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伟,埃德博尔管理咨询研究中心。
手机跨界车造车不再是异想天开!今年有两个成功案例:小米和华为。
一小米后来者会占上风吗
12月28日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或许会超出人们的预期。 而雷军这次要做的,就是攻打智能汽车第一阵营。 11月,小米汽车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出生许可证”,这意味着小米的上市也进入了倒计时。 尽管如此,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不再处于当年的乱象中,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江湖霸主的地位更加稳固。 比如,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早已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卫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中消失不见。 今年,比亚迪从“500万”到“600万”只用了3个多月,创造了新能源汽车的奇迹,而小米汽车似乎还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
2024年1-10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前20名从手机厂商到智能汽车,只有雷军有勇气。 雷军提出在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投资电动汽车,初期投资100亿元。 经常因组装手机而受到外界抨击的小米,一直因进入市场较晚、缺乏核心技术而受到质疑。 如今,1000天过去了,尘埃落定在小米汽车上,这一次肯定会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从而成功弥补“小米生态链”的短板。 就在雷军感叹:人、车、家的整个生态,我的心更是汹涌澎湃!
其次,华为已经从不造车到“换一种方式”造车。
要知道,近两年来,华为一直盯着汽车江湖,掀起了汹涌的波澜。 今年,华为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目前,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分别是Parts**模式、华为Inside模式(即HI模式)和智能汽车模式。 然而,随着华为手机华为Mate 60 Pro的问世,惊艳了世界,并带动了文捷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这个惊喜,让余承东的“委屈”烟消云散。
对于华为来说,剥离汽车业务单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1月,华为与长安汽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智能汽车,华为计划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到新公司中。 新成立的公司将独立运营,这必将为华为的“造车战略”提供一条新路径,可见华为在汽车制造方面仍有底蕴。
第三,运动风雨飘摇,车子上山前必须有一条路
汽车市场风起云涌,一场大变革已经到来。 纵观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化已成为常态,中国大部分新能源品牌仍处于“卖一赔一”的阶段。 今年,外敌特斯拉一降价,国内新能源汽车集体恐慌。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产品和服务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明年,高利润产业的低价潮即将到来,以性价比著称的“包石米”和遥遥领先的华为,必将带动汽车行业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