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鲍伟忠临终前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向沧源佤族自治县人大代表汇报案件实施经费分配情况。 图片由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提供。
在他倒下之前,鲍伟忠正在告诉他的同事要办理司法协助手续在救援过程中,他的手机响个不停。 2024年10月21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包伟忠突然病倒在办公桌前。 两天后,45岁的包伟忠离开了他深爱的司法生涯。
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24年,包伟忠始终坚持法治信念,依法维护各族人民合法权益,为祖国边境法治建设贡献毕生精力。
他带领民警走遍了阿娃山村的村村,办案数万公里,解决了大批群众的烦恼。 他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佤山人民的爱心人,心心相印的好兄弟”,在他离开后的两年里,人们怀着深深的悲痛和深情讲述着他的故事,追忆着他的精神。
如果它一次不起作用,就去两次,如果它不起作用两次,就去三次。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鲍伟忠生前办公室陈设简陋,最显眼的就是铁文件柜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和一叠笔记本,里面记录的就是案件执行情况最多的信息。 有的有案件当事人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有的有案件编号和要交的金额。 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仍然在为司法援助的申请而烦恼,并在便利贴上大写“紧急”二字。
鲍伟忠出生于2024年,佤族人。 2024年,鲍伟忠被调到沧源县法院工作,2024年,工作突出的鲍伟忠担任执行局局长。
为了做好执法工作,包伟忠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第一次去被执行人家,只要距离不远,就不穿**,不开警车。 “农村群众看到警车会议理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好,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鲍伟忠说。
面对执法问题,包伟忠的做法是忍耐“磨案”,用脚“跑案”。 “一个年轻人欠了7000多块钱买了一辆摩托车,一年多都联系不上。 汽车经销店老板于云峰回忆说,“是鲍伟忠冒雨找人的,距离很长,来回走了一整天。 来回跑了几遍后,小伙子分期付款,慢慢还了钱。 ”
有一次,他到沧源县法院,要求法院强制崔等人依法执行68项10000元的债务和利息由包伟忠处理。 被执行人没有足够的财产找到包伟忠,请他帮忙协调何某用房子还债,但何未答应。 当最初的调解失败时,包伟忠并不气馁,催促被执行人想办法履行,并与何某多次沟通,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如果它一次不起作用,就去两次,如果它不起作用两次,就去三次。“阿波山的村村里,在人们家的火塘和田野旁,留下了鲍伟忠不知疲倦的身影。 这看似是个愚蠢的手段,却是包伟忠对法律尊严的坚守,他带领大家“磨”掉了积攒多年的650个“钉子案”。
只要你努力,深情地工作,就没有解开不了的结。
尽快提交司法救助相关材料,争取将救助资金送到申请人手中。 这是包伟忠生前发出的最后一封信息,还有一起他一直关心的司法救助案。
同事金欣欣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是包伟忠交给他的最后一份工作。 “该案是两姐妹申请强制执行,因为她们在父亲去世后获得了一笔赔偿金,但祖母没有将赔偿金分配给两姐妹。 金欣欣说,由于经济困难,还在读书、未成年的两姐妹面临辍学,于是申请强制执行。
在调查过程中,包伟忠发现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以执行,经过几番考虑,他想到了为姐妹俩申请司法救济资金。 前往孟盛镇芒阳村3次核实情况,包伟忠认真复习走访,确保姐妹们急需帮助。 在发病当天,他仍然不忘告诉执法人员核实司法协助申请。
鲍伟忠去世一个月后,姐妹俩的5万元司法救助终于到账,他担心已久的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 “这是他给我的最后一份工作,我完成了。 金欣欣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见他的劝告了。 ”
要千方百计解决有关各方的后顾之忧和困难。 包伟忠总是这么说。 在标的金额超过10万元的合同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魏某因生活困难无力还清,案件被中止执行。 鲍伟忠把案子提上日程,时不时去魏家打听情况。 当他得知魏某正在发展林下养殖业,却找不到市场时,鲍伟忠试图帮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销售信息,并帮助魏某补上执行费。
老百姓的事再小,还是大事“和”法是无私的,但要有温度“......鲍伟忠把群众放在心上,竭尽全力让正义的温暖感动每一个党派。
傣族村民团体与佤族村民艾嘎发生土地纠纷案,他主动承接。 第一次上门吃饭,是闭门吃饭;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双方都很激动,看起来他们要这样做了。 他郑重其事地问道:“'各族人民是一家人,九长老九代不失人亡',难道你们忘记了我们佤族世代相传的教诲吗?阿加的迟钝平静了下来。 到了佤族“新米节”,鲍伟忠就带着水酒、新米、稻穗到爱嘉家送祝福。 真诚感动了艾嘉,持续了8年的冲突顺利化解。
包伟忠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每办案一次,就会多一个朋友。 他常说:“只要你努力、深情地工作,就没有解开不了的结。 ”
我们一家人还没有一起旅行。
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理想远大的人,做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像雷锋、焦玉禄、孔凡森等先进人物一样,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包伟忠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一句话,成了他一生的坚守。
2024年,27岁的鲍伟忠被派往基层临时培训,担任诺梁乡副乡长,同时驻扎在巴尾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老房子的装修是包伟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当时,大多数村民住在茅草屋和毛毡屋,存在安全隐患。 翻新老房子是一件好事,但要向前迈进并不容易。 按照当地习俗,房屋的拆迁是以一年中的年份为依据的,有些人不配合拆迁重建。 鲍伟忠多次与村干部商量,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拆迁重建。 近三年来,已完成涉及200多户、900多人的老房子改造。
包伟忠总是很忙。 “你什么时候回家”和“你想走”是他妻子周红问得最多的问题。 《在路上》和《你能不能先接孩子》......这是包卫忠回答最多的一句话。
这些年来,包伟忠缺席了太多的家庭团聚和孩子的成长。
2024年,小儿子生病时,周红带着儿子去了多家医院。 直到儿子在昆明做手术的前一天晚上,鲍伟忠才来坐在床头唱歌,给儿子讲。 哄好儿子入睡后,他的鼾声也响了起来。
我们一家人还没有一起旅行。对于周女士来说,她和她的两个孩子在岩石上,她说,“在医院期间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手机不时响起。 我每天都会收到客户的问候,表达我对他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也更能理解他工作的意义。 ”
从一个年轻的佤族小伙子,到一个永远珍视人民心的忠诚干部,包伟忠的初衷从未改变。 24年来,包伟忠扎根祖国边疆,成长为一棵守护司法正义的大树,根扎在阿波山深处。
*:人物**,2023 年 12 月 18 日,第 11 版)。
人民**记者:魏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