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耕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农业最基本的经济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已成为逐年蔓延的趋势,大面积撂荒、杂草丛生的现象一年四季随处可见,导致我国粮食实际产量逐年大幅下降,如果不及时遏制撂荒问题, 这必然导致耕地红线的丧失和粮食安全危机,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撂荒耕地的原因
撂荒耕地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粮食种植比较效率低、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补贴政策执行偏差、土地流转机制差、土地经营模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等。
农业生产力低下
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丘陵地区,无法实行机械化集约化生产,难以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 此外,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民利益保护有限,农民利益在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购买者面前处于被动地位,甚至部分利益被挤出,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收益减少。
此外,与经济作物生产相比,粮食生产周期长,收益低。 近年来,虽然粮食直接补贴和粮食价格有所提高,但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不断改良,种植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村劳动力急剧下降
随着全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刺激了各项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大批农民工提供了就业空间。 此外,近年来,国家开设了许多重点项目,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为农民工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种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农务工”、“农村转城”早已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 农民向城镇迁移的人数也急剧增加。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农村水利设施建于上个世纪。
60、70年代曾出现设计不合理、质量差等问题,但经过几十年的运营,逐渐演变成一个病态危险的水库,蓄水功能下降,无法保证防汛、防旱,耕地撂荒成为必然。 此外,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堵塞,加之耕作条件差、产量低、收入不足以抵销支出等原因,耕地被撂荒。
四是土地管理分散。 由于农村土地政策30年不变、长期不变的影响,土地经营分散,管理手段粗放,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非法占用耕地
为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和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 但是,由于非法开采和乱挖滥挖,乱耕乱用,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耕作条件遭到破坏,逐渐被废弃。 此外,法律没有明确授权地方**和村集体组织有权对弃荒农民进行处罚,农民缺乏耕地保护意识,随意使用耕地或撂荒耕地。
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撂荒耕地流转不畅,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无法流转”的现象。 迁入城市的农民把土地看作是“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宁愿饥荒。 虽然有些地方有流通,但仍处于自发、无序、分散的状态,分散土地难以集中管理。
二、减少耕地撂荒的重要对策
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是解决撂荒耕地问题的重要手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加强特色农产品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解决销售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要完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加快实施特色产品区域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流通加工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断提高土地出产效率。
加强土地整理
科学整治各类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管理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 要进一步加强连片土地管理,加大农田坡转梯、由薄到厚、由小到大的改造力度,为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普及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要提高耕地水利水平,增强抗灾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撂荒现象,吸引农民积极种植、利用和开发土地。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对因地条件差、不适宜耕种的山林地,要努力将耕地还林还草,切实减少撂荒土地面积,提高生态效益。 对条件较好的地块,要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户土地向种植养殖大户集中,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将依法收回或者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土地委托给土地流通合作社或者由村集体经济经营统一的组织积极引导农户以置换形式进行土地交换,改变当前土地布局小、散、乱的问题,鼓励开展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示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主导土地流通合作社,集中农村土地连片经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加大补贴和粮食保护力度
* 可以从种子、农资、土地补贴等方面加大对集约化种植经营的补贴力度,对转让土地上建造的大棚大棚、大棚建设费用,以及生产经营中购置的机器设施等给予适当补贴。 要进一步稳定粮食保护政策,加大对农资、粮食收购、农产品交易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对坑农、害农进行打击,为农户种植耕地保驾护航。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在荒地地区动用一定比例的资金,建设农田和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此外,要加强连片地块管理,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做好土地整治改造工程,逐步解决因耕作条件变化导致的撂荒问题。
建立土地出让长效机制
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作用,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外部环境。 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土地流通中介服务机构,依托村组,建立土地流通信息网络,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承担提供信息、合同核查、土地评估、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搭建供需双流通平台, 建立有形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合法有序合理流转。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逐步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此外,还要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免费培训与带薪培训相结合,真正做到培养一批人、取得成效的效果。
还要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积极改进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标,全面实施标准化、绿色化、无公害生产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通过科技的普及应用,切实解决粗放种植、收成稀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总结
针对我国耕地撂荒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充分认识耕地撂荒问题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入调查原因,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从根本上杜绝耕地撂荒现象,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