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京12月14日电】(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记者夏瑾)在中国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陆迎川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超过10万件。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062人),共计43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名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华色彩。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夏进 摄。
卢迎川表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继承与保护制度全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十分活跃, 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普及工作。
陆迎川介绍,目前无论是非遗项目还是非遗传承人,都已全面建立起一系列名录制度、认定制度、评价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既有项目和传承人,也有非遗中心、非遗工坊、国家级文化和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示范基地等方式。 目前,全国已设立非遗工坊6700余个,覆盖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对乡村振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还设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建立了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通过渠道不断拓展,有力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市场传承是最有效的传承。 陆迎川说。 他认为,通过开发一些新产品,不仅促进了技能的传承,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为消费者和需求者所接受。 此外,举办各类非遗展览、非遗节庆活动,也促进了各方对非遗的认识,调动了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陆迎川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落实重要措施,按照系统保护的要求,在政策法规体系、名录体系、理论研究体系、人才队伍体系、交流推广体系、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数字保护等方面继续发力。 从而扎扎实实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青年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