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 欧阳晓红
一。 2024年即将过去,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市场,一切都在悄然变化。
12月8日举行的**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断的原则,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强调,“适度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促稳定”、“先立后破”的表述被市场理解为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把握“进步”与“稳定”“建立”与“破”的顺序。 会议强调“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积极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定性有效提升和量量合理增长”。 这次会议通常被视为经济会议的风向标,为2024年的政策方向提供前瞻性指导。
挑战在于,居民的经济生活似乎仍然被“经济惯性”所吞噬:11月的CPI(消费者消费**指数)数据显示,物价再次走弱。
微观现实是,居民的收入预期面临不确定性,支出往往具有预算意识。 对比国内外居民生活成本的差距,会发现,在定位中间的衣食住行方面,除了“衣”之外,国内**远低于国外,生活的服务和便利性也远超国外。 这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国外面临通胀的困境,国内存在通货紧缩的隐忧。
据银河**研报分析,下游需求不容乐观,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CPI下跌05%,核心CPI上涨06%,*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天气和国际油价的综合影响,主要受食品、油价和旅游相关服务**的推动。 11月PPI(工业生产者生产者**指数)同比下降3%0%,主要受国际油价和部分工业品需求疲软带动,油价带动PPI下跌013%。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CPI同比进一步下滑是由于整体环比大幅下滑,11月CPI环比指数从10月的-0回落2% 降至 -05%。“通胀数据表明,11月经济仍然疲软,在第三季度末短暂企稳后再次下滑,现在说经济触底还为时过早。 ”
卢婷预计,中国可能会在2024年春季的某个时候大幅调整其政策措施,目标是直接支持预售但未完工房屋的交付(保证交付)。 展望未来,预计12月CPI温和**,上涨03%,然后在明年1月再次下跌,这主要是由于2024年和2024年春节假期日期的差异造成的。
银河**研究报告认为,下游不接受大宗商品的上涨,家电、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即使前期上涨也会下跌。 服务类别也是如此,价格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全年能源**下降也使输入性通胀走弱。 此外,在10月份打破三季度PPI的上升趋势后,11月份仍未能扭转上升趋势,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扩大,表明现阶段PPI上行动力不足。
“经济惯性”是指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状态,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惯性或惯性力,从而形成路径依赖。 经济惯性会对金融逻辑、市场行为等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居民来说,目前的情况是习惯性和仔细计算的问题。 一家位于北京朝阳区繁华商圈的美甲沙龙***明显感觉到近期的营业量和顾客消费档次都在下降。 她说:“现在的大多数客户只是选择普通型号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而不再专注于美甲产品的升级。 ”
金融逻辑是指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产品和交易的运作规则和原则,包括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机制、投资决策、资金流动等。
二。 经济惯性所改变的金融逻辑,就像一把落下的利刀,指向市场预期和行为。 表现为信心不足、预期不稳定、消费观念保守等。
在投资回报方面,2024年在专业投资机构眼中是糟糕的一年。 当没有底部可复制时,仍然有人选择机会进入市场。 贝莱德管理*** 最新的贝莱德安睿30天持仓债券投资**已于2024年12月4日开始公开发售。 西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洋表示,他又开始了,他的目标是开辟一条新的AI赛道、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
同时,在AI智能时代,传统分析框架中不切实际的假设越来越被抛弃,因为要想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事物的真相,就必须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
在经济惯性的影响下,现实世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着眼于国内市场,房价的变化和“保交”问题值得关注。 房地产问题可谓是金融防范和风险化解的硬骨头。 或许真正关心的不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屋销售”,而是三四线城市的“保交”,但这需要深入的一线研究和详细的数据才能获得洞察。
自2024年11月以来,房地产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包括要求金融系统向房地产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向购房者提供宽松贷款支持,以及为房地产企业举办研讨会。 然而,房地产市场收效甚微,房地产市场的销售仍在下滑。 根据CRIC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11月TOP100(前100名)房地产公司实现销售额3,901家9亿元,同比下降41%,下降296%,同比降幅居高不下。 从1-11月的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地产企业实现销售额49536家5亿元,同比下降14%4%,年内累计业绩下滑幅度继续扩大。 受限于市场销售低经营修缮,房企投资意愿并未提高。
资深专家**,盘活“保交楼”的启动资金约为3万亿元至4万亿元。 他认为,只有明确了“保证交付房屋”的资金缺口,建立了官方的专业处置机构,才是消费者重拾购房信心的时候。
正如长江总经济师吴歌所说,“仅靠销售收益来弥补保交楼的资金缺口,还是捉襟见肘。 反过来,确保房产交付的进展会影响购房者的信心。 ”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显示,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3500亿元保障交付建筑专项贷款,设立2000亿元保障交付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
吴戈认为,借鉴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潜在增长期保持房地产的相对稳定,对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旧动能,还是高端制造业等新动能,短期内似乎难以取代人们对“衣食住行”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生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与国际清算银行联合举办的高级别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整体复苏态势较为明显,有望顺利实现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
