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像我一样,跑得很远,还有很多时间要读完,一页要读,一个单词要背。
我每天都给自己制定很多计划,希望能快点完成我制定的所有计划,把检查点放在清单上。
我以为只要每天完成签到,就能得到想要的进度。
慢慢地,我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回顾我曾经想用打孔卡完成的所有任务,几乎所有的任务都是胎死腹中。
每次失败的原因都惊人地相似,只是因为在打卡过程中几天没有完成任务,我就会对“打卡”产生厌恶感,慢慢地,清单上的任务就会消失。
但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读了关于脑科学的书,意识到当我们“打卡”某件事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慢慢从完成事情转移到完成“打卡”上。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你定了一个计划,每天背诵20个单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目标是完成它,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单词本身上,我们自然会思考如何记住它们。
如果目标是完成“打卡”,我们不禁会想,天哪,我还剩几句话就要完成今天的“打卡”任务。
这样一来,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不知不觉地转移,我们完成任务的标志就成了清单上的那个复选标记。
一旦我们落入这个陷阱,我们很可能很容易放弃我们的目标。
因为当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打卡”上时,我们的目标就变成了每天认真地完成打卡,一旦错过了一天,这个目标就失败了。
这也是“厌恶”的由来,一旦我们对这件事有了“厌恶”,那么我们离失败就不远了。
然而,除了众所周知的“打卡”,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实现长期目标呢?
仍然有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将向您介绍以下 4 个步骤。
一、目标
我们今天谈论的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更具体的指令。
关键是要细化和分解大目标。
例如,如果你想掌握一门新语言,目标似乎很大,所以你需要分解它。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是日常交流吗?或者它是一个工作应用程序?或者也许是证书?
理清了之后,继续往下走,我们需要掌握多少语法、单词、句子结构?我们还要花多少时间呢?我每天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
这里说清楚是不够的,具体的目标应该是明确每天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如何做,测试标准是什么。
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目标给大脑下达指令,指令越清晰,效率就越高。
2. 专注
有一天,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他请巴菲特和儿子玩一个游戏:在手上写一个对他影响最大的字。 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专注”。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信息处理密度极高,很多人认为多任务处理是高效率的表现,殊不知,专注力强才是成功的武器。
我们越是在这个信息时代,越要掌握纵向习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保持专注呢?一心一意是关键。
要想保持专注,就不能在一段时间内给自己多项任务,必须坚持只做眼前的事情的原则。
有时,只做好一件事可能比吞下七八件事要好。
3. 反馈
正确的反馈,除了帮助我们保持正轨外,还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我们能用每日反馈代替每天的打卡,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我们所做的任务量和我们每天完成的任务量之间的差距。
从而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客观的把控,不再有“我努力了,但还是一事无成”的感觉。
对于反馈来说,长度和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做完了就完成了,未完成的就不做了。
认真反思自己不做的原因,这样才能改进第二天的计划,等等,我们能取得的成果将是巨大的。
四、伸展
这个概念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所谓的拉伸区,和我们熟悉的“舒适区”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除了两者之外,还有难点区域。
在舒适区,我们量入为出,所以很容易获得满足感,但不利于个人成长。
而身处困境的我们,往往会因为困难太大、压力太大而选择放弃,不利于个人成长。
只有留在舒适区,我们才能获得正确的挑战和长期收益。
以跑步为例,对于一个不经常跑步的人来说,一上来就跑10公里无疑是困难的,他可能很快就会选择放弃。
但是,如果他选择先跑一公里,继续跑,适当增加公里数,那么假以时日,他一定会达到跑10公里的目标。
总的来说,从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开始,然后在完成目标时保持专注,然后提供每日反馈,让你及时了解差距。 最后,在完成目标后,不断挑战自己,在拉伸区给自己稍微困难一点的任务,然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上述过程。
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会越来越积累。 “打卡”的初衷是让人们学会坚持,但其实施过程过于模糊,导致很多人在坚持的过程中漂泊不定。 希望以上方法能帮助你更好地监控你的成长轨迹,这样你就可以拥抱真正的进步。
完 —作者:琼玖 编辑:浅 图源:网源、入侵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