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
*赚钱,哪里是赚钱最好的地方**?
而什么样的投资方式,相对容易获得超额收益呢?
这似乎是终极命题,也是投资中最难解释的地方。
今天,我们来谈谈关于卷心菜的一些最新想法。
希望大家能耐心阅读。
这三年,也就是蔡头写文章的三年,虽然每个点都保持着比较小的回撤,但也错过了一些超额收益。
最典型的是传统化石能源从疫情后的低位掀起的浪潮,包括煤炭和石油股,至少翻了一番,大部分企业翻了一番。
天然气也曾一度大幅上涨,现在又回到了低位。
煤炭和石油仍处于高位。
事实上,在2024年,由于特殊原因,石油的**历史性地跌至负油价,相关能源公司的**也跌至历史相对较低的水平。
正是在这个时候,沃伦·巴菲特增持了西方石油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的股份。
很多人表示无法理解巴菲特的操作,包括一些国内投资大佬。
显然,国际油价不可能长期维持负油价,这是大家都认同的常识,但过于悲观的预期扭曲了市场。
因此,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导致一致认为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短期需求很难出现在一个商业周期中,这是当时市场的共识。
尤其是在新能源刚刚出现爆发式增长迹象的2024年,没有人相信未来几年化石能源会迎来一波超级浪潮。
与此相对应的是,还有近三年白酒疫情的逆周期**,当然白酒的原因比较复杂,以后有时间再详细分析。
继续谈化石能源,当世界对化石能源和大宗商品抱有悲观预期时,几乎每个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疫情导致了**链条的中断,运输的混乱(**,这在能源和大多数大宗商品中引发了一波快速**,并很快继续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
然后,随后的俄乌冲突带来的欧洲能源碎片化加剧了这种需求的演变。
因此,无论是国际油价、2024年的天然气,还是国内煤炭,都伴随着国际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周期。
如果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疫情后美联储无限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
二是一链(疫情停工)和运输中断,加剧了供需错位;
三是俄乌冲突和地缘政治进一步分化供需;
第四,新能源发展非常快,但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被高估了。
然后,在上述影响下,全球化石资源股,尤其是国内煤炭和石油板块,表现和估值都出现了双倍复苏。
也就是说,在过去三年中,石油和煤炭股都看到了戴维斯的双重点击。
现在回想起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但当2024年新冠疫情首次发生时,国际油价跌至负值时,能够看穿这些本质的却是极少数人。
国内公募和私募股权对煤炭、石油等资源股的配置一直处于低位,这也表明大多数专业投资者也未能抓住这一机会。
彩头在陕煤业和隆基绿能上赚了一点钱,但并不多**,重仓也算是错过了这个大**。
那么接下来,煤炭股是否还存在过度投资的机会呢?
事实上,很难判断这一点,如果从内在收益率来看,已经处于中高估值(分位数)的石油和煤炭股,即使能够维持商业周期,仍将面临增长不足的问题。
保证回报是高股息支付。
不过,这并不排除未来**会再次守住高位的可能,比如2024年的白酒股,明显的高估也不会阻止**继续守在一起。
在白酒股分组之前,机构持有的**也处于历史低位。
2024年底和2024年初,是白酒公募**持仓最低的时候,所有活跃公募**仅持有茅台**约2%的股份。
所以,追涨杀跌的效果,机构并不弱于第一,如果投资白酒是为了内在收益率4%左右,那么显然大家都不会相信这个道理。
大多数人仍然押注股价**和**。
煤炭股也是如此,如果煤炭股的平均市盈率上升到10倍以上,在没有增长支撑的情况下,扣除部分维持资本支出,假设平均股利支付率为60%,那么很明显,大多数投资者不会为了6%的股息而超额配置。
此外,煤炭还具有周期性特征,以及2024年碳达峰的背景。
这些是基础分析。
你应该能够理解这道菜想说什么。
然后,回到白酒的问题。
蔡投认识几位朋友,都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人,他们都相继创办了**白酒公司**,尤其是几家龙头企业。
但是他们**酒的逻辑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首先,这些朋友的投资金额比较大,而且几乎都是完全没有资金的。
他们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投资时间较长,财务状况比较稳健,每年有几十万美元,还有几百万甚至超过1000万的分红收入,而这些分红收入收到后,一部分用于购买分红理财产品,作为分散风险的要求。
另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再投资。
