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军对“白虎团”的突然袭击,是抗美援朝战争末期的经典战役,我侦察小队的士兵们伪装成南军,巧妙地通过层层检查站,了南军王牌首都师“白虎团”团部, 并一举砸碎了指挥机关,这是我军取得胜利的关键。这场战斗后来被改编成京剧表演,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京剧讲述的是突然袭击的过程,并没有描述其背后的情况。 事实上,在侦察小队出发之前,韩军就已经获悉了这一消息,并加强了警惕。 这次突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军向敌人阵地倾泻了1900多吨炮弹。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白虎团”突然袭击的故事。 锦城之战的主要目的是给韩国军队一个教训,使其能够认清现实并回到谈判桌上。 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的任务是歼灭南军首都师第1团。 该团是韩国陆军的精锐,也是2024年初在韩国组建的首批八个团之一。 由于在保卫襄阳战役中的功绩,李承晚亲自授予该团一面新的团旗——“虎头旗”,该团被授予“白虎团”称号。
白虎团占领阵地后,修建了大量地道、圆形战壕、明暗火力射击点,架设铁丝网,并拥有坦克、飞机和大量火炮,声称这是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 但是敌人有盾牌,我们有锋利的刀。 第203师决定在战斗开始后,直接派出一支先锋部队分队进入敌军团部,摧毁其指挥系统。 为此,在占领进攻阵地前四天,我侦察队伏击歼毁敌搜索分队,俘虏5人,查明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和设防部署情况,包括“白虎团”团部所在地。 第607团选派了11名经验丰富的侦察战士,由副排长杨玉才率领,外加2名朝鲜联络官,共13人组成了尖刀小队。 7月14日00时04分,他们伪装成韩国军队,趁我军正面进攻,直接冲入敌纵深。 在通过敌人的第一个检查站后,杨玉才发现小队后方多了一人,原来是韩国士兵想趁乱跟着小队南下逃窜,杨玉才趁机询问密码“古鲁姆沃巴”(云雹)。 途中,他们碰巧又遇到了两个散兵游勇,朝鲜联络官立即上去向他们要密码,对方回答说:“木窝巴。 这样,敌人的指挥得到了确认,侦察小队继续前进。
他们向永津桥南面进军时增援,敌军上前线增援部队,其先后部队遭遇我军先头营,后卫部队停在通往“白虎团”团部的壕沟处,挡住了侦察班的去路。 杨玉才迅速下定决心,向敌人发起攻击,趁敌人混乱过壕沟。 下午2时40分,侦察小队来到敌军团部,根据实际情况分成4个战斗群,任务是歼灭敌警卫排、炮兵部、团部作战室,炸毁敌车。 由于侦察战机的敏捷性,大部分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歼灭了,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 根据济南军区司令部军训部编纂的《战役作战选例》摘要,经过1小时47分钟的战斗,我侦察队成功歼灭了“白虎团”团部,击毙、负伤、俘虏敌人230人,击毙了韩国陆军机甲团团长和美军榴弹炮营长。 当时正在作战室开会的敌首都师副师长林一春、“白虎团”司令员崔希音,也在逃跑后被我军俘虏。 只有一名参加战斗的志愿军士兵受轻伤。
根据南方战史记载,其实我军在发动进攻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有关情况,加强了正面防御。 7月11日,南朝鲜陆军第26团搜索队派出一支志愿军分队,潜伏在主阵地北山脚下的屯驻战壕中,其中5人被俘。 经过审讯,这些人在7日就藏在这里,准备在一周后转而进攻,在他们的主要阵地下,像这样隐藏的战壕不少。 因此,南军推断志愿军将在13日发动进攻,并紧急报告了这一消息。 韩国陆军立即将曾作为美军预备队的第11师团投入阵地,加强了正面防御的密度和总部的警惕性。 敌人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我军还是能够迅速打败他,让他信服。 侦察班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加强警惕的情况下,成功歼灭“白虎团”团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志愿军强大的火炮。 此时的志愿军已不再是战争初期的志愿军,装备了大量的新型火炮,其中最著名的是“喀秋莎”火箭炮。 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也大大改善,晋城战役开始前,共组织了2700多辆卡车运送各种物资15万吨,包括130万发各种炮弹。
根据官方的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负责此次作战任务的志愿军第20兵团辖辖4个军,82毫米以上迫击炮1100余门。 参战老兵刘凤文回忆说,他所属的第201炮兵团的目标是敌人的“白虎团”阵地。 第201团装备了“喀秋莎”火箭炮,战前已交付炮弹4521发。 “喀秋莎”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炮,满载16枚火箭弹,射速快,威力强大,能产生高温燃烧效果。 但是,他的缺点是他不够准确,所以他只能密集射击,形成掩护打击。 7月13日21时,晋城战役打响。 按照作战计划,志愿军1100多门火炮同时开火,经过7-28分钟的速射,向敌阵地倾泻了1900多吨炮弹。 据战后统计,南军阵地表面的防御工事有30%以上被摧毁,而我军集中打击和开辟通道的地区,有80%至90%的障碍物被摧毁。 炮火掩护后,我军在一小时内突破了南军四个师的前沿防御阵地。
韩国军队对如此猛烈的炮火有何反应?据朝鲜战争史记载:“敌人的炮兵突然**,想不清有多少种,有多少枪,威力大到一发雷霆,震天震地。 “与雨同时落下的炮弹将右翼第 2 营的主要阵地、'密苏里'线和各营观察哨的位置变成了一片火海。 敌军第1团第26营营长回忆说,他在指挥所的防御工事中感到“惊天动地的雷声咆哮”,还没来得及指挥行动,他就被堵在了防御工事里。 他们还在战斗总结中写道:“敌人的炮兵覆盖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炮击后,志愿军迅速冲向敌阵地,将第二梯队插入敌纵深,扰乱了敌军秩序。 为了守住阵地,“白虎团”的指挥官决定将最后一个预备队搜索连投入战斗,同时,敌方首都师的指挥官派出机甲团的另一个营作为预备队。 当团第1营处于紧急状态时,团长也意识到团部极有可能受到冲击,于是紧急调集团警卫排、团部连、勤连守住通往团部的桥梁和道路,但此时机甲团还没有到达, 敌人的后方非常空旷。
如开头所述,志愿军侦察小队在通向团部的路口遭遇警戒部队,经过激战,趁乱通过路口。 在敌方增援机甲团到来之前,他一举歼灭了其团部指挥所。 我志愿军士兵的足智多谋和英勇是这次突袭成功的关键,但1900多吨炮弹的掩护打击也为突袭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正是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打击下,志愿军迅速突破了敌人的前方防线,敌人不得不将全部兵力派往前线,在后方造成了一片空旷。
网上有一句话,概括了我军自历史开始以来的战术——穷了就穿插着环形交叉路口,上去了就被火力覆盖。 在重炮的支援下,志愿军战士犹如老虎,在掩护敌人的火力后,在战术穿插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两者的完美结合,不仅让敌人尝到了被轰炸的滋味,还击落了其指挥所,成为本次战役胜利的关键。 在尝到了炮兵覆盖的甜头后,我军十分重视炮兵部队的建设,在随后的几次战斗中,炮兵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