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历史性的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令人瞩目的腾飞,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在全球竞争面前的突然崛起。
从2024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不到1%,到2024年,它超越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 近年来,全球危机的升级和地缘政治的不可预测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关于去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讨论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经历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飞跃,从零部件的初始加工组装,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在国内制造业的洪流崛起,是民族企业转型和觉醒的一次。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禁思考全球化布局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中国制造如何应对逆全球化,体现世界工厂的行动和责任
怀着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崛起和未来的好奇心,11月30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私人分享会暨长江大讲堂邀请了代表中国制造的标杆企业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升先生,分享他在公司转型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TCL的转型之路。
TCL成立于2024年,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企业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摸石过河”。
TCL的成功是两个里程碑式转型的结果。 转型发生在2024年,当时TCL专注于终端产品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以效率、品牌、产品差异化打开海外市场。
2024年TCL华星的成立,让TCL开始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制造转型。 此后,TCL华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追赶,逐渐掌握了在全球液晶面板的话语权,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消除了与国外领先企业的技术代沟,实现了“并行运行”。
TCL华兴的成立,不仅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加持,更受到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启发。 韩国三星一直是液晶彩电领域的龙头企业,学习、迎头赶上也是TCL的目标。 三星之所以能够连续数十年领跑亚洲LCD制造业,在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得益于三星在上游显示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在三星的启发下,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升意识到,TCL要想彻底摆脱“少屏”的困境,就必须将产业链延伸到半导体显示制造领域。 目前,TCL华星已成为全球面板市场的领先制造商。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荆冰从三个方面总结了TCL初期转型的成功经验。
1.高新技术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注重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在建立效率领先优势后,再将注意力转向产品领先、技术领先。 基于TCL华星的经验,此次战略部署使TCL华星为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其次,企业应确保持续投入研发,稳步向高端产品转型,丰富产品线建设,构建多元化、多品类的产品矩阵。 TCL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使其成为领先的技术制造公司之一,其自主研发和持有多项专利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3.高新技术企业也要注重产业链的完善,不断完善产业生态。 TCL华星半导体显示制造需要上百种原材料,公司通过生态伙伴打造上下游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圈。 同时,TCL华星还与合作伙伴建立了研发联盟和战略联盟,构建健康、良性、持久的竞争合作关系。
如今,TCL华星不仅在液晶面板领域拥有绝对的影响力,而且对另一种主流显示技术OLED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Stone Partners发布的数据,TCL华星也实现了9的售价9%的市场份额首次进入OLED全球出货量前三。
第二条增长曲线。
2024年,TCL收购天津中环集团,为新能源光伏产业开辟新赛道。
与初期转型时上游产业链的布局不同,TCL在2024年的第二次转型是迈向新赛道的一次大步迈进。很多人惊讶TCL进入新能源光伏产业,但从行业性质来看,TCL华星所在的半导体显示产业和TCL中环的新能源光伏产业属于同一条泛半导体产业链,其整体发展规律、战略资源需求、 与运营管理逻辑高度相似,二者可以相辅相成。TCL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全球扩张能力,可以延伸、拓展、匹配TCL中环所在的产业领域。 因此,TCL中环可以看作是TCL在行业上游能力的一次横向拓展。
TCL中环在硅片领域实施“全球领先战略”,实现全球第一的综合实力。 2024年,TCL中环业绩再创新高,成为TCL新的增长引擎。
化繁为简,以简单控制繁重。
TCL的成就也离不开各领域研发人员的吸纳,以及公司内部组织架构随着业务调整的不断完善。 用李东升的话说,TCL的创新是“八国联盟”,优秀人才从世界各地涌入。
谈及如何快速吸引高素质人才,李总将其归因于TCL的优质创新平台。 他指出,科技制造企业应给予前期入职员工长期激励政策,以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加入,进而快速完成初始组织人才结构的建设,自主培养公司骨干。
当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进行简化。
TCL营收在2024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然而,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集团似乎陷入了“千亿魔咒”,不仅营收增长停滞不前,经营效益持续下滑。
因此,自2024年以来,TCL一直在精简组织架构,专注于企业战略,以支持公司的快速发展。 近两年,TCL剥离关闭非核心业务企业110家,兼并淘汰部门,优化冗余岗位,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
虽然降本增效的过程对李东升来说很痛苦,但他对自己的责任非常清楚。 作为业务领导者,他表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协调、管理和整合资源,不断丢弃冗余部分,以保持核心业务的专注力和精准度。
转型中的心态挑战。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同时,随着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将逐步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制造”。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东升表示,TCL工业将继续深耕智能终端和消费电子行业,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拓展各类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
其次,对于TCL一直具有优势的半导体显示业务,李东升认为,TCL华星在这一领域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更多商用应用的出现,车载显示和商用显示的强劲需求将是下一个突破点。
最后,对于TCL的新能源光伏赛道,李东升希望TCL中环在立足中国本土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布局,展望全球发展趋势。
TCL4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企业从小到大、从内到外、从低到高的全过程,对于企业家精神,李东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件事情要做一年、五年、十年、三十年、四十年, 要坚持下去,需要找到内在的动力。而这种动力首先要是你喜欢它,在事业中找到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创业者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其次是不断学习和习。 没有人天生就是企业家,也没有人天生就能管理好这样的大企业、全球化企业,能力和知识是习不断积累的,所以继续学习习非常重要。
TCL以终为始,同时关注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从自身寻找发力点,这是推动TCL不断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 (《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促销信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违规行为或您认为页面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