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看病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坚持哪个科室。 看着医院密密麻麻的科室分布,很多人都一头雾水,这么多科室怎么可能挂得满满当当?别说基础的内外科了,就连心脏也可以分成很多科室。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患者或家属,我真的很困惑。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聊聊如何避免被医生误诊
01、门槛高——医疗领域的一大特点
说实话,很多人可能连体内器官的名称和位置都分不清,对疾病症状的自我判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比如很多人形容肚子疼,这个东西真的可以跨很多科室,胃里那么多器官,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更何况,就算一个科室有很多医生,每个医生都不一样。 当然,比较简单的策略是咨询前台,这是现在很多医院的标准配置,前台服务会给我们一个比较准确的科室,然后去**。
所以每次去医院,估计都能感觉到就医的门槛真的很高。 是的,这是医学领域的一大特点,就是门槛高,一个合格的医生至少要经过8年的培训,而现实中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医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还要完成极其困难的知识学习,就像有人发的教科书一样,要建立起来, 这可谓汗流浃背。
最终,一位合格的医生诞生了,他们身上有一种“专业精神”的光环。 这也是我们经常称赞医生最喜欢的词之一。
然而,有时,一个职业也可能带来一个新问题:局限性。
02、专业化和局限性?
人才成长的过程,往往是不断缩小自己的领域,不断向细分领域深化的结果,而这个过程的好处就是他们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非常熟悉,甚至达到前沿。 但缺点往往很明显,就是跳出自己的领域,他们可能会变得不那么专业,甚至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专业,以至于他们觉得一切都是手里拿着锤子的钉子,结果是误诊或漏诊。
比如最近看到一个病人因为发烧、皮疹入院的案例,期间经历了肺结核、晚期恶性淋巴瘤等多次误诊,在感染、免疫、血液等多个科室来回奔波,最终被诊断为**斯蒂尔病。 在此期间,其他健康问题是由使用药物引起的。
其实,田欣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去医院后,去了指定的科室,结果是按照医生的诊断。
感觉就像我们和医生都在努力犯错误,试图希望有好运,然后成功获得正确的药物。
03、“专业”陷阱。
但这是不对的!虽然我们承认现代医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不能归咎于医学问题,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更多的是资源配置不当。 在田欣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归咎于医生的技能不足,而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专业”的陷阱,因为医生过于专业,将疾病局限在自己的领域,所以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判断,导致了误诊。
那么,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
最好避免一开始就掉进“专业陷阱”,再来看看其他做得好的医院的解决方案。
例如,梅奥诊所(Mayo Clinic),一家长期在医疗排名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医院,一直是众多医生的圣地,连续七年在全国医院评估中排名第一。 在最新的排名中,妙佑医疗国际在 14 个专科排名中名列前茅,并赢得了其中的 5 个。
这样一家顶级医院的存在,肯定有一套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而他们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MDT多学科会诊。
04、什么是MDT?
什么是 MDT?这是多学科团队的缩写,意思是多学科团队,在今天非常流行,就像人们喜欢看跨学科等创新一样。 当然,在医学上,它被称为多学科联合会诊,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一个专家团队,然后对某种疾病给出会诊意见,甚至定期、定点进行诊疗。
这种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
最直接的是避免误诊和漏诊,解决“专业陷阱”问题。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过于专业化容易先入为主,结果忽略了患者的其他适应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盲人摸象”。 然而,MDT多学科会诊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集思广益,避免直接从源头上漏诊或误诊。
其次,可以更好地评估和**。 每个患者都是不同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多学科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做出更全面的综合研究和判断,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方案。
此外,这种**方案对患者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尽可能避免重复就医或在不同科室、不同意见之间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和精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咨询吗?
是的,我们也有这个系统,尤其是在紧急护理方面,但这通常是紧急情况。
05、我们当下需要什么
例如,在英国、法国等国家,MDT模式已成为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NCCN也发布了相关的MDT诊疗标准。 早在2024年,我国就开始倡导MDT在恶性肿瘤领域的发展。
然而,现实仍然很困难。 因为我们目前的核心问题还是医疗资源的紧缺和医疗资源的配置。
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大量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但与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和患者相比,医疗资源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医疗分类的实施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大量的人不顾病情的严重程度都涌向前三名甚至最好的医院,而普通医院却冷门,这种拥堵,让大医院的医生一点也不忙, 而 MDT 模型的实现就更难了。
三分钟谈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