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时代国家治理改革新动向

小夏 教育 更新 2024-01-31

北京**客户|作者:阎继荣。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国家治理改革的核心主题。 总的看,十年来,我国国家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系统性重建,但仍需继续改革调整。

改革动能:从发展导向向治理驱动。

最近,贫困被确定为中国最大的治理问题。 因此,发展经济、脱贫是我国的一项长期任务。 以经济发展为指导的分权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改革的一条主线。 这种以发展为导向的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地方、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和要素的活力,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和潜能,成为我国取得现代化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2024年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主要改革任务和标准是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赶超、建设小康社会,那么202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 并明确改革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意味着我国的改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发展型改革转向治理型改革。

202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治国理政”为核心的改革,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以国家整体表现为高度,注重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家治理实效;二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把法治化、制度化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更加突出民族自主、团结、权威建设第三,以现代文明价值观和规则为标准,转变国家治理体系,贯彻公平、正义、民主协商原则,推进法治建设。 从实际看,在“治党”主题下,突出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法治”“社会治理”以及“环境治理”、“腐败治理”、“平台治理”等理念,将社会自主、管控、协同治理的原则运用到具体改革举措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已成为改革的主要任务。

如果说以发展为导向的改革以利益驱动为主,以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层面为主,那么治理驱动型改革则以规则驱动为主,以制度软实力为主。 从这个意义上说,施政驱动的改革应属于体制现代化的范畴。 从发展型改革向治理型改革的转变,不仅丰富了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而且提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质量。

改革重点:从机构职能调整到治理体制和能力再造。

从2024年改革开放到202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30多年间,中国进行了七次重大改革。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重点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建立的制度。

自202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般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更多的是扮演着无所不能的“父母”角色,其管理具有控制、指挥、安排的特点。 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弊端很多。 因此,要转变一流的行为模式,从过去的“一流社会”和“重审批服务”转向提供法律秩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促进一流职能的不断转变。

这些改革包括:一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二是要减少行政审批,放管放权,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三是明确中央与地方分工,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四是优化一级结构,确保权责一致性;五是完善一级考核机制,纠正政治表现偏颇;六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服务采购力度七是统筹党政群事业单位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其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对政务服务的监督优化成为当时改革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15个方面提出了336项具体改革措施,希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经济制度、社会制度、财税制度、行政制度、行政执法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文化制度、司法制度、科技制度、生态文明制度。

改革思路:从分布式改革到系统化设计。

“摸石过河”是中国改革的视觉隐喻,更准确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在探索过程中前进的基本事实。 回顾改革史可以看出,2024年党的十八大前的改革具有明显的“反应灵敏”特征,在思维上呈现出分布式改革的特征。 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于旧治理体制的长期运行,我国公权力运行的碎片化现象更为突出,这通常会导致公权不足和越权现象并存。 过去,“摸石过河”的试验性改革策略,为地方主义、产业主义、部门主义提供了分解国家利益的契机。 各种案例表明,国家利益的部门化和地方化与国家权力运行和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密切相关。 因此,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如何构建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已成为国家治理改革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短板,新时代开始以来,我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也从分散型转向系统型、局部型转向整体型、分散型转向协作型。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既要有统治的目标,又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总体成效的问题。 俗话说,'有治之于政,治之有序'”。

202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2024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确认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回顾十年来的改革,可以看出,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具有显著特点:一是强调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作为一个有机体系, 努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二是要打破权力行使中的“阻挠”现象,努力克服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壁垒,克服部门利益的制约。第三,要立足大局和全局,强调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尽量避免“分散化”和“碎片化”。

实现路径:从“部门”行动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采取“试验性试点-逐步推进”的政策模式。 改革大多只局限于第一领域,较少涉及党的部门,因此从超越的层面没有整体的改革。 这种“部门化”行动的改革路径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难以突破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问题,破坏政策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容易出现政策扭曲、政府令、改革措施难以执行等问题,影响改革政策的治理效率。 受此影响,治理过程难以有效协调和衔接,“僧草案”和“九龙治水”所体现的“治理差距”和“过度治理”现象并存。

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部门”行动改革缺乏权威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协调机制。 2024年以来,我国在改革道路上试图打破“部门化”行动改革的困境,强调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强调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努力解决简单的一级机构改革、“部门化”行动改革、基层社会管理改革、党政责任交叉、脱节的困境, 改革动力不足,权力运作分散“分工主义、地方主义等,提升改革绩效。

总体而言,2024年以后,中国的改革“是通过'党的全面领导'来确保党的最高决策的统一执行,主要是借助执政党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特定业务层面的政治和组织领导机制,如专门的'工作组'、临时'工作组'和常规的'党组'制度, 从而解决行政系统管理的协调问题。 如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24年改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统筹推进、督促落实;设立新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办公室,在重要领域设立新的一级派遣机构,目的是加强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此外,党的一些职能部门已开始分管职能相近的一级部门的工作,如中央组织部对人事和党建工作的统一管理,对新闻出版、电影等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进行统一管理。 由第一部门统一管理民族工作和侨务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意识形态导向政策转向发展导向政策,再转向治理导向政策。 随着现代化阶段的演进升级,我国实现了从发展型改革向治理型改革的转变。 未来,谋求高质量发展,实现“依法治国”发展应成为国家治理改革的重点。

作者为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相似文章

    改革攻关的非凡新时代

    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十年来,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深改领导小组 深改委员会会议余次,本着山中开路 水上桥梁的改革精神,亲自指挥远征,商量大事,把握大事,谋求全局,带领全党努力突破 攻坚克难。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新时代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行政执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新时代,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推进行政执法综合改革。本文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新时代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方向。一 推进行政执法综合规范 规范行政综合执法是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的重要举措。实践中,要进一步明确行...

    跨入新时代,“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泉水”

    安城镇,让庄浦村用 三变 改革解决乡村治理问题,党支部率先高举红色劳务旗帜,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丰富多彩的发展业态,在全县开展全村 求发展 争创一流 竞赛,使庄浦村荣获第三季度 金牌状元 荣誉,走出了一条 党建引领 产业赋能 群众参与 的共同富裕之路 让庄浦村位于安銮河畔安城镇,距县城公里,全村户,...

    新时代官兵关系密切 记者蹲在连队里观察一名士兵“逆袭”之路。

    不久前,在南部战区某海军基地基础技能比武现场,某潜艇船员舵手夏哲安作为最年轻的选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位喜欢在训练中溜走的战士,实现了 逆袭 没有战友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改变。谈及一年多来的经历,夏哲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的改变是潜艇船...

    文艺观察 “两结合”推动新时代文艺复兴

    两个结合 推动新时代文艺复兴 温新达.文化思想是坚持 两个结合 的光辉典范。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和阐述了 两个结合 既深刻把握了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为新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空间。就文艺工作而言,坚持 两个结合 就是要扎根中华广袤的土地和源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