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老家出山不方便,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给孩子上学,但搬到安置社区的新家后,我们很快就适应并融入了城市化生活,就近就业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12月22日,在文县碧口镇枣阳坝集中安置小区,说到今天的生活,被拆迁户杨锐的话被打开了。
民生与人心相连,民生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文县枣阳坝集中安置社区是以解决受灾贫困户和搬迁户住房安全为目的的综合性搬迁安置社区,目前共有碧口、玉磊、中庙、凡坝4个乡镇170户搬迁人口582人。
枣阳大坝集中安置社区的一角。 摄影:冉创昌。
为使搬迁人员迁出后稳定、融合、发展,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加强基础保障,增强发展动能,优化居住环境,全力做好搬迁安置社区“后半篇”。 碧口镇党委书记肖辉介绍,通过产业发展、就业扩大、短板的短板、优良的服务,让搬迁群众安心、安心、舒适地生活。
碧口镇结合实际,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工程”,以党建引领搬迁安置,在文县碧口镇成立枣阳坝集中安置区党支部,由安置区所在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支部书记,被安置的党员担任党支部。分部成员,找准一线问题的症结所在,构建强大的组织体系,优化治理措施,不断为百姓编织密集的服务网络。
我们主要向大家宣传政策,如果有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就会去帮忙,能帮忙的就尽力帮忙,能帮忙的就尽力帮忙,帮不上忙的就向相关部门汇报,尽量做到万事无损,每家每户都得到帮助。 枣阳坝集中安置区党支部书记杨凯说。
便利的服务大厅。 摄影:冉创昌。
以改善搬迁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为重点,碧口镇首先做好了基本保障工作。 记者看到,党群会议室、便民服务大厅、医疗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范化。
房子宽敞明亮,小区设施齐全,老人们在小径上散步和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欢声笑语......走进安置社区,我看到了一幅闲暇、舒适、平安、满足的美丽图景。
社区文化宣传墙。 摄影:冉创昌。
告别大山只是第一步,我们也在教育、就业、社区服务等方面不断努力,让这些搬迁人口逐步融入小镇的新生活。 肖辉介绍,文县中新和实业有限公司(帮助车间)的本地引进,实现了“社区”搬迁人员的就业。
据了解,车间面积300平方米,配套缝纫机20台,每天雇用20至45人,加工袋包200吨,平均日工资100元以上。 此外,在靠近搬迁安置区的祥郎村、窦家坝村建设了木耳种植基地,实现搬迁群众“近在咫尺,稳步增加收入”。
帮助研讨会。 完善的社区治理和完善的社区服务,也让居民感到更满意、更快乐、更有安全感。
今年7月初,安置区民政直言委员会委员接到安置区三期搬迁委员王希德的汇报,走廊里没有灯光,群众晚上上下楼梯十分不便。 民政直言委员会接到情况后,迅速处理此事,并迅速完成了楼梯间灯光、仪表、布线的布置。
枣阳坝集中安置区“1234”工作方式清单。
住在这栋楼里的农民都是从其他村里搬来的,社区的干部从不推卸任何问题,也不求助。 每一次问题都反映出来,都能及时解决,心里暖暖的!王希德激动地说:“比起山里的老家,这里的生活更美味!”
不仅如此,为了让搬迁群众生活舒适、生活方便,碧口镇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安置社区管理,美化绿化照明环境,协调垃圾清运车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建设公厕,修建排水沟,增加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 并增加......生活和娱乐服务
碧口镇社会工作站社工在枣杨坝安置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从搬贫到搬新家,从山里生活到小镇生活,从地地道的农民到新型居民,从挖土到打工创业,从家乡到安居乐业,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枣阳坝安置社区搬迁人口的居住环境越来越优越, 生活环境也越来越“舒适”。
告别群山,“搬”出新生活。 肖辉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扩大就业岗位,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群众收入,切实增强搬迁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枣阳大坝集中安置社区的一角。 摄影:冉创昌。
文 编 记者 杨立军)。
编辑:赵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