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一种红褐色的腺体,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也是唯一能储存大量激素分泌物的细胞外腺体。
它位于甲状腺软骨下方,气管两侧,中间由峡部连接。 它的形状像“H”,棕红色,有两个侧叶。
两侧肺叶附着在喉下侧表面和气管上部,上至甲状腺软骨中部,下至第六气管软骨,峡部多位于第二至第四气管软骨前方,部分人发育不全。 有时从峡部向上伸出锥形叶,长度不等,长者可以到达舌骨,舌骨是胚胎发育的残余物,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因此儿童比成人更常见。
甲状腺被两层膜包围:固有膜的内层和手术膜的外层。
甲状腺通过手术固定在气管和环状软骨上,腺体通过悬韧带悬挂在左右叶上极的内侧,使腺体在吞咽过程中上下移动。
动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的最低动脉;静脉:上静脉;甲状腺中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神经: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
喉上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并伴随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分为甲状腺上极的内支和外支内侧支是感觉支,分布在喉黏膜上,外支是运动支,支配环甲肌,收紧声带。 喉返神经来源于迷走神经,行走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中,多经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之间,支配声带运动一侧受伤会导致声音嘶哑,而两侧受伤会导致声带麻痹。
甲状腺的基本单位是腺泡,对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虽然通常腺体内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碘含量高25 50倍,但每天膳食中碘的摄入量仍进入甲状腺1 3,全身90%的碘含量集中在甲状腺中。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TH的过程:聚碘 碘的活化 酪氨酸的碘 碘和碘化物酪氨酸的甲状腺球蛋白(TG)的缩合是合成TH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Th合成的关键酶。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合成和分泌TH的功能单位,受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调节。
1.聚碘。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I-的浓度约为血清I-浓度的30倍,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的过程是由反向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碘化物陷阱,属于次级主动转运,由位于滤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中的碘化钠同向转运蛋白(NIS)介导, 并依靠钠泵活性提供的势能,NIS可为1i-:2Na+在临床实践中,放射性碘示踪剂常用于检查甲状腺的多碘容量和功能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摄取碘的能力增强,功能降低时反之。
2.碘的活化。
位置:滤泡上皮细胞顶端膜微绒毛与滤泡腔(富含过氧化物酶(TPO))的连接处,在H202存在下,细胞中积累的无机碘I-在TPO的作用下被活化成有机碘I0。
3.酪氨酸的碘化物。
如果只置换苯环第3位的H+,则TG分子上酪氨酸残基苯环上的氢被TPO催化的活化碘取代,如果只置换苯环第3位的H+,则生成单碘酪氨酸(MIT),如果苯环第3,5位的H+被取代, 生成二碘酪氨酸 (DIT)
4.冷凝。 在TPO的催化下缩合或偶联,两个DIT缩合形成T4MIT和DIT缩合形成T3和极少量的RT3 正常成人甲状腺中有机碘化物的比例为MIT约23,DIT约33,T3约7,T4约35, RT3 和其他组件约为 1。这个比例可以受碘含量的影响,当甲状腺的碘含量增加时,DIT增加,T4含量相应增加在碘缺乏时,MIT增加,T3含量增加。
甲状腺激素 (TH) 是酪氨酸的碘化物,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3,5,3)。' ,5'traiodothyonine(T4 或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3, 5, 3'噻多乙氨酸,t)和极少量的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 ,5'噻碘素,RT),分别占总分泌物的约90%、9%和1%。虽然T4的分泌量最大,但T的生物活性最高,约为T4的5倍,Rt不具有Th生物活性。 甲状腺激素分泌
人体每天产生80 100 ug d的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和20 30 g T(只有20%的T由甲状腺产生,另外80%的T由外周组织的T4转化)。
TH合成后,一般以胶体的形式储存在甲状腺的滤泡腔内,储备可保证机体长达50 120天的代谢需求。
因此,当抗甲状腺药物**用于临床实践时,药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起效。
TH的分泌受TSH控制。
在TSH的作用下,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顶膜微绒毛从伪足中伸出,含有TG的神经胶质液滴通过吞咽被摄取到细胞中。
然后神经胶质液滴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体,在溶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TG分子上的肽键被水解,释放出游离的T4、T、MIT和DIT。 MIT和DIT进入胞质溶胶,在脱碘酶的作用下迅速脱碘,除去的碘大部分可以重复使用。
进入细胞质的T4和T对滤泡上皮细胞中的脱碘酶不敏感,可迅速从细胞底部分泌到循环血流中。
健康越冬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