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24年11月7日。
地点: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朱海霞。
案例总结:孩子为什么会撒谎,父母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黄恩娘,她推习娘娘,她推习娘娘“,作为《甄嬛传》中宫斗的著名场景,”皓月撒谎吗“让许多甄学者争论不休。 毕竟“人之初,天性是善良的”,在大多数人眼中,孩子天真无邪,对世事一无所知,绝对不会欺骗和陷害别人,正如剧中皇帝所说,“她才六岁,会撒谎吗?”
“创可贴实验”。
近日,一位幼儿园老师做了一个“创可贴实验”,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她趁着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把创可贴贴贴在了他们身上的不同地方,午睡结束后,老师问孩子们:“你这里有创可贴,是怎么受伤的?孩子们的回答出人意料地各不相同。
额头上贴着创可贴的小女孩说:“是蚊子叮咬!”
下巴上贴着创可贴的小女孩主动报告:“我在滑梯上玩的时候撞到了!疼痛!”
手指上贴着创可贴的小男孩说:“我被人咬了!”
脸颊上贴着创可贴的小女孩指着旁边的男孩说:“他把我拉开,拉着我摔跤!“热情的人群”帮助作证:“哼!你们都在拥抱图图和摔跤!”
虽然孩子们有鼻子有眼睛,但其实这一切都不是此刻发生的,一张创可贴就足以掀翻整个幼儿园,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胡说八道”的能力。
孩子的“说谎行为”与现实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真假,成年人需要仔细辨别。
心理学家将儿童的说谎行为分为两种类型:
无意说谎与故意说谎
无意撒谎——无需过度紧张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时发现,在儿童认知的前操作阶段(2 7岁)存在一个“万物有灵期”,即这个时期的孩子认为一切都是活的,比如怀里的洋娃娃和家里的微波炉。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自我意识,但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记忆力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理解也过于简单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划分还比较混乱。 谎言是心灵的一部分,他们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在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背景下,孩子的某些行为不能被理解为“撒谎”。 例如,当一个孩子告诉别人他家里有奥特曼时,实际上是孩子没有区分动画片中的虚拟形象和现实中的真实存在。 “创可贴实验”也是如此,孩子不是故意撒谎,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被蚊子叮咬”、“从滑梯上摔下来”、“被撞倒”等等,他对“创可贴”做了合理的想象,也就是眼中的“无中生有”。
如何启动:父母不需要对无意的说谎过于紧张,这是孩子发育的正常阶段,也是想象力的标志。 如果他们能更好地区分现实和幻想,学会更客观地表达,那么无意中撒谎的频率就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
故意撒谎——需要耐心来辨别
故意说谎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说谎的行为,但不一定是真正的欺骗,父母需要多了解才能确定孩子说谎的原因。 例如:
1.引起关注的原因。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的幼儿非常渴望得到周围人的注意,有时他们会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撒谎。 比如在一个多子女家庭里,大宝看到父母总是围着二宝转,于是就会告诉妈妈自己肚子疼,用谎言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得到更多的陪伴;寂寞的孩子经常吹嘘自己家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但根本没有玩具,而这个谎言就是为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得到玩伴。
如何启动:父母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 同时,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比如“妈妈,我也要你抱我”或“我想和你一起玩”,而不是说谎。
2.逃避惩罚。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会因为说真话而受到惩罚,那么他们就会通过撒谎来逃避,而这种“生存能力”几乎是自学成才的。 例如,当父母质疑他们小时候是否看过电视时,孩子会为了不被责骂而咬死并拒绝承认偷看电视当你懒惰,不做作业时,你会对老师撒谎,不小心弄丢了作业或忘在家里,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避免受到惩罚。
如何启动:犯了错误后,不管父母会不会惩罚,孩子的心理都会受到压力,在权衡是非的过程中,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只会驱使孩子用谎言来保护自己,而不是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 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敢于说真话的环境,肯定和表扬孩子讲真话的行为,冷静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不会因为犯了错误而消失,从而消除孩子的恐惧,养成诚实、坦诚的好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切记不要问他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例如,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一块饼干在他的嘴角碎了,不要问他“你真的没有吃饼干吗?因为这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御性撒谎”,引发更多的谎言。 你可以直接说,“我看到你嘴角有饼干屑,下次不能偷”,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撒谎的余地,引导孩子面对事实,做诚实的解释。 不要一直问孩子为什么撒谎,因为在亲子互动中,“为什么”是一个审问词,很容易放大问题的严重性,加剧孩子的恐慌,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更难说真话。
家长和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微妙的,所以你也需要以身作则,比如“不要为了省票而故意让孩子矮个子”“不要为了玩手机而骗孩子打工”、“不要让孩子帮忙撒谎说你不在家是为了逃避娱乐”, 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敢于行动,为孩子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end-
朱海霞. 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
近年来主要从事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等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工作。 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心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