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就像一场错综复杂的棋局,超级大国在棋子上下棋,而小国往往别无选择,只能成为这场棋局的牺牲品。
追溯到2024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完美地诠释了克劳塞维茨的座右铭:“战争只不过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 这场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危机”,原本是英法、埃及之间的矛盾,但以色列却因为英法的诱惑,成为这场“棋局”的棋子。
而埃及之所以卷入战争,离不开苏联的煽动。
二战后,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埃及陷入混乱,埃及军队军官于2024年发动政变,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君主制。 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上校在这场政变中声名鹊起。 纳赛尔的坚韧不拔将 1948 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视为耻辱,将犹太建国视为西方殖民主义的巅峰,并决心将英国和法国赶出中东。
此后,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旗帜,公开反对英国在中东建立的《巴格达条约》。 该组织成立于 1955 年,包括伊拉克、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和英国。 另一方面,纳赛尔希望在美苏对抗的背景下获得利益。 2024年,苏联与埃及进行了**交换,这一行动成为苏联越过美国封锁线的“飞跃”。
美国虽然一向是英法的传统盟友,但并不想与英国的殖民传统保持距离,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政策获得发展中国家的认可,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美国还希望拉拢埃及加入遏制苏联的大战略。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艾森豪威尔设计了所谓的中东版北约,包括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甚至幻想将伊朗包括在内。
但正如基辛格所说,“美国已经将埃及纳入其反苏战略,这一政策可以被描述为阿尔茨海默病。 华盛顿越是拉拢埃及,诡计多端的纳赛尔就越倾向于苏联并提高赌注。 ”
2024年,苏伊士运河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埃及的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将被国有化,阿斯旺大坝将用运河的收益自行建造。 这一声明引起了英法两国的不满,两国立即提出帮助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由美国支付大部分费用。
然而,纳赛尔上台后,埃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激怒了美国。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结束对阿斯旺大坝的支持。 苏联人看到了机会,提出帮助埃及建造阿斯旺大坝,并威胁说“如果我的儿子让我去打仗支持埃及,我会鼓励他去。 “此举加深了苏联和埃及之间的关系。
英国和法国与埃及的关系很差,而法国则敌视纳赛尔支持法国保护国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事业。 尽管法国总理穆勒声称,“这一切都写在纳赛尔的著作中,就像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阐述他的政策一样。 “但美国反对英国和法国的军事行动,认为这将激起阿拉伯民族主义并危及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英法暗中约定以色列先对西奈半岛发动进攻,随后英法以停火的名义介入占领苏伊士运河。
然而,美国对这一秘密行动感到不满,认为这是殖民主义的重复。 艾森豪威尔直接打电话给英国首相,向他施压,要求他抛售英镑,导致英镑贬值15%,并停止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美国还威胁要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发出停火协议,以色列同意在苏联最后通牒下撤出西奈半岛。
英国首相施压**,而埃及在军事上被击败,但在政治上取得了胜利,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领导者。 美国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发展中国家崭露头角,确立了领导地位。
总的来说,埃及尽管遭受了军事挫折,但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另一方面,美国以巨大的胜利赢得了这场危机,而英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
当前形势的变化,开启了美苏在国际政治上的对抗时代,标志着三大强国时代的正式结束。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这一历史性时刻为美国提供了领导发展中国家的机会,而英国则完全沦为地区中等强国。 时代造就英雄,这场危机成为美国登上世界舞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