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近日,我市公布了这样一组就业数据:1-10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8478个,完成率达110%; 失业再就业人数为14,794人,完成率为104人2%……总体趋势是“稳中矩、好转”,从数据中可以感受到滨州稳就业的强韧韧气息和蓬勃活力。
党的二十大提出“就业是人民最基本的民生”。 这一论断深刻而精辟地指出了就业对民生的极端重要性。 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做好就业这一最基本民生,滨州市给出了响亮的回应。
突出城镇困难群众、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已解决2个雇用了860,000名有需要的人。 今年,我们将继续巩固与新创建的 3截至9月底,公益性人员3万人全部上岗,就业率达112%,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推出滨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12项具体措施,印发《滨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清单》,全面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青年习计划”和“城市习计划”,并提供各类习 习岗位1超过50,000。 值得一提的是,2023届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25%,高于全省14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困难毕业生的比例为9818%,高于全省169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初步建成“五位一体”“上门”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就近解决就近就业问题搭建重要平台。 这一举措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和农村闲置庭院,规划建设“社区微工厂”,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与企业对接,在社区设立加工点,企业提供设备和技能培训,社区人员组织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参与。 工人不仅可以在“微工厂”工作,还可以把零工带回家,实现大众就业和家庭的平衡。 据调查,通过“社区微工厂”,灵活就业人均年均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 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微型工厂”101家,就近就业5000余人。
全面加强技能培训,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立足我市实际,坚持敛需用,培育一批具有滨州特色的职业培训品牌。 打造高端化工培训品牌。 牢牢把握滨州打造“制造强市”的目标定位,围绕全市五大传统产业需求,在企业推行职业培训券,全力支持高端化工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着力推动化工行业职工成长升级; 打造“手工制作”的培训品牌。 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助力推进“滨州手工”工程,开辟职业培训新路。 充分挖掘滨州市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工艺,让“滨州手工”发扬光大; 打造“短、平、快”的培训品牌。 坚持因地制宜,补工缺,将“短、平、快”培训纳入培训重点,主动开展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培训专业,帮助农民增收。
就业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的背后是渴望安居乐业的家庭,是想通过辛勤劳动实现理想的企业家。 要做好人民就业工作,还是要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