 赵铁丹没有犹豫,拿了单笔8元的快递费,重新发给了客户,结果还是被冻结了。
赵铁丹停下了送餐的脚步,原本熙熙攘攘的院子瞬间空无一人。 赵铁丹没有放弃,经过多次询问,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原来,红薯的外面也可以用保温棉覆盖,这样可以防止红薯被冻死。 红薯被冻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赵铁丹家的院子里又热闹起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赵铁丹的红薯已经从铁岭销往全国大部分城市,今年她带领合作社再次扩大种植面积。 收获季节,她为村里提供了近400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130余元。
赵铁丹从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铁岭的名人,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共青团铁岭市委、铁岭县将她指定为90后回乡创业的典范, 并授予她“铁岭市青年五四奖章”、“铁岭县女性创业致富专家”、“铁岭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队”等荣誉,并为她送上了政策礼包;母校邀请她到农村当讲师,教外地低年级学生,同时成立合作社,作为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铁岭市举办第二届美食节,邀请她现场直播......有货
赵铁丹回乡创业的故事传回母校,成为许多年轻学子眼中的榜样。 今年毕业的大三学生孙傲松来到合作社,成为这里的一员,他和赵铁丹从春种到活销都忙得不可开交。 “我的老家在营口大石桥村,我想在那里学习习师姐回老家创业的成功经验,然后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员。 孙傲松说。
今年,赵铁丹在母校的推荐下,将自己回乡创业的故事写进了“学生返乡创业联盟”项目,获得2023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并以职业教育赛道亚军的身份进入全国总决赛。
广阔的乡村有很多东西可以提供。 作为一名回到家乡创业的大学生,我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努力种好地,搭建好的网络销售平台,让家乡更多优质农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 赵铁丹说。
记者笔记。 青年与乡村之间的双向奔波。
王晓波. 曾经,走出农村是一代人梦想的起点,背对着天空面对黄土的农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飞出沟壑,进城,赵铁丹的父母也是一样。
大批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到城市学习、就业、创业,家乡逐渐成为“空巢”。 农村急需鲜血,国家及时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号召流浪者回乡建设家乡。
90后出身的青年赵铁丹抓住机会,回到了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通过直播的方式,给家乡“又甜又没牙”的红薯带火,也带动了老百姓增收。
乡村振兴为人才召唤和培养人才提供了同步的舞台。 在采访中,赵铁丹提到:“我很幸运,在家乡找到了一份我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 ”
赵铁丹回到家乡,用知识和爱心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为振兴乡村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广袤的乡村中,还给了她辉煌的人生。 如今,在家乡立业的赵铁丹,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也愿意在田间扎根,回归家乡。
本报报道了赵铁丹连续三年回乡创业的故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和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之间,是“双向奔赴”,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勤奋思考, 能吃苦耐劳,乐于付出,青春之花就会在田野里绽放得美丽。
链接。 新农民。
是指具有一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有农业情怀,具有适度规模、可持续发展、防范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他们是一群有知识、有眼光、有技能、有追求的人,包括从海外归来的、从海外回国的、完成学业归乡的、工商经营成功的,以及进城打工的企业家和参军转行后回乡的企业家工作。
辽宁**记者王晓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