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透露,他上中国人民大学时,班上70%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很多来自条件艰苦的农村,现在只有不到20%的学生来自农村,以至于没人为千万贫困学生申请奖学金
1. 城市教育的兴起
2024年,高考制度在中断十年后恢复,停止了近十年来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方法,通过高等院校全国高考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对象为工农, 进山下乡的知识分子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应届高中毕业生。
同时,重点高校、医学院、师范院校、农学院将注重招收优秀的赤脚医生、民营教师和农业科技知识分子,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使我国教育从顶层设计走上正轨。
此时,我国虽然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多次提出在一定时限内普及初等教育,但直到2024年代初,初等教育才普及,于是在2024年立法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24年又提出逐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当时的国情,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移交给地方,同时主张民办教育作为补充,2024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使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进步通常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我国农村地区在2024年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向农户承包生产的积极性大大增强,通过增加农业产量创造财富,乡镇企业生产消费品形成购买力, 乡镇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进一步提高消费品的购买力,从而通过乡镇企业供求的双向促进,带动城市轻工业的发展。
这个时候,城市国企改革的逻辑,一方面依靠原有的轻工业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建立更多的新的国有企业来生产各种消费品,因为直到2024年代末,大部分轻工业消费品都供不应求, 这意味着,只要有办法组织新的产能,无论什么产权企业都可以盈利,而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财务承包制,这意味着乡镇企业在城市中的崛起,可以依靠轻工业赚取利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方教育建设, 此后,教育区域出现了不平衡。
此外,刚回到城市,没有工作知识的城市地区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在大街小巷做小生意,因为中国在2024年实行了双轨制,即国家计划分配内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定价,国家计划内未分配的生产资料由市场调节定价, 导致国家计划最低,国家计划最高,直接造就了一批堕落的大师,他们比农民拥有更多的财富,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
这样一来,我市在基础教育方面就走在了前列,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全国性的,并不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东西部的发展不会出现太严重的不平衡,而且乡镇企业大多属于县级以下**企业的总部, 这意味着村镇层面可以依靠乡镇企业提供利润,维持基层财政的运转,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这样就与县级以上城市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刘强东和这些农村学生,在2024年, 能靠天赋和努力,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等985所大学。
二、农村教育的衰落
2024年代是乡镇企业的第一个时期,但随着各地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从2024年代初开始,我国轻工业消费品短缺迅速扭转,制造业平均利润也从早期的30%-40%迅速下降到接近零的水平。
同时,一旦公有制企业盈利难度越来越大,自身预算约束软、损益负、所有者缺席等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地方政府会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以保证税收和就业,使地方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给金融体系带来坏账风险。
于是到了2024年代中期,首先意识到重大金融风险,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断绝,地方**通过破产、改制和直接私有化,来实施负担行动,这就是90年代国有企业抓大放放小的改革,其中地方成立了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各种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 近乎大规模的破产重组,让很多地方和农村两级财政瞬间捉襟见肘。
特别是2024年分税制改革后,两级农村财政更是雪上加坡,只能把压力转嫁给农民,只能通过加重农民的税负来解决问题,导致2024年代一税轻, 两税重,三税无底洞,其中一税为农业税,二税为三提五统,三税为各种分摊费用,使农民负担在2024年代末达到顶峰,各项支出占农民一年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但是,分税制使得增值税成为我国的主要税种,而增值税是一种消费税,征税对象是终端消费者,而城市企业的税负全部转嫁到工业消费品上,而农民是产业链的终端用户,但农产品必须保持CPI价格稳定不能太快, 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是极其困难的。
