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哲学与神学研讨会论文集 南洋理工大学哲学与神学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1-30

2024年12月16日上午10时至晚上7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南大外国哲学谭:哲学与神学工作坊”线下首场活动将在南京大学哲学系218室举行王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丁邓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助理研究员曲旭彤副教授以“哲学与神学”为主题作了三场学术报告。 南京大学哲学系王恒教授和刘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师刘仁祥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师陈刚教师担任评论员和对话者南京大学哲学系王世生教师和刘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师生于雪莲老师们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外,来自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多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南京突然降温,虽然外面天气寒冷,但现场讨论热烈,活动非常成功,详细会议纪要如下。

王琦

克尔凯郭尔与尼采对话:《世界背后》和《地球的意义》。

在了解了克尔凯郭尔与尼采实际上有过交流的可能性后,王琦先生进入了报告的主体,即基于“死缝”和“地球的意义”两条线索,他想象了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之间可能的对话。

尼采对“其背后的世界”的批判主要针对柏拉图主义的灌输,柏拉图主义试图跳入“终极疲惫”,进入不再需要欲望的状态。 这个概念是基于**教学的“两个世界”理论。

另一方面,对于尼采来说,“地球的意义”指的是超人(der übermensch)理想中表达的人类的自我战胜。 这意味着不再需要跳入你身后的世界。 但与此同时,尊重地球的意义并不等同于享受尘世的快乐,因为这会导致“最后一个人”(der letzte mensch),即用快乐代替真理,过上平静的生活。 相反,地球的意义说的是生命的无尽创造和产生。

那么,尼采对“跳入你身后的世界”的批判是否适用于克尔凯郭尔的“信仰飞跃”学说呢?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飞跃仍然忠于地球;它只是轻轻地跨越了逻辑推理的缺失环节,它并不打算停留在某个幕后世界。 飞跃不是要取消使人站在地球上的万有引力,因为逻辑的鸿沟不是要为头脑消除的,而恰恰是必要的。 如果不再需要跳跃,头脑本身就会平庸。 也就是说,克尔凯郭尔意义上的信仰不是要摧毁理性,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召唤激情,而激情是无能为力的。 跳跃一方面反对在地面上爬行,另一方面反对在半空中飞行(形而上学)。

此外,克尔凯郭尔的“永恒”感并不意味着尼采批评背后的世界。 这是因为,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永恒的、本质的真理已经通过道的道成肉身进入了世界,而不是隐藏在它的背后。 它以一种一直以来的方式先于人类。 只有当神性进入时间时,才有可能在时间中实现永恒。 在人类对永恒的追求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而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某种确定性的回忆。

对克尔凯郭尔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对“双重生存”的决心。 存在总是有两极:有限和无限,时间和永恒。 与双重存在相得益彰的悲哀是痛苦和幽默。 《非此即彼》中的威廉法官是“双重存在”的缩影:他的宗教维度使他无法成为最后一个人的代表,但他意识到的是有限的无限性。

然而,在尼采看来,这种在有限和无限之间寻找平衡的尝试,无异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头的“走绳者”的活动:它是危险的,总是容易被平庸的有限(小丑)绊倒。

另一方面,尼采本人也未必能逃脱“他身后的世界”的指责。 《敌人》反对**宗教,但同时提出了“人间造物主”的理想;以永恒轮回为代表的永恒,在一瞬间与形而上学的永恒相遇。 似乎总是存在着陷入旧的形而上学模式的危险。

两位思想家之间的批判性对话或许可以归结为他们知识分子个性的差异:在深渊面前,他们强调的是勇气(尼采)还是眩晕(克尔凯郭尔)?

