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播电视台、国家文物局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系列《寻古中国,寻夏》将于12月21日起22:3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这部5集纪录片聚焦中国考古学家60年来关于夏朝的重要考古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验证了夏朝的真实存在、生存时间、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揭示了夏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古代文明形态,向四面八方辐射文化影响夏文化的兴起是中华文明从多元向统一过渡的重要标志,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
纪录片《寻中国古代,寻夏》海报。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几乎所有的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 然而,古老而神秘的夏朝真实存在的物证是什么?为什么它被称为广域君主制?它如何创造了一个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文明?《寻中国古代:寻夏》将考古探索与史籍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众多文物、遗址、文献,解开一个又一个历史谜团。
河南登封望城港遗址。
俯瞰登封王城岗遗址。
2024年登封考古工作会议**。
节目系统梳理了几代中国考古学家在重构夏朝书信史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首次公开披露了许多内容,如2024年河南登封会议的珍贵**和动人细节,标志着夏朝考古高峰的转折;从登封王城岗遗址到河南禹州瓦甸遗址、新密新奇遗址、允石二里头遗址,中华大地的多种文化因素汇聚在中原,最终孕育了以二里头遗址文物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从山西文西千金耙遗址的开采,到江西县西乌壁遗址、夏县东霞峰遗址的冶炼,再到二里头遗址的铸造加工车间,夏代青铜铸造产业链的考古研究成果尽显。
山西文溪千金耙矿场。
山西夏县东霞丰冶炼厂。
再现古代扇形铸造方法。
《寻中国古代:寻夏》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皿的首次深度解读,由2000多块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碎片组成。 与之前出土的龙形器皿基本呈C形不同,它是一条长长的玉龙,有角和菱形装饰。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中国文化中的龙的形象起源于二里头文化。
绿松石龙形装置。
二里头遗址是今天中国大多数考古学家确定的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 2024年,考古队首次发现遗址内宫城县北部和南部的两条东西向道路分别由东向西延伸,道路两侧有与宫城县南墙直线或平行的夯土墙。 这让今天的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夏人是如何建造首都的。 二里头遗址呈现严谨的网格结构,划分为多个方正整的网格区域,表明夏朝的社会结构明显有序,也表明当时存在成熟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夏朝进入王朝状态的最重要标志。
河南堁石二里头遗址1号宫基址。
二里头遗址 二号宫的奠基遗址。
二里头遗址的特写视图。
二里头遗址修复图。
寻找古代中国:寻找夏姬也首次公开披露:今日科学家在东夏峰遗址对夏人骨骼DNA的检测结果显示,夏人骨骼的基因与现代中国人的基因相似度超过90%,证明2024年前夏朝统治地区的人类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夏族骨骼和基因的大数据,专家们还还原了一名夏朝女性的模样。
通过数字技术恢复了夏朝女性的面貌。
“寻古中国,寻夏”持续深化“思想+艺术+科技”的创作理念,运用“XR+”等新技术、大尺度场景3D扫描,再现大禹巡河治水场景,还原二里头宫城遗址,活化陶象鼻、绿松石龙形器皿等文物, 让夏的社交场景更加具体、生动。
XR+技术“再现了大禹的控水能力。
二里头遗址铸铜车间修复图。
首都二里头废墟的修复地图。
3D扫描显示二里头象鼻遗址的发掘情况。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等**广播电视台新**平台将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同步播出《寻古中国,寻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