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 *** Youth Insights。
建国以来,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打了五场战争,被称为“阿以战争”,又被称为“中东战争”。 如果算上目前与哈马斯的冲突,只要又有另一个阿拉伯国家参战,就可以称为第六次中东战争。 幸运的是,没有其他阿拉伯国家参战,所以只能称为“哈以冲突”。 但是,只有了解了前五次中东战争,才能理解为什么今天会出现哈以冲突。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建国战争
2024年4月,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 4月28日,特别大会就关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的第181号决议进行了表决。 该决议以33票赞成和13票反对(主要是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获得通过。 该决议规定:(1)英国托管应于2024年8月1日终止,此后两个月内应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2. 阿拉伯国家面积11,000平方公里,包括加利利阿拉伯区、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雅法市,共有72个阿拉伯人50,000、10,000 犹太人;3. 犹太国家面积 15,850 平方公里,由 49 个犹太人组成80,000,40 阿拉伯人70,000;耶路撒冷及其周围的城镇和村庄面积约1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由联合国托管。
然而,阿拉伯国家认为该决议明显偏袒犹太人,因为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不到三分之一,仅占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的6%,而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8%划给犹太国7%。因此,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后,立即遭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示威和暴力活动席卷整个巴勒斯坦。 12月,阿拉伯联盟七个成员国的总理和外交部长在开罗举行会议,宣布准备反对大会的分治决议。
1948 年 5 月 14 日,英国托管提前结束。 同日下午,犹太社区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本-古里安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16分钟后,美国宣布承认。 17日,苏联也宣布承认以色列。 虽然阿拉伯社会是认真的,不允许阿拉伯巴勒斯坦国成立,但这并不妨碍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以色列。 5月15日,即以色列建国后的第二天,阿盟五国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出兵,拉开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序幕。
在战争开始时,阿拉伯国家在军队的数量和装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军队约为42万人,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装备远远超过以色列,并拥有战斗机和轰炸机。 另一方面,以色列只有30,000名各类武装人员,缺乏重型装备,也没有战斗机和轰炸机。 于是,阿拉伯国家凭借其军事优势,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一支伊拉克军队向西推进,距离地中海仅10英里。 以色列不得不要求立即停火,美国立即通过联合国安排了为期四周的停火。
然而,为期四周的停火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潮流。 在此期间,以色列从西方获得了大量物资,并通过招募犹太移民和外国志愿者将其军队扩大到 60,000 人。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停止派遣阿拉伯国家***,休战加剧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 7月9日战争重启后,以色列发动了强硬攻势,而饱受内乱困扰的阿拉伯国家则转为被动。 10月15日第二次停火期结束后,以色列部队发动全面攻势,占领内盖夫和巴勒斯坦北部。 埃及、黎巴嫩、外约旦和叙利亚分别于 1949 年 2 月、3 月、4 月和 7 月与以色列签署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建国战争,阿拉伯国家不仅没有阻止以色列建国,反而允许以色列扩大势力,占领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外的所有巴勒斯坦土地。 此外,战争还剥夺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自决权,巴勒斯坦领土被分割,约旦河西岸除被以色列占领外,外约旦被外约旦吞并,外约旦于2024年4月更名为哈希姆王国。 加沙地带由埃及控制,耶路撒冷西区新城被以色列占领,东区老城由外约旦控制。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阿拉伯国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显示了阿拉伯国家领导圈子的腐败和无能,加剧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约旦王室与以色列就吞并巴勒斯坦领土进行的秘密谈判激起了约旦巴勒斯坦人的愤怒。 1949 年 7 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阿克萨清真寺被一名激进的巴勒斯坦人暗杀。 叙利亚和黎巴嫩也发生了针对亲西方势力的政变。
