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浪潮。 生成式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想象力和可能性,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大型模型掀起热潮
2024年底,美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大模型ChatGPT正式上线,2024年将引领全球“大模型热”。 ChatGPT依托“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具备多场景、多用途、跨学科的任务处理能力。 随着今年 3 月的 chatgpt4版本 0 上线,大模型的性能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做翻译、写文章到敲**,在很多专业测试中,ChatGPT的表现已经和人类不相上下。
在“大模型热”的推动下,包括谷歌、Microsoft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养成”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 不久前,谷歌发布了人工智能模型“双子座”;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拥有的人工智能公司XAI也推出了一种名为“神圣通信”(GRAK)的人工智能模型。
中国在算力等大模型领域基础较好,市场广阔。 今年,中国企业掀起了“百款大战”,国产大款频频出现,加速迭代。 数据显示,我国至少有130家企业在研究大模型产品,其中参数超过100亿的大模型有10多个,参数超过10亿的大模型有近80个,大模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4月,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款大模型“通益千问”。 目前,“通益千问”已经开源了18亿、70亿、140亿、720亿参数的四大语言模型,以及视觉理解和听觉理解的多模态大模型。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永明表示,阿里巴巴将提供稳定高效的AI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全行业培养AI、全社会使用AI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昕认为,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种应用场景纷纷落地,产品形态和应用边界也在不断拓展。 ”
赋能千行百业
近日,《自然》杂志公布了2024年度科学人物榜单,ChatGPT因其给科学发展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上榜。 在自然界的历史上,第一次将非人类列入科学人物名单。
人工智能赋能,为千行百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 中科院院士姚启智表示,短期内,人工智能模型将加速进入各个垂直行业从中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具身、小脑、大脑的通用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的核心产业之一。
赛迪顾问近日发布《2023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应用研究》**到2024年,约85%的中国企业将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制造业、零售业、电信业和医疗保健业率先采用,采用率分别为 % 和 53%。
基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医疗人工智能技术,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医疗团队采用“非扫描CT+人工智能”的方式,对胰腺癌进行大规模早期筛查,为攻克“癌王”筛查难题做出了贡献。 这项研究的结果现在可供全世界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表示,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融合应用,提升了产业自适应内容生成的可塑性。 不断学习迭代优化、无界自动化创新、前瞻性维护、无缝集成智能制造、人机协同共创未来,都是人工智能模型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
在与医疗、工业、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共生中,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张昕表示,人工智能的普遍潜力不仅会赋能特定行业,还会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催生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具有新的技术基础和基础设施效应,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场景的创新升级。 张欣说。
全球治理已提上议事日程
近日,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该法案将成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性监管法规。
今年以来,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开展人工智能治理。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伦理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复杂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人工智能的跨境合作和规范治理尤为迫切。
张昕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化了传统的安全问题,比如让个人隐私保护更具挑战性。 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新风险,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产生虚假信息、歪曲科学知识、传播错误信息,还可能导致新的劳动力替代风险和新的数据安全风险。 因此,面向人工智能的监管框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变革和迭代,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变化。
今年10月,中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从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人工智能治理规划,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建设性解决方案。
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支持自主创新、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框架等基础技术,支持开展国际合作,同时明确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禁止非法获取、披露、使用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提出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制定人工智能治理全球规则,呼吁通过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联合研发、市场交流等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和援助。 张昕表示,这凸显了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大国的责任。 2024年,全球有望出台更多法律法规,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制度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