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甘林镇,以“百年越剧发祥地、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 嵊州是越剧之乡,越剧诞生于甘林镇:从马塘村的“落地歌唱”,到东王村的正式诞生,再到石家峌女子越剧的起源。 以“微改造、精细提升”的切口,通过越剧名人形象转化、越剧遗迹,努力打造“越剧之乡”,持续深化4A级景区小镇建设。
一、越剧前身、“落地歌书”发源地——马塘村
马塘村“微改精”项目:建设越初戏纪念广场。 在越剧早期的历史中,马塘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金七兵创作的天头歌唱“四和曲”,到著名艺人金志堂的随门歌唱,再到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融水等一大批草木人才,他们南北走,最终让小歌唱团登上了优雅殿堂,为越剧的诞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2024年,作为越剧发源地的马塘村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名村。 2024年12月,马塘村被授予“浙江省优秀文化新地标”称号,同年被嵊州市命名为“越剧文化示范村”2、越剧发源地——东王村
东王村位于甘林镇东门,甬金高速甘林出口转盘西侧,省道圣义线以北,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东王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百年越剧的发祥地,是绍兴市首批3A级景区村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程样板村、首批“中华魅力文化村”。 100多年前,嵊州歌唱家们在东王村的香厅前,架起米桶舞台,唱着悦音,百年越剧在这里诞生,缓缓流淌,倾泻着它的芬芳,成长为中国第二大戏曲。 202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视察东王时,对越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深刻的指示。
东王村“微改精细化”项目:建设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东王村越剧发源地展厅。 2024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甘林镇东王村歌手李士泉、李茂正在村民的热情鼓励下,邀请了十余位歌唱艺术家,在村里的香厅前搭起了草台,底部有四个米桶,铺开门板, 并演出了《倪凤帆茶》、《十头》和大戏《双金花》,标志着中国第二大戏曲——越剧文化碑的诞生地在东王村香庙举行。2024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视察调研东王村。 2024年农历三月初三,“百年越剧”诞辰庆典在东王村举行。 越剧文化已成为东王村最闪亮的名片和最大的无形资产。
3、女子越剧的发源地——石家澳村
石家鳌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林镇,夹在吴**山和石塘山之间,是长江南青砖灰瓦的小村庄,也是竹牌河中游的一个小风山村。 全村面积6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75户,共计2050人,党员109人,大部分村民为石姓村,先后荣获浙江省综合小康示范村、文化示范村、美丽村综合奖、AAA级风景名胜村、外国人眼中最美村提名、列入浙江省首批传统村落、 绍兴市级生态村、文明村、文化特色村、五星级3A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入选2024年(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村保护利用重点村。
石家澳村“微改精”项目:越剧十姐妹商业街、石银花故居、王金水故居、古舞台等。 石家窖村是女子越剧的发源地。 2024年农历五月初二十六,村民王金水创办了越剧史上第一个女子小歌班,培养了以石银华、屠兴华、赵瑞华为代表的一代著名歌唱家。 20世纪30年代,在《三花一娟》的带领下,培养了越剧十姐妹,越剧从嵊州走向上海,闻名天下,最终成为全国第二大戏曲流派。 石家峣的“早妇越剧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村级戏曲博物馆。
古舞台的夜景。
十姐妹商业街。
四、越剧名家袁雪芬的故乡——小黄山村
小黄山村由原龟山村、孙屋村合并而成,村民952人,2815人,5个党支部,143名党员。 小黄山村交通便利,韶干线、527国道穿村而过;风景秀丽,南接长乐河,北接崇仁河历史悠久,中国十大考古遗址之一,小黄山遗址就是在这里发掘的是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的故乡,还有袁雪芬故居。 小黄山村地处平原,村民以农业为主,花果树种植是特色产业,村里也有纺织、电声等小企业。 近年来,通过环境示范村建设,道路硬化、绿化、照明美化,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小黄山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小黄山遗址。
陶瓷尖底瓶。
石雕人头。 小黄山村“微改精细化改造”项目:建设袁雪芬故居综合保护利用工程。 2024年是袁雪芬诞辰100周年,袁雪芬,女,小黄山村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越剧团名誉会长是的。
一。 二、三十五。
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56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袁雪芬的一生,是一部越剧发展史。 录制了第一张女性越唱片,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歌曲电影《梁山伯与英台》;她与梅兰芳、周新芳、程彦秋等人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出席成立仪式她是“越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袁雪芬故居。
材质:甘林镇。
编辑:王亚琪。
供稿人: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