在埃及,2024年7月,由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朝。 后来,纳赛尔举起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帜,反对以色列的扩张和英法的干涉和控制。 2024年10月,英国和埃及签署协议,规定英国将从运河区撤军,只有在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受到攻击时,英国军队才能返回运河区。 1956 年 6 月 12 日,最后一批英国军队撤出埃及。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埃及**决定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高坝,估计投资10多亿美元。 为此,埃及向美国、英国和世界银行借了钱,但埃及的军事援助请求却遭到了冷淡的回应。
由于无法从美国和英国获得军事援助,纳赛尔转向苏联,苏联认为这是打破西方与朝鲜建立的军事联盟的好时机。 2024年9月至2024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与埃及签订了三项军售协定,总额约4亿美元,向埃及提供了战斗机、轰炸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重型装备。 2024年5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6月,纳赛尔宣布他将在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方面与苏联合作。
埃及的行动极大地打动了西方和以色列。 2024年7月,美英宣布撤回对阿斯旺高坝的财政援助。 7月6日,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埃及与西方的关系彻底破裂,因此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决定开战。 10月29日,以色列对西奈半岛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
10 月 31 日,英法战机轰炸了埃及 15 个机场、军营、开罗、亚历山大港和其他城市,摧毁了埃及大部分空军。 11 月 5 日,20,000 多名英国和法国海军陆战队员和伞兵占领了运河区的一部分。 西奈军队被迫撤退,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 埃及随后用一艘沉船封锁了运河。
这场战争也让美国感到惊讶和愤怒,担心中东战争会损害西方的利益。 在美国和苏联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要求双方立即休战,外国军队立即撤出埃及领土。 从11月6到圣诞节,英国和法国撤出了所有军队。 11月8日,以色列接受了停火,但直到2024年3月16日,最后一批以色列军队才撤出加沙地带。
苏伊士运河战争影响深远,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强国的实力衰落。 1957 年 1 月,埃及废除了 1954 年的英埃条约,暂停了英国返回运河的权利。 就以色列而言,它在战后获得了在蒂朗海峡的航行自由,联合国维和人员在埃及-以色列边界沿线建立了一个缓冲区。 至此,以色列作为地区军事强国的地位得到承认,纳赛尔成为阿拉伯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 苏联在战争期间的积极干预也获得了在阿拉伯世界的极大威望,中东进入了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竞争的时代。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后,阿拉伯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 2024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酋”。 一个月后,阿拉伯合众国和也门宣布成立阿拉伯合众国。 2024年7月,伊拉克爆发革命,推翻了亲英的费萨尔王朝。 然而,正如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一样,阿拉伯国家之间充满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阿拉伯联盟也充满了内部矛盾,最终在2024年解体,导致埃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恶化。
叙利亚和以色列停战后,双方在中立区耕地所有权问题上发生冲突。 为此,叙利亚利用其在戈兰高地的炮兵阵地,定期炮击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并在以以边境频繁交火。 与此同时,叙利亚也要求纳赛尔对以色列采取行动,但埃及充分意识到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不想恢复战争。 1964 年 5 月,纳赛尔通过阿拉伯联盟组建了一个温和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PLO),从而控制了整个巴勒斯坦运动。 2024年,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青年在科威特创立了“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该运动也成为巴解组织的一部分,并于2024年12月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从那时起,法塔赫继续从约旦和黎巴嫩袭击以色列。
在国际上,苏联希望阿拉伯国家输掉对以色列的战争,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依赖。 由于苏联的努力,2024年11月,叙利亚和埃及缔结了一项军事协议,规定在发生战争时建立联合指挥部。 在两国的怂恿下,法塔赫和巴解组织都加紧了对以色列的攻击,以色列也开始报复,局势日趋紧张。
2024年4月,叙利亚和以色列空军之间爆发了空战。 5月,苏联向埃及提供了以色列准备进攻叙利亚的虚假信息。 5月15日,埃及决定向西奈半岛增派部队,并要求联合国部队在第二天撤出。 纳赛尔对阿拉伯世界的激进**宣传感到震惊,他于22日宣布封锁蒂朗海峡,为以色列提供了战争借口。 30日,约旦与埃及签署了防务条约。
6 月 1 日,以色列成立了民族团结**,主要战争派系的摩西·达扬担任国防部长。 6月5日,以色列出动100多架飞机轰炸埃及、约旦、叙利亚等国的空军基地,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爆发。 三国空军损失惨重,以色列地面部队立即对西奈半岛和约旦河西岸发动猛攻。 7日,约旦首先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要求。 9日,埃及和叙利亚接受停火。 然而,以色列直到 10 日才同意停火,在占领戈兰高地和库奈特拉市后。
