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六年,每年寒冬,一年一度的国民医保谈判都会拉开帷幕。 在空旷的房间里,医保方和企业方相对而坐,一边是国家医保使用,一边是企业最低**,体量换价格“,攻防拔河谈判,或反复较量,在这里”上演”。
对峙的焦点只是一颗小小的“药丸”,但正是这颗小小的“药丸”承载着患者的希望,考虑着医保的负担,牵扯着企业的利益,体现着谈判背后无数的心血和努力,推动了这场谈判。
让“孤儿药”不再遥不可及
患有罕见病的儿童已经绝望了,没有药物,拥有买不到的药物比拥有药物更绝望“,”只是为了让没有药物的人有药,而不是为了降价......”。
这是今年罕见病药物谈判中双方代表的心声,也表达了医保谈判的初衷让医学回归救人的本质,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 作为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病,困扰着许多 PNH 患者,出现复发性溶血、血红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高等并发症。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洽谈现场。 新华社记者彭云佳摄 在今年的洽谈现场,一种可用于三种罕见病的药物——依库珠单抗备受关注。 依库珠单抗于2024年首次在国外上市,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难治性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等罕见病疗效明显,但当时每年费用达到300万元。
一年300万元,用一辈子,又有多少人买得起?采访中,北京血液科主任医师韩兵问道。
作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专家,韩冰深知依库珠单抗对患者的意义,多年来,她多次与研发依库珠单抗的药企联系,呼吁为患者提供药物,但该公司当时评估国内支付能力不足,选择放弃进入中国市场, 患者一次又一次地与希望擦肩而过。
许多人都在等待使用这种药物,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 10 名患者能够坚持使用。 韩兵表示,时隔十几年,依库珠单抗终于在国内上市,每年的成本在50万元左右,真正买得起这种药的人还很少。
入医保与不参医保,对患者来说,就像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2024年11月,经过近1个小时的谈判,依库珠单抗谈判成功,降价叠加医保报销,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带来双重“减负”效益。
如今,超过13亿参保人作为单一购买者,让我国医保面临罕见病等药品的瓶颈,今年已有15种罕见病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让创新药更快进入医保
在2024年医保谈判现场,一款通用名为“谷氨美替尼”的新药引起了关注。
这种新药能有多“新”?该药于2024年3月8日获批用于**靶向MET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为1类新药。
这在今年的谈判中并非个例,为期4天的2024年医保谈判共举行了148个专属药物谈判,126个新药成功进入医保,57个是今年推出的新药。
创新药加速进入医保是一场救命速度的较量。
2024年之前,国家医保目录中没有单一的肿瘤靶向药物,创新药难以惠及更多患者。 2024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建立了“一年一次调整”的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最长8年缩短到1年,申报范围主要集中在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赋予了新药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医保的可能性。
企业谈判代表在场边进行谈判。 新华社记者彭云佳摄 与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更加隐匿,还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被称为“丙型肝炎终结者”的Epclusa(索非布韦维帕他韦片)在所有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或未知基因型中具有很高的**发生率。
2024年,索非布韦维帕他韦片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从近7万元的疗程到“千元时代”——直到今天,那一刻在很多患者的记忆中依然记忆犹新。
六年来,《国家医保目录》共转移了395种疗效不确定、易被滥用、临床淘汰或即将退出的药品。
近六年来,国家医保目录共新增药品744种,肿瘤用药100种,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用药93种。
纳入更多精彩新药和良药,全国医保谈判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医保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博弈不局限于暂时的利益,而是在长期的周期中给更多人带来希望。
双向奔跑,为每一位患者所期待
谈判过程也是“双向奔赴”,寻求双赢
在正式洽谈前,国家医保局将与参与洽谈的企业进行充分沟通,让企业了解药品支付标准计算的思路。 进入谈判程序,医保方会当场打开一个密封的信封,里面装着谈判药品的“信封价格”,即谈判的底价。 保留价由医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计算,综合考虑药品成本效应、预算影响、医保负担等因素,形成最实惠的医保方案。
医保谈判员当场打开了装有协商好药品底价的信封。 新华社记者彭云佳摄 确认底价后,底价的115%为第一线,如果公司两**后无法进入,则谈判失败;否则将进入谈判过程,最终成交价格不会高于“信封价格”。 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为了争取在企业能够容忍和接受的范围内,为老百姓争取更多的优惠待遇。
今年,25名医保谈判员分成5组,对148款专属药品进行医保谈判,有的历时30多分钟,有的甚至超过2小时,考验双方的体力和耐心。
在谈判过程中,医保方和企业方反复“拉扯”,让人更加焦虑,谁也无法提前预料到最终结果。
在参加了一些健康保险谈判后,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一次谈判成功,医保谈判代表和企业代表都会松一口气,而每一次谈判失败后,双方都充满了遗憾,因为每一场比赛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患者和家属在期待。
虽然谈判成功与否只体现在企业能否进入“信封价格”,但从方案规则的制定到企业申报,从专家评审到专项计算,再到最后的谈判环节,一个药品成功进入医保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努力。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