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个基层单位”提出35周年。 “四个基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在基层,调查研究在基层,信访接待在基层,现场办公室在基层”,是福建省宁德市总书记工作期间的第一班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
经过35年的传承和发展,“四个基层单位”经久不衰,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35年的跨越中领悟“为什么是基层”,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主动深入基层群众,察民情,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期”,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实务,行动实效。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下,基层要立足群众需求,深入浅出,朴素讲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老百姓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现,只有推动理论宣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赢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扎根基层。 第二批主题教育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就会沦为“空中楼阁”。 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基层实际,坚持“群众想听什么,理论讲什么就说什么”的原则,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立足群众需求,不断提高理论讲授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创新传播理论的方式和方法,用好群众喜欢看的“板凳会”“炉边夜谈”等方式,多用群众能听懂的“家乡方言”,让人民群众懂得、记懂政策理论知识,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扎根基层。
在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注意发现问题,看清细微之处,决策部署“暖民心,顺应民意”。 坐在办公室里,遇到的都是问题,在基层看到的都是解决方案。 调查研究是连接基层的“桥梁”,是触及民意的“纽带”,如果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到位,不仅不能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而且会落入“形式主义”的陷阱,为群众所厌恶。 “浅水者得鱼虾,深水者得龙”,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号”下基层,多得“草根土”,多来“惊喜”,用“四不两直”, 蹲点研究等方法,清晰透彻地发现基层问题;要用好“群众的智慧”,多坐在群众的“热炕头上”,多和群众“聊”,了解群众的“急、难、渴”,从群众的“金点子”和“好办法”中汲取智慧,想办法解决难题, 结合政策方针,制定解决问题的细化措施,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实际效果,推动工作。
在来信来访下,基层要推动矛盾化解,化解困难,让群众诉求“及时化解,不留痕迹”。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送到门口”,是检验党政机关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 信访工作做好与否切实做,直接关系到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只有加强信访工作的方向,才能真正理顺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意见,成为群众的“亲近人”。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上访者当成“家属”,把群众诉求当成“家事”,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的地方去接待上访,变信访为上访,变被动为主动, 用心处理群众的请愿针对群众诉求,梳理事件的起始和结束,建立问题台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引导等方式加以解决,并及时跟进回复,做到“万事解决,万事应应”, 真正做到信访工作在群众心中。
在现场办公室下,基层要坚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正视问题,让难点被堵住。 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方针。 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群众需求、期望和思想,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做到“群众在天下,工作重心在天下”,把“课桌”移到群众“家门口”, 而将“坐在大厅里”改为“挨家挨户咨询”,直击问题现场,直面问题症结,直接针对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关心的“忧心忡忡的事情”作为现场办公的重点,推动基层问题解决第一线,努力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医疗、 住房、养老等方面,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脚下有多少污垢,心中会沉淀出多少真理。 “广大党员干部要勤练”下基层“的基本功,到群众中去问人民、向人民求问、向人民求问、向人民求助,倾听人民的声音,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基层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让“四个基层”绽放新时代光芒。
*:荔枝新闻。
编辑:韩振霞。
审稿人:崔欣.
责任编辑: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