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鹏.
2024年,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惊喜。 同时,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
今年,ChatGPT聊天机器人风靡全球,我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性规范性文件出台,首批国产大型模型产品大规模向互联网用户开放,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举行......
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落地千行百业。 底层创新的不断涌现,技术基础的不断夯实,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个人工智能深度参与的世界正在逐渐向我们走来。
人工智能的新篇章。
ChatGPT 聊天机器人风靡全球。
如果要问今年最热门的科技话题是什么,大模特无疑是其中之一。
2024年初,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风靡全球。 它建立在大型模型技术之上。 人们可以用最日常的语言与聊天机器人交谈,要求它回答问题并完成书面任务。 “大模型”,这个以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只有少数从业者知道的专业概念,已经成为人们嘴边反复提及的一个词。
在推出后的短短5天内,ChatGPT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00万。 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ChatGPT早期版本的参数数量已达到1750亿个。 ChatGPT-4(即 ChatGPT4.)于 2023 年 3 月中旬发布版本 0) 呈指数增长,达到 18万亿。 ChatGPT-4具有很强的图片识别能力,答案的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还可以生成歌词、创意文字等内容,实现输出风格变化。
实验表明,ChatGPT-4 在多项专业测试中的表现与人类不相上下。 例如,它通过了美国律师模拟考试,并获得了超过 90% 的人类考生的分数。 海量的参数和复杂的算法,将人工智能升级为具有跨域学习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 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落实智能计算“中国定义”
国家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智能计算将人工智能与算力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复杂计算需求。 然而,长期以来,智能计算一直没有权威的国际标准,国内智能计算标准的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
6月30日,国家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在浙江杭州之江实验室成立。 工作组发布了全国首个智能计算标准领域《智能计算标准化》,通过对国内外智能计算标准化现状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建立了智能计算的标准体系框架。
智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在新兴的智能计算领域,我国不仅面临着国内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的问题,还面临着世界激烈的竞争。 智能计算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是智能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工作组将从基础通用、计算技术、计算架构、应用、计算安全五个方面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同时,将产业平台与创新载体联动,结合智能计算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应用需求,加快推进存储计算集成、图计算、类脑计算、光电计算、超算互联网、科学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制定,持续征集智能计算标准需求,激发智能计算行业活力。智能计算行业。
之江实验室智能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工作组秘书长潘洋表示,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应用科学、符合智能计算行业发展需求的智能计算领域标准体系。 从而将技术积累转化为标准优势,实现智能计算的“中国定义”。
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施行。
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监管政策也逐渐落地。 8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办法》是我国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性规范性文件,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办法》明确,国家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促进创新、依法治国的原则,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普惠、审慎、分类、分级监管。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个人信息权益侵权等问题。 《办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明确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基本规范。
此外,《办法》还提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是明确鼓励生成式AI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振奋人心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 二是支持行业组织、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相关专业机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据资源建设、转化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协作。 三是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框架、芯片、配套软件平台等基础技术自主创新,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四是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建设。
对真实市场进行测试。
11项国产大型模型产品通过备案。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国内已通过备案的11款大型样板产品也陆续上市。
首批共有8款大型模型产品通过备案。 它们分别是字节跳动研发的文心亿言、字节跳动研发的云雀模型、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推出的百川模型、北京知涂华章科技推出的知步青岩、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紫东太初、北京商汤科技研发的商信、Minimax推出的ABAB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学者通用模型。此外,华为、腾讯、科大讯飞推出的大型模型产品也已通过备案。
备案批准前,国产大模型产品只能进行小范围测试,用户需要排队申请内部测试资质。 备案审批通过后,大模型产品即可正式上市,向所有消费者开放。 这意味着这些大型产品需要在市场上进行更真实的测试。
文心亿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文心一妍在向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开放服务后,能够获得很多真实世界的反馈。 这将进一步促进底层模型的改进,并推动文心一言更快地迭代,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大型模型产品的陆续推出,行业将逐步进入打参数、打应用、产业落地的阶段。 大型模型产品将在工业应用和商业化发展中迸发出更多可能性。
协助智慧体检建设。
中国首个医学检验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上线。
9月12日,由广州金宇医学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宇医学)承担的临床检验与病理诊断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中国体检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可满足开发者从数据管理到应用部署的一站式人工智能研发需求,具有全栈、全流程、全场景的特点。