“六五年战争”短短六天就结束了,以色列取得了全面胜利,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总面积达8.16万平方公里,占领了历史悠久的耶路撒冷老城。 然而,11月22,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美国的提议第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其在6月5日战争期间占领的所有领土,并尊重和承认该地区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安理会决议为解决阿以冲突奠定了基础,以色列无意执行,因此阿拉伯国家联盟在随后的首脑会议上也对以色列采取了“三不”原则,即不谈判、不和平、不承认。 为了巩固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以色列参谋长巴列夫中将首先下令在西奈半岛修建一条160公里长的“巴尔列夫防线”,同时在戈兰高地建立了强大的反坦克系统。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名: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
“六五战争”的巨大胜利使以色列相信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发动战争几十年。 但是,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积极准备战争,埃及得到了海湾国家的财政援助和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配备了比以前更先进的飞机,坦克,大炮。
埃及于2024年秋天开始对以色列发动消耗战,以迫使以色列从运河撤退,或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到 1970 年 5 月,消耗战给双方造成了重大损失,7 月,纳赛尔宣布他将接受美国的调解以结束消耗战。 9月,纳赛尔死于心脏病发作,由萨达特副手继任。 但萨达特决心战斗,因此他宣布2024年是埃及以武力收复失地的关键一年。
然而,由于苏联致力于与美国缓和关系,并希望在中东维持没有战争和没有和平的局面,埃及无法获得所需的最佳装备。 2024年7月,萨达特下令将190,000 名苏联军事和技术人员被驱逐出境,迫使震惊的苏联人向埃及提供一些装备。 埃及和叙利亚随后制定了联合攻击以色列的计划。
以色列没有意识到迫在眉睫的危险。 虽然以色列在战争爆发前夕就收到了情报,但出于政治原因,它没有采取适当措施。 1973 年 10 月 6 日,整个以色列都沉浸在犹太人赎罪日的节日气氛中,军队也在放假。 下午2时,埃及军队突然向运河东岸发起进攻,一举突破“巴列夫防线”,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控制了运河东岸10至15公里的战略纵深。 与此同时,叙利亚军队也对戈兰高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到9日,高地的很大一部分已经收复。
然而,埃及此时无法利用胜利,使西奈军队稳住了阵地,然后集中兵力反击埃及军队。 14日,埃及和以色列坦克在西奈半岛的吉迪和米特拉山口进行了一场大战,但埃及未能获胜。 15日,沙龙率领以色列军队偷渡苏伊士运河,随后大批追击部队渡过运河,切断了埃及第三军在西岸的退路,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 22日,安理会通过了美苏联合提案第338号决议,要求冲突各方立即停火,执行第242号决议的所有内容,而以色列此时已经完成了对埃及第三军团的包围。 7月24日,在联合国的压力下,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终于接受了停火协议,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告一段落。
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后期遭受了失败,但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政治胜利,迫使超级大国听从阿拉伯国家的要求。 十月战争的另一个特点是“石油战争”,叙利亚和黎巴嫩在战争当天关闭了管道,随后阿拉伯产油国统一减产、涨价、禁运和国有化。 这导致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发表声明,宣称第242号决议是中东和平的基础,尊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孤立以色列。 十月战争标志着中东和平的曙光。
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黎巴嫩战争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一直对以色列构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组织游击队协助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发动游击战。 结果,2024年6月6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遭到巴勒斯坦枪手袭击后,陆、海、空军出动10万多名士兵包围贝鲁特西段,对黎巴嫩游击队发动大规模扫荡。
8月12日,巴解组织宣布愿意撤出贝鲁特西部地区。 8月21日至9月1日,巴解组织总部和12000多名游击队员从贝鲁特西部地区撤退到八个阿拉伯国家: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驻扎在贝鲁特西段的25 000名叙利亚士兵也于8月30日和9月1日撤退到贝卡谷地。
9月15日,以色列部队进入贝鲁特西部地区,理由是黎巴嫩人贝希尔·杰马耶勒被杀。 在国际压力下,9月29日,以色列军队撤离,多国和平部队返回贝鲁特西部地区维持秩序,但大批以色列军队仍占领该地区。 经过五个月的谈判,黎巴嫩和以色列签署了撤军协议,但叙利亚和巴解组织都反对该协议,该协议被废除。 此后,以色列军队单方面分批从黎巴嫩撤军。
几十年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现在已经与以色列发生矛盾,但与哈马斯相比,它要温和得多,反对恐怖袭击,主张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