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品牌驱动,推蘑菇吃,西峡香菇引领中国香菇进入新时代!
西峡香菇是河南省“销天下”的知名农产品。年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因其茄形圆润、菌质浓密、蘑菇肉厚、色泽鲜艳、菌柄厚、菌褶褶整齐、口感鲜嫩、口感顺滑等独特风格,成为世界人民餐桌的新宠。 西峡香菇搭海运快船,从青岛港出发,销往日本、韩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乘坐“中欧班列”,从郑州、南阳等地出发,销往俄罗斯、越南等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香菇占全国香菇的十分之一,占河南省出口农产品的50%以上,通过出口创汇80多亿美元, 让世界真正爱上了中国蘑菇。
西霞县重视香菇品牌建设积极挖掘香菇文化内涵,依托“一带一路”、亚欧快车等渠道,传播香菇文明。 要着力搞好西峡香菇“现代生态特色文化创意园区”建设,以旅游、田园采摘、菇棒领养、对联文化、餐饮文化为主要渠道,赋予香菇深远的文化内涵。 同时,从全国各地征集了两首《西夏香菇之歌》(《山水间一抹香味》和《初见如初》),唱响了“西峡香菇A World”独特的品牌文化主题,让西峡香菇和香菇文化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传播到海外, 为中国香菇向世界做贡献,成为“中国民族香菇”的代言人。
西峡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新农村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中国食用菌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全国优秀食用菌出口基地县”、“中国食用菌乡”、“全国食用菌乡”蘑菇标准化示范县”。“西峡香菇”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是少有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已成为西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西峡菌产业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以“绿色、稳定生产、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提高科研水平、实现棒状制作现代化、改善四链同构、弘扬蘑菇文化”为抓手,以实施“158工程”(以成立“西夏菇集团”为龙头, 以“五平台八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四基地四中心”(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出口集散基地、文化传播基地、技术输出中心、碳中和产品直供中心、一流的制造中心、品牌形成中心),推动蘑菇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西峡县香菇种植规模保持在每年3亿袋左右,年产香菇30万吨,产值30多亿元,综合经济效益150亿元。 西霞县从事香菇生产经营人口近20万人,全县60%的人口从事香菇产业,60%的农民收入从事香菇产业。
目前,西峡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蘑菇产业链,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蘑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蘑菇生产大县和重要的蘑菇集散地。
西霞县已建成15个蘑菇专业乡、140个专业村、198个标准化基地,标准化生产率达98%以上。 加工企业5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企业5家、市级企业24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出口企业150余家、蘑菇专业合作社474家,6大类产品200余种。 年出口额超过13亿美元,约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家总数的30%。
西峡香菇从种植到消费终端产业链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高,产品多样,年冷藏库10万吨以上,加工量25万吨以上,是河南省重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西峡香菇之所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禀赋优势,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在品牌打造上做得足够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优质新产品。 品牌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和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繁荣和乡村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时代农业品牌建设的王道,就是用“根”“魂”做事。 战略品牌顾问富来咨询判断,西峡香菇应扎根于“以香菇出口为本的世界香菇产业中心”,品牌驱动,将香菇推广到食品中,塑造“世界知名香菇”的品牌灵魂。 坚持国际视野,以世界产业中心为发展坐标,以世界蘑菇产业中心引领西峡规划“四基地、四中心、四飞跃”。
世界香菇看中国,香菇出口看西峡,西夏肩负着中国香菇的世界使命。 品牌口号“西峡香菇让世界爱上中国香菇”,用一句话,让国人知道,世界上最美的香菇出口地是西峡,而中国世界级的好香菇就在西峡。
11月12日,2023西峡农文旅推介会在北京召开。 由富来咨询策划的西夏蘑菇区域公众品牌和西夏品牌IP西夏北北龙同台发布。
西峡是中国恐龙的故乡,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胚胎化石——“中国北碚龙”化石,引起世界轰动。 富来咨询发现世界级公共资产,嫁接公共资产,并将其转化为西夏品牌的私有资产。 以中国北贝龙为创作原型,将千万年的文化力量植入品牌,用世界级IP赋能西夏!西峡北碚作为西峡市的品牌IP,将最大限度地建立城市品牌资产,提高城市品牌传播效率,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西峡北北龙+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一个IP玩到底,品牌资产最大化。 一香一甜、一动一静、一红一绿、一身两翼、一条线,打造城市品牌、产业品牌、农文旅品牌、乡村振兴品牌,四位“西峡模式”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营销的“西峡模式”。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