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勇于直言不讳著称的张雪峰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谁说搞科研不赚钱?
这一次,张雪峰迎来了另一位嘉宾,中国科学院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冯毅进行现场连线。 据悉,在投身科研之前,冯毅曾两次创业,全身心投入科研,年仅35岁,毕业不到两年,连续发表6篇顶级期刊,其中科学2篇,自然 4篇。
不仅如此,冯毅研究员刚刚获得“绿橙学者”和100万元的可自由支配研究经费。
这也让张雪峰感叹:谁说科研不赚钱?
诚意不过,从研究员冯毅的履历来看,他确实有很多光环:
研究员冯毅现在才34岁,人生堪称“开放”:
18岁那年,他获得高中物理联赛一等奖,被送到清华大学物理系。
本科毕业后赴海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还短暂休息,在“手机游戏”领域赢得“风险投资”。
2024年回国后,年仅26岁的他刚刚获得博士学位,加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继续科研,2024年3月,冯毅再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文章,随后获得100万元奖金。
然而,放眼全国,像冯毅这样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又有多少呢?
青年博士大多是“吐菩”,他们努力工作3-5年拿到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他们还在为一个教职而努力,也在为“国家自然科学**青年**”而努力写作。
仅仅用研究员冯毅的例子来说明科研人员赚大钱,是不是片面概括?
就像网友留言一样,真正从事科研的人还是很多的,赚钱并不容易。
对科研成绩突出的学者也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但也要看到,放眼全国来看,很多青年学者在“要么升职,要么离职”的政策指导下,科研经费不足,尤其是普通省级高校的年轻博士, 他们正在绞尽脑汁争取教学职位的机会!10万元以上的“国家自然青春”,是他们能否拿到教职的关键!
应该看到,“不升不走”模式确实可以“推出”一些**高手!有很多年轻的教授,年纪轻轻就发表了几百篇文章,但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不能让每个博士都从事科学研究吧?特别是在整体科研基础较差的省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是不是更重要?
张雪峰的观点”。谁说科研不赚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要为年轻教师“减负”,尽量不采取“要么升职,要么离职”的模式,让年轻教师能够始终专注于教学,并且确实具备科研能力,能够静下心来从事科研工作,不要完全评价这些具有科研能力的年轻教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