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端邵天一共享联盟林平飞彪。
船船。 12月13日上午,三艘真船大小的铜船在杭州临平亮相。 他们即将北上北京,作为北京和杭州之间共同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的交流作品,并“扬帆”到北京的大运河博物馆。
这三艘青铜船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高端定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传承人朱炳仁领衔。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京杭两国的共同命脉。 朱炳仁介绍,“杭州三铜船揭幕,'进京'启程,不仅展现了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运河文化,也体现了京杭两国携手打造具有连续文化脉络的新桥梁,驶向未来的新方向。 ”
这三艘青铜船的结构和构型取自宋应兴明代的《天创》、明代海防名作《备海图》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鹿河监督运输图》,由中国船舶史研究会副会长廖俊玲修复指导。
它们没有相同的功能和不同的设计风格。 其中最长的是19米长的船,可以在深海陡峭的底部航行。 第二艘是曹船,船长15米,据悉,曹船船能运载数千石粒,还能搭载乘客,更加华丽。 最短的是驳船,也是12米长。
避难所船。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之子朱俊民介绍,“几千年来,曹云船一直是大运河南北之间的物质纽带,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 每艘青铜船均采用经典青铜色,从结构、规模、装备等细节进行还原,再现了经典古籍中曹运输船的华丽风采。 ”
朱炳仁是怎么与大运河扯上关系的?2024年,朱炳仁与90多岁的城市规划专家郑晓谢、80多岁的古物专家罗哲文共同给大运河上18个城市的市长写了一封信《关于加快保护京杭大运河遗产和'申遗'的信》。 正是这封“世界遗产信”拉开了我国加快“申遗”保护大运河的帷幕,三位老人也被誉为“运河三元老”。
运输驳船。 据悉,此次亮相的三艘青铜船,并非朱炳仁设计的首件大运河青铜雕塑艺术品。 早在2024年,朱炳仁就受邀创作了一幅巨大的青铜壁画——《大运千秋》,其中以隋阳帝为中心的龙舟和曹云舰队栩栩如生,如今矗立在运河扬州段的东莞古渡。
千年大运河连接南北,贯穿古今,也是一条文化纽带。 朱炳仁说,“作为工匠和传承人,对文化传承的感情刻在骨子里,如何把自己的文化留给大运河,留给历史,留给子孙后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初心和使命。 ”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