丁邓

神学和哲学的“之间”:通过存在和瞬间的概念对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的可能相互解释

在海德格尔眼中,克尔凯郭尔是一个介于神学家和哲学家之间的“宗教思想家”。 他专注于存在与抽象思想之间的对立,个体的、暂时的和不朽的人类与普遍的、永恒的、不朽的(不修边幅的)思想之间的对立。 克尔凯郭尔对后者的不满源于它试图通过思辨来掩盖绝对,这是对实践存在主义经验丰富性的抽象。

另一方面,克尔凯郭尔提出了“在真理中”的概念:个人跳入的不是不朽,而是永恒(das ewige)。

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和存在。 前者侧重于人本身或作为存在的主体性;后者侧重于人自身的存在(selbstsein)或这种存在作为对存在的理解。 在海德格尔看来,克尔凯郭尔只在第一层次上讨论存在。

海德格尔还从克尔凯郭尔那里继承了“即时”(kairos)的概念,该概念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和保罗的书信。 在《存在与时间》中,时刻是指时间视界延伸的临界点,它既有“结束”(telos)的意思,也有“边界”(peras)的意思。 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当下首先意味着永恒和时间的结合。 在精神个体向信仰的飞跃中,道成肉身作为原型的那一刻不断重复,因为后者是永恒者(上帝)切入时间的那一刻。 比较当下的两种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暂停了克尔凯郭尔的“罪、救赎和审判”的神学前提。

在“转折”时期,海德格尔将瞬间(eksaiphnēs)理解为时间地平线绽放的开始(anfang),它源自柏拉图在巴门尼德156d中提到的“时刻”(eksaiphnēs)作为运动和静态转换的通道,在时间中没有任何位置(atopos)。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这种关于当下的新概念涉及存在本身(das sein selbst)到整体存在(das seiende im ganzen)的新陈代谢:从开始的那一刻到“从......的转变自。。。。。。“该结构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一刻既不是时间的,也不是永恒的(持续存在),而是无性的(nichtigkeit)。 这样,海德格尔为非存在、多、差异等主题的本体论阐释开辟了空间,也为真正的“现象救赎”创造了前提条件。

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对存在和短暂性的阐释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存在是圣经中的“上帝”,而后者则明确提出了“神学差异”,即存在本身不是上帝。 问题是,如果海德格尔在克尔凯郭尔的思想语境中悬置了上帝,那么他所阐述的瞬间决定是否仍然像克尔凯郭尔的“信仰的飞跃”那样具有确定的真理尺度和最终方向?这个“瞬间”还能有实用内容吗?出于这个原因,乔纳斯、波格勒和其他学者提出了质疑。

在邓看来,海德格尔并没有完全悬置“上帝”,而是将信仰经验第一领域的“上帝”转化为在思考或作诗的经验中以表现和隐藏的双重方式出现的上帝。 在海德格尔的整体思想中,存在本身(神性)和作为另一个开端的给予者的最终上帝这两个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作用以实现向另一个开端的“飞跃”。

曲旭彤

海德格尔与神学:基于宗教生活的现象学

第一个问题:如何定位海德格尔在神学、哲学和思想科学史方面的著作?

在中世纪晚期的名义革命之后,世界(从封闭的世界到无限的宇宙)可能不再是理性必然性的产物,从而不再具有内在的目的论秩序。 这导致了三种反应,其重点是人、上帝和自然在存在层面上的优先权。 在早期,海德格尔属于一种哲学方法,该方法始于eigentliche m glichkeit(人的内在可能性),其中还包括康德和尼采。 在后期,海德格尔的方法类似于首先强调上帝的恩典和上帝与人的共同工作的方法。

当海德格尔试图指向并回归到原始现实本身时,事实本身可能需要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来拆解:第一,自然科学可以把握的经验层面(例如,在物理方法中检验的特定杯子),第二,永远无法完全把握的探索方向的真实方面(例如, 亲人与接受杯子的情感联系),然后是概念真实水平(例如,与杯子对应的概念数字)。“一”)。如果海德格尔接着说这三个维度属于现成思维的现实维度,那么他试图打开的就是第四个维度,即使前三个层次成为可能甚至现实的可能性维度。

第二个问题: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海德格尔与神学的关系?