该平台可以为初创公司、医学研究机构、个人开发者和行业专家等用户提供服务。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公开可用的数据集在平台上进行模型训练它还可以获得Pratt&Whitney**的计算能力,以支持数据处理和各种模型的开发。 此外,平台的一站式模型训练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主流的算法框架和开发框架、丰富的计算资源、合规的训练数据,最大限度地降低研发成本。 该平台还将通过汇聚产业资源、促进行业交流、加快研发进程、助力应用落地等方式,支持行业内中小微体检人工智能企业发展,从而更好地构建融合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体检人工智能生态。
目前,平台已上线多款经医学专家处理的疾病诊断数据集,实现了样本资源、高质量体检数据、病例标注数据的安全共享。 金宇医疗副总裁梁晓丹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带动数据、技术和产业链资源的整合,推动医疗检查领域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形成。
为体育赛事赋能。
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在杭州亚运会上亮相。
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堪称史上最聪明的亚运会,人工智能随处可见。
在杭州亚运会转播期间,有一位人工智能解说员,全称高速体育人工智能多语种解说系统。 可快速识别现场情况,实时提供多赛事、多语言解说,填补大型赛事解说资源短缺导致的解说“空白”。 解说系统结合视觉、语言等模态输入数据,在乒乓球、跆拳道、跳水、体操等赛事的转播中大放异彩。 还可生成中文、英文、阿拉伯文等多种语言的解说,实现了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中的首次落地。
杭州亚运会不仅有人工智能解说,还有人工智能裁判。 亚运会引入的人工智能裁判为比赛提供了更公平、更准确的判罚。
人类裁判可能会由于视角、视线模糊或判断中的一时错误而误判运动员的行为。 AI 裁判可以使用高帧率摄像头实时捕捉细节,帮助人类裁判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此外,AI裁判还可以利用AI红外跟踪技术,分析参加特定比赛的选手的动作,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评分。
同时,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也实现了100%上云迁移。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云平台生成同一游戏的不同版本。 杭州亚运会**中心还支持人工智能编辑技术。 该技术可以一键自动编辑多角度镜头,并为**添加字幕、转场等效果。
在幕后,浙江移动打造的亚运保障网络运维模式,也在为杭州亚运保驾护航。 有了它的加持,安保人员只需要通过自然语言与大模型交谈,就可以获得安保情况。 这全面提高了杭州亚运会保障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保障工作的技术门槛。
实现超低功耗。
推出“类脑计算机”。
类脑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学习能力的新型计算系统。 它通过借鉴和模拟人脑的神经系统结构和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超低功耗。
10月17日,中科院南京智能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问天一号”类脑计算机正式发布。 计算机拥有5亿个神经元和2500亿个突触智能,在神经元数量和突触规模方面排名世界第二,能效是现有计算系统的10倍以上。 中科院南京智能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尚德龙介绍,计算机具有规模大、实时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 在计算模型、架构、类脑硬件系统、类脑软件系统、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应用开发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了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
功耗正在成为计算机性能的主要障碍。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将程序和数据从计算机的内存中读取到处理器(CPU)进行处理,导致功耗显着增加。 另一方面,类脑计算机可以支持数以亿计的脉冲神经元和近千亿个突触协同工作,可以构建高性能、低功耗和实时的计算系统。
目前,类脑计算机已经能够完成各种智能任务。 以中科院南京智能技术研究所基于“问天一号”类脑计算机研制的“问天”智能交通系统为例,该系统的响应时间仅为传统强化学习交通系统的53%。
布局下一代颠覆性产品。
印发《关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4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量产到2024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形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 同时,人形机器人具有人形形态,能够适应人类的工作环境,在养老与残疾、环境清洁、医疗、家政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将有助于填补劳动力缺口,满足生产和服务行业的需求。 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演进加速,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零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
《指导意见》部署了五项任务。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突破“肢体”关键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在产品培育方面,打造整机产品,夯实基础部件,推进软件创新。 在场景拓展方面,服务特殊领域需求,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加快推进民生和重点产业。 在生态建设方面,培育优质企业,完善创新载体和开源环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在保障能力方面,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检验检测和中试验证能力,强化安全治理能力。
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创新,整合和集中优质资源,攻关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薄弱环节,将是传统机器人产业链的再造升级。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将推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加速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形成全球治理共识。
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发表《布莱切利宣言》
11月2日,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落下帷幕。 中国、美国、英国等28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认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并有可能增进人类福祉、和平与繁荣,并且已经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了重大的潜在风险。 《宣言》警告说,有意识地滥用或无意控制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带来重大风险。 《宣言》强调,人工智能的许多风险是国际性的,因此“最好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与会国家和地区同意共同构建“国际包容”的前沿人工智能安全科学研究网络,加深对人工智能风险和尚未完全理解的能力的理解。
峰会上,各国详细阐述了各自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的具体进展。 英国表示,它并不急于通过新的法律来规范该国的人工智能,而是建议应该允许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发现问题并与立法机构分享他们的发现。 法国正在努力实现人工智能的开源开发。 法国认为,开源在技术透明度和治理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确保公平竞争,并防止某些不利于创新的领域的垄断。 美国表示将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以评估尖端人工智能模型的已知和新出现的风险。
中国代表团是应英国邀请出席会议的。 中方代表表示,人工智能治理事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原则,通过对话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平、有效的治理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加强人工智能治理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形成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