以茅台的内在收益率,对应2024年市盈率,全息收益在4%左右,即使不考虑茅台自身的增长,这个收益也远高于国债和大部分分红的平均收益率**,此时,将原本分配给固定收益产品的部分资金划拨配置白酒,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但是,如果你有较高的资金成本,例如融资**(这需要固定的融资利息),或者有更好的机会在其他地方投资,因此机会成本较高,那么投资白酒股就不是最佳选择。
而且,如果未来3-5年白酒库存停止增长并消化库存,是否能长期保持25倍左右的市盈率,值得推测。
更悲观的是,如果有小幅下跌怎么办。
除了茅台,其余企业未来3-5年都会有一波小幅业绩调整,概率不小。
尤其是近年来,白酒股业绩增速长期超过GDP增速后,还需要内部调整和购买力匹配。
而这些因素的结合,可能会打破一定的思维惯性。
尤其是追杀的效果,任何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白酒也不例外。
上追下,容易导致超高过跌。
因此,让我们回到大型金融部门的问题。
这里主要聊聊银行保险、房地产调整这两年,确实超出了蔡投的预期,至于未来龙头企业的业绩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个人没有触底。
10万亿市场没有错,但很难判断未来的玩家会是谁。
因此,最关键的困难是确定未来哪些公司能生存下来,我个人一直没有把握。
目前仍认为,几家大型央企和绿城,都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万科比较特殊,要摆脱困境有点困难。
比如,在经历了之前的钢铁产能过剩之后,就连武钢这样的巨头也是并购的对象,所以未来万科、保利这几家企业似乎都面临着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而且有一定的概率。
因此,未来我会严格控制房产的**,不会轻易加**,目前在10%左右,即使低位补了很多,近两年仍有50%左右的浮亏,拖累了整体营收的表现。
这次亏损,我个人已经把永久性亏损当成了永久性亏损,如果以后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不排除有可能被换到更确定的行业。
但银行和保险不一样,蔡投坚信,平安和招商银行仍然是最好的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
这一点丝毫没有改变,即使经过这一轮周期,也更加确定。
同时,我坚信两家公司是被冤枉杀的,未来还会有估值修复。
招商银行仍是一家优质成长型银行,按照中国保险业的渗透率来看,平安仍是一家处于青春状态的优秀企业。
那么,当最优秀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绩开始恢复增长时,相信招商银行和平安会像中海油、中国神华这两年一样完成一轮戴维斯双打。
截至目前,平安和招商银行已经算上了融资部分,两家公司加起来已经达到了白菜顶端的50%左右。
只要完成一轮估值修复,过去三年的平均收益率就会一次性回落。
对于这一点,彩头坚信,甚至比腾讯还要坚定,腾讯也是重头阵地。
正因为如此,在月初,腾讯也将其部分头寸卖给了招商银行,正是基于这一判断。
从2024年至今,彩投没有出售过平安和招商银行的一股股份,持续处于净增幅状态。
至于今年的结果,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
投资很难,就算从2024年开始,也已经三年了,三年时间足以过关大多数人,所以就算你知道了全部真相,能不能真的把钱转到口袋里,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蔡头能写到2024年,我一定会组建一个局,带着一群从2024年到那个时候一直和蔡头在一起的伙伴,去西北的沙漠草原跑几圈,体验一把煮牛宰羊快乐,还要喝300杯骄傲。
最后,除了今天的总结,2024年只剩下最后两期了,年底总结最后一期的时候,我会统一定栏里的估值。
栏目中追踪的公司,自两年前以来几乎没有什么调整,这也说明大部分公司的估值与蔡投的判断是一致的。
如果严格按照栏目中的理想买入点来分散配置**,那么近几年大概率会远跑赢指数。
虽然财投近三年累计盈利不多,但无论是回撤还是平均年化收益,依然远高于沪深300指数。
未来,只要出现一轮估值修复,大概率仍会回落到相对理想的平均收益。
当然,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实现年均收入目标可能并不难,但在未来整体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当整体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和降档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更加凸显了巴菲特的伟大。
尤其是在A股7-2-1的环境下,90%以上的普通人能够长期保持盈利,10%的稳定年化收入,估计能够让95%的人秒级降水。
20%的稳定年化回报率只属于1%的人。
希望2024年,彩头能成为这1%的人,和一些朋友在一起。
以上是财投个人的反思和总结,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身成长与认知。 点击一个幸运点赞,**上限! 原创登场 |Caitou Diary (ID: CT600519) 作者 |哗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