首先,它考察了海德格尔与不同宗派传统的关系,特别是从宗派传统之间的差异来看,海德格尔从天主教转向新教(肯定自然本身的自然性、个体的个性和这个世界生活的世俗性,接受并认真对待存在本身的不确定性)是否标志着他自己思想的转变。

其次,我们可以考察海德格尔受到哪些神学思想家(如保罗、奥古斯丁、路德、克尔凯郭尔、布尔特曼、巴特等)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神学接受史。

第三,我们可以考察海德格尔自己对哲学与神学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讨论,例如,当他谈到“希腊语”时,连字符()指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或者是两者的混合,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领域?

第三个问题:从系统神学的角度来看,海德格尔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在神学问题上,海德格尔赞扬了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特别强调了信任(fiducia)在信仰的三个维度(知识、认可和信任)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他似乎把上帝的超然维度压扁了,放在了这个存在的层面上。 上帝的产生(theogonie)压倒了上帝的三位一体,或者更确切地说,海德格尔认为上帝-自然(gottheit)先于上帝(gott),并关注上帝-自然的不同表现形式:神(gtter)和神性的痕迹(die spuren des g ttlichen)。 例如,在荷尔德林的诗歌中,海德格尔发现了神性的痕迹。

关于**的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希腊思想和基督教思想之间的根本区别,即“第二好的航行”(在logoi中,自然和真理的不同呈现方式)和“在logos中”(到达上帝和真理的唯一中间道路)之间的区别。 在海德格尔那里,希腊思想和宗教思想可能有一些奇特的混合体,即强调性(christlichkeit)而不是基督,并断言自然的弥赛亚性质。 例如,当海德格尔说“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救赎”时,他指的是一种可以带来救赎的神性。 它可以回应(entsprechen)不同形式的救赎的呼召(说zuspruch和要求anspruch),成为模范,活出自己的经验,而不必等待神学拯救者。 大自然的倾泻(aufbruch)取代了恩典的切割(einbruch)。

在招魂论者问题上,海德格尔不像德国古典哲学家那样相信上帝的灵或灵(即人是灵)的内在性,而是强调人可以有灵。 与此同时,他似乎正在逐渐从以形式指导为标志的当下末世论转向以期待和准备为标志的当下末世论。

作者:刘仁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者审阅。

注:会场人山人海,但因为讨论过于热烈,大家都懒得拍照,所以没有会场**,午休时间只拍户外照。

编辑 |徐美菁.

校对 |李跃华先生.

相似文章

    大学排名出炉,南楼实力如何?

    年大学排名已经公布,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等位居榜首。学校的综合实力是影响排名的重要因素,包括学校的特点 文化环境 所在城市 师资力量和知名校友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选择大学时需要全面考虑。南京大学位于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拥有多位中科院院士 国家领军人才和国家...

    徐潭军团的英雄时代 五纵队的将领们有过一段繁荣的时光

    年,华东野战军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组成了以第一纵队 第四纵队 第六纵队为核心的第一兵团,南下参加战役,由战神苏羽担任司令员,因此该兵团又称苏豫兵团。同时,第纵队 第纵队 第纵队和渤海纵队组成第兵团,负责内战任务,又称内线兵团。华东战场的王牌 徐潭军团的光辉历史。内线军团司令员是解放时期被毛爷爷称赞为...

    郑永年数字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最具优势

    月日下午,第二届数字 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的重磅活动 数字湾区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从国际战略和国际政治视角发表了题为 数字开放治理与攻破中等技术陷阱 的主题演讲。要克服中型技术陷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郑永年认...

    科技伦理专家探讨数字时代中国科技伦理治理

    年月日,由中国科协支持的 科技伦理高峰论坛 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科技伦理理论与实践 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思源报告厅举行,由复旦大学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中国科协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协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礼主持论坛开幕式。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铮,中...

    “悬崖”陆鸣才是真正的反派,就阴险恶毒而言,没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经典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喜爱,是因为其中的故事和人物都经过了深入的打磨和研究。观众在观看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时,通常会在欣赏和欣赏的双重过程中找到乐趣。悬崖 就是这样一部杰作,会被反复品味。在之前的解析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与悬崖相关的背景故事。从这一集开始,我们将深入探讨剧中的各种角色。紧接着,我们将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