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拉开。 北京冬至即将来临,天气异常寒冷,但中国正在经历向“春天”的过渡。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工业国、第一大商品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种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正是这场伟大革命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以开放促改革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李强总理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继续推动“更大的市场机遇”、“更好的规则对接”和“更强的包容和共享”。
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步。 改革开放的核心动力和显著标志,是4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共中央党校(行政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张占斌说,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大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人民群众才有了更多的自信。 “改革开放致富”,老百姓见国家富强,才能有自信,挺直脊梁,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建设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帮助我国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式融入全球多边体系,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国际规则的新型对外贸易体系。
11月3日,上海徐汇区美罗城的巨型“水晶球”,展示了第六届进博会的海报。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市场是一个分散的决策过程,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在努力工作,所以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占斌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构建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自由试验区和海南自由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公益和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货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外资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024年世界开放度报告》显示,中国开放度指数上升56%,上升8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从2024年到2024年,中国GDP从364增长5亿元增至121元02万亿元。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在中国经济中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12024年3%将提高到18%左右,对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将始终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好协会主席梅尔尼科夫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圆桌会议上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对世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面对风波和变化,改革开放依然必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局面。 中国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室主任杨丹辉认为,近10年来,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技术进步、劳动力优势、投资自由化等带动全球化积极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同时,新型区域一体化、单边主义、全球治理碎片化,使得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更加困难。杨丹辉认为,区域一体化程度高的超国家组织正在形成全球化的“集群式”高地,并不断加强内部组织的粘性,促使区域治理在不同程度上取代了全球治理的需求,同时,技术和制度驱动的区域跨国投资也将部分取代成本和效率驱动的跨国投资。全球规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也在持续,全球警戒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各国实施的歧视性政策明显多于自由化政策,国际监管合作难度也大幅增加。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
我们走过了依靠低准入壁垒、高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以低价商品和服务寻求外部市场的时代。 国家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就当前形势而言,我们的对外开放正面临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受到基于政治地位强势地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无情打压, 经济和其他原因,这变得越来越困难和苛刻。“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我们与建立成熟、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差距,在新的10年里,在一些重点改革领域,还有许多“硬骨头”需要啃。 未来,市场化改革仍将是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 要以改革为动力,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改革加快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
中银国际研究部董事长曹元征认为,在当前深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拥抱全球化,坚持全球化。 “什么是改革?改革是从传统国家主导的民族工业化向综合工业化的转变,是亚洲发展的经验,也是全世界的普遍经验。 什么是开放性?开放意味着把全面工业化的进程转向全球化,在不断升级的进程中加快高度全球化进程。 中国把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完善了资源配置。 他说,改革开放本身是一体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必须是开放的,开放必然会带动市场经济,所以是内生的。
张占斌还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拥抱天下、四川相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滞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面对动荡多变的世界格局,要想与时俱进发展壮大,就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以高水平对外推进深化改革。
逐步完善制度开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制度开放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从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等方面稳步扩大制度开放”。 《制度开放》强调,在经济发展和开放过程中,要继续对标国际规则,进一步实现制度创新。
在游戏中,每个人都可以用相同的规则一起玩,如果规则不同怎么办?因此,要建立与国际对口接轨的体制机制,主动以制度开放推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张占斌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头和风险点不断增多,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原有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从而促进创新。 改革发展,扩大开放。
制度性开放是更高层次、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是当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所副院长翟坤提到,当前科技革命不断催生新的经贸规则和新标准,全球经贸规则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广西钦州港,一艘货船离开码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当前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加以解决,首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放开该领域的市场准入来吸引人才来补充, 资本、科技等国际高端要素,其次,制度开放可以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在释放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最后,扩大制度开放可以促进新型价值链合作机制的构建,促进我国企业参与、主导和主导新兴行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监管标准等经贸规则的制定,促进我国产业链规划与机制接轨。
规则对接、监管协调、管理提升、标准制定是加快机构开放的重要抓手。 对外经济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莹认为,需要注意的是,现行规则已开始从以商品和要素流动为主的传统经贸规则转向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为重点的新一代高水平经贸规则。 要着力加快国内法规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将是当前管理提升的主要任务,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标准制定目标。
国内外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制度开放的难点。 杨丹辉认为,不仅要拆开对外开放的“玻璃门”,优化营商环境,对冲外部风险,找到精准目标,还要为外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使我国开放体制更加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 国际化,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
近年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港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加快。 记者发现,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际层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为构建多元稳定的开放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在国内层面,一是国家级新区和城市群建设重塑了国内区域开放格局,二是各地区开放平台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国家先后在陕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北等地设立了国家级新区。 2024年,中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贵州成立,在武汉城圈、苏州工业园区以及长江沿线和内陆地区多个城市开展了新型开放型经济体系综合试点。 同时,自2024年自由试验区设立以来,多地在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等方面竞相积极探索,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截至2024年,已开展6批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发布4批自由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作者:中国报道记者徐昊、刘雪云
新华社 China.com.
编辑:徐昊。
新**发布: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