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等三家银行申请发行资本补充票据,并获得监管审批。
业内人士,从宏观上看,该行选择在此时加强资本补给,有利于巩固资本实力,增强化解风险的能力,扩大宽松信贷能力同时,当前市场在融资成本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些银行密集地“补充血液”。
具体而言,12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中信银行发出批准,批准发行不超过1200亿元的资本工具。
同时,《批复》还要求中信银行在发行资本票据时严格遵守《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核定额度内,可自主确定具体工具品种、发放时间、批次、规模,审批后24个月内完成发放应当在资本票据发行完成后10日内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发的前一天,中信银行宣布将完成2024年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 本期规模300亿元,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319%;而 15 年期票面利率为 325%。
同日,兴业银行获批发行不超过1300亿元的资本工具,恒丰银行获批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的资本工具。 据此测算,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三家银行获批“补血”,共计2650亿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大额资本工具的发行一直比较密集。 在本轮审批中,已获批两家银行发行规模为1000亿元的资本工具。 今年11月,招商银行获批发行不超过1070亿元资本票据。 此前,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已获批发行1000亿元的大型资本工具。
此外,自第四季度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至少10家银行通过资本工具筹集资金,包括招商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和淮北农村商业银行。
国盛**近日发布报告称,今年以来,该行第二期永久债券规模快速扩大,截至11月底,二级资本债券规模已达3笔58万亿元,较去年底规模增加3843亿元,银行永续债规模达到2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2亿元。
银行对血液补充的需求很大
发行资本工具是补充外生资本的有效手段。 资本工具主要包括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券(以下简称“二级永续债”),可用于分别补充银行二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
近年来,银行在宏观经济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银行要承担实体经济盈利、降低融资成本、扶持小微企业等社会责任,导致收益率下降、净息差压缩、利润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银行不得不应对不良资产的增加、风险敞口的扩大以及监管要求增加的压力,导致资本消耗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补充难度增加。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通过多种方式“补血”,增强抵御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补充资本充足率需求外,发行成本也是银行密集申请发行资本工具的更重要影响因素。
华在研报中指出,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等资本工具对银行补充资本非常重要,资金充足的银行可以更好地开展信贷业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助于银行业更好地抵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