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汉字听写”比赛中,有人在100分的试卷中只得了2分
前段时间,武汉轻工业大学举办了“汉字听写比赛初赛”,引起了部分同学的关注。 在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在比赛中遭遇了“忘写”的尴尬局面,有的甚至自嘲为“新式文盲”。
武汉轻工业大学部分院系组织开展活动。 对于题目难点,人文传媒学院广告专业大一新生张家欣说:“我拿到题子的第一感觉就是题目很难,还有一些晦涩难懂的成语和'自爱扫帚'等词语,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她描述了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挣扎,说虽然她熟悉很多单词,但她就是写不出来。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学生后发现,很多人对成绩不是很满意,有人误写“羁绊”是“鸡磕绊绊”,“燕山”是“兰删”。
据悉,在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初赛中,共有23名一年级学生参加比赛,共考核30个单词、20个成语,最高分40分,最低分4分。 而在艺术与设计学院,有些学生甚至只得了2分。
人文传媒学院语文教师刘克军解释,比赛中出现了很多不太常用的汉字,写起来很困难,这可能是部分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有教师认为,学生汉字听写能力差,也与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有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师王春燕说,她班上只有大约10%的学生会手写笔记。 在考试等书面论文中,写得漂亮的学生较少,而错别字很常见。
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王一凡说,他从大一开始就开始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做笔记,除非老师有特殊要求,否则他和同学一般都不再做纸质笔记。 不过,他也注意到,期末考试时,自己的字迹并不美观,经常打错字,有时连想到的字都写不出来,双手跟不上脑子。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学教授谭邦河认为,大学生“拿起笔就忘写”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习惯手机输入、电脑打字、语音交流等。 手写汉字的数量逐渐减少,导致记忆模糊,笔画不准确。 此外,也有一些学生基础不扎实,在中小学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对汉字的书写不够重视。 谭邦和教授表示,青少年要注意汉字的笔迹,通过笔迹巩固汉字记忆,领悟汉字的智慧和美,传承民族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以上内容信息**载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或影射任何真实的国家、政治制度、组织、种族或个人。 以上内容并不意味着本文作者认同文章中的法律、规则、观点、行为,并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对上述任何或相关问题概不负责,也不承担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