潘功生表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期,确实遇到了一些波动,一是新房需求下降; 二是房地产市场在城市之间分化; 第三,城市化步伐持续,租赁需求从新建房到二手房不断增加。 在潘功胜看来,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应防范溢出风险。
由此可见,要高度警惕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传统经济模式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和经济惯性负反馈,可能对经济运行和家庭消费造成不堪重负的影响。 在新发展模式建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不容小觑的现象是,经济复苏与房地产业复苏的一致性较高。
在此背景下,对“先建立后打破”的字面理解,除了债务发展和改革之外,也可能意味着,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成为气候的情况下,过去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传统增长模式无法打破, 在建立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时,必须“打破”。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经济修复“方式”的方向性选择。
三。 那么,为什么要“先建立后打破”呢? 当务之急是找准痛点和对症用药,破策稳底。
*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这与7月24日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主张是一致的; 要求“加强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这与**金融工作会议“更加重视跨周期、逆周期调整”相一致。
温分析,相较于以消除短期经济波动为主的“逆周期调整”,“跨周期调整”显然具有更长远、更全面的考虑,需要兼顾多个经济周期,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和稳定增长,努力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 人口老龄化和系统性风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关联与配合。因此,会议还强调,“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引导”。
在温斌看来,“精准有效”意味着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企业等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例如,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该在“不同的跨周期和逆周期”的背景下来理解,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毋庸讳言,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思路已经有所突破,如3%的财政赤字率无疑将为财政刺激带来更大的空间。
在风险化解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坚守无系统性风险底线”。 温斌认为,与去年会议“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表述相比,一是强调“连续性”,二是强调“重点领域”。
显然,如上所述,房地产问题是金融防范和风险化解的硬骨头。 这对正在寻找新平衡的房地产行业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三四线城市与民生相关的“保交”问题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痛点,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实事求是,深入一线采集数据,找准脉搏,然后统筹整合财力支撑。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析,近三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中国经济景气度减弱。 其中,因融资政策收紧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房地产行业,是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 这说明,尽管我国在培育新的增长点方面已经“确立”得相当好,但传统增长引擎过度“断裂”留下的缺口仍难以弥补。 如果政策不能在“破”上更谨慎,那么“建立”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由此支撑的另一个“建制”是,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下,我国出口产品逐步形成了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基础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新三大块”,取代了过去以低附加值纺织品为代表的“旧三大块”。
从“旧三大块”到“新三块”,不仅出口产品已经确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但前提是要稳住传统增长引擎,保持中国经济基本面; 稳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徐高认为,经济结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更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 盲目“破”而不看实际,不仅难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反而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给经济带来风险。
温斌指出,政治局会议提到社会工作的三个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要坚持全力以赴,尽我们所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温斌说,去年的会议没有提到这些任务,体现了高层对城乡、区域、绿色、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目的是“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
宏观背景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容忽视。 其中,关乎民生的“保交楼”问题、关乎“钱袋”的A股赚钱效应问题、难得一见的CPI负增长等不容小觑。
12月11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跳水,北向基金一度卖出100亿,午后集体上涨。 上证综指收于2991点44,**0.74%;深成指收于9632点61,**0.82%;创业板指数收于191574,**1.25%。
已经受到经济惯性影响的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如何止跌、稳定资产**、如何防范通货紧缩风险、如何防止出口长期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