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认知下求利避弊”是人类行为的特征。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有限认知”而不是“有限理性”呢? 认知,包括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人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理性”只是描述人的理性认知,所以笔者更愿意使用“有限认知”。
人类“在有限认知下求利避弊”的行为特征,也是人性之一。 在有限的认知下,人们对“利益”和“伤害”的定义是错误的,即定义的“利益”实际上是“伤害”,定义的“伤害”实际上是“利益”。
明朝末年,农民军队起义。 在一次战斗中,明军围住了农民军,此时明朝没有钱给军队,前线士兵拒绝积极作战。 于是,崇祯皇帝朱有贞向皇帝的亲属和朝廷重要大臣“募捐”,需要募集约一百万两**。
在皇帝的亲戚中,有两位皇子,也就是崇祯的岳父,这两个人都很有钱,每人都有几百万两的财产,而且这两个人身居要职,是朝廷的重要大臣。 然而,两位皇子拒绝捐钱,最终在崇祯的恳求和威胁下,各自捐了一两两**。
在这两位皇子的“示意”下,其他皇亲和朝廷重要大臣拒绝慷慨捐资,只是象征性地捐了一点,捐钱总额远远不够支付军饷。 由于前线士兵没有得到报酬,拒绝积极作战,农民军突破了包围圈。
后来,农民军突围京城,崇祯自杀身亡,大批皇亲和朝廷重要大臣被农军俘虏。 农民军中有个叫刘宗民的将军,贪财贪淫,**贪杀,抓了皇帝的亲戚和朝廷重要大臣后,对他们施以酷刑,逼迫他们交出财产。 最终,许多皇室亲属和朝廷重要大臣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性命也没能保住。 据了解,刘宗民被掠夺的财物相当于7000万两。
明朝的皇亲和大臣们将“慷慨捐钱给财政困难的朝廷,以消灭叛乱的农民军队”定义为“有害”,这是对的吗? 对于皇亲和朝廷重要大臣来说,这个定义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把明朝的皇亲和朝廷的重要大臣比作“毛”,明朝政权就是“皮”,皮不存在,毛就会附上。 尤其是两位皇子,他们不仅是皇帝和国家的亲戚,而且还身居要职,也是朝廷的重要大臣,在非常富有的时候,不愿意慷慨解囊给朝廷,更不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女婿崇祯皇帝消灭叛逆的农民军队, 这种“有限认知”也是极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