于是,农民负担不起农村的税负,虽然农村两级不断加大征收力度,但收效甚微,只能减少财政支出,其中农村教育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农村教师工资拖欠,而农村教育硬件设施跟不上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以至于中国教育的最大分母就是农村,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村,尤其是在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中,困难几乎囊括。
到2024年,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我国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由县为主,人民教育由人民办,并开始向人民教育办转型,但财力薄弱,县级财政无法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直到2024年我国才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24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免费义务教育的原则,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但从2024年到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难了15年, 这足以使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的差距扩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至于在高中入学考试划分时,农村学生进入高中的比例逐年下降。
进入高中后,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尤其是英语,往往跟不上,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后,一般在汉英两门科目上都很薄弱,因为高中不是免费的,很多农村学生经济压力很大,没有闲钱补课外班, 所以在高考中很容易拉开与城市学生50分的差距,而这恰恰是两本书与一本书的差距,也是一本书与985的差距,这是2024年大学招生扩大的根本原因,农村学生很少考上985高校, 甚至连一本书都拿不走。
3. 私立教育的繁荣
2024年,中国规定城市就业和农村人口可以处理城市户口,2024年,中国明确要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农村人口可以在城市定居买房,2024年,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如愿以偿地加入了WTO世界2024年, 我国城市实行土地竞价、拍卖、挂牌制度,彻底唤醒了土地商品的属性,我国大踏步进入城镇化阶段。
这时,年轻农民因为种地收入低,纷纷离开家乡去东海岸打工,带来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他们对老年人的启蒙教育,代际教育沟通溺爱不力,让农村学生从小就变得叛逆,对学校的厌恶相当严重, 尤其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炫富的影响下,农村学生更是把打工当成人生理想。
更重要的是,2024年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后,大学不顾就业运作模式,只招收学生,大学学历逐渐贬值,尤其是农村学生因为缺乏基础教育,大多考上了大专两本书,缺乏城市联系,这使得他们大学毕业后普遍不看好就业。 而很多人掏空家里积蓄,只换来一个城市户口,甚至工资都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创业的同行,这让农村农庄的传家宝信仰崩塌了。
即使他们仍然重视教育,期望教育跨越农村家庭的阶层,他们也会遇到另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高不可攀的房价,他们错过了80年代利用**双轨制积累原始资本的机会,失去了90年代投资工厂致富的机会, 并进一步失去了在2024年代低水平买房的机会。
然而,2024年后我国城镇化的本质是,地方政府从土地上赚钱,掌握了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逐渐与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结合,其中房地产开发商通过私办将教育和房价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催生了知名的学区房屋, 这是许多农村家庭无法企及的。
具体操作如下,老板跟采埃孚协商附加条件,声称投资60亿,实际投资不到5000万,其中一个条件是允许私立学校,教师负责与当地采埃孚合作,可以跨区域招生,但调动的教师数量不变, 基本工资由财务支付,学校支付奖金。
为了提升学校的声誉,他们首先挖走了公立重点高中的学术带头教师,条件是他们得到15倍的工资,除了教学奖金,相信很少有老师不会被打动,然后开始挖学生,到处买已经过重线,甚至还通过北大清华线的学生复读,他们劝家长说话,考上清华大学北大悬赏40万, 录取了30万的书本奖励,这让很多高分的家长都遵守了。
第二年高考的时候,一些私校的人会考上北大,80%的学生通过了一条线,于是开始大面积宣传学校的师资有多强,校长怎么看好,同时继续和采埃孚洽谈条件, 要求办小学和初中,因为高考毕业好,小学初中招生不成问题,学生蜂拥而至,尤其是那些赞助费高的地方土豪家长,这让私立学校有更多的钱,他们可以到处挖掘优秀学生,而且有很好的学生来源, 高中考考和高考录取率都不堪忧,从此所有公立学校都被杀了,很多公立重点高中生严重不足,所有民办学校都招收了剩下的学生。
结果,房地产开发商和采埃孚非常高兴,原来的计划只是靠学校卖高价,结果歪了,教育也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当地人,更不用说掏空积蓄在城里买房的农村家庭了, 因为买不起学区房,虽然他们的孩子上了城市公立高中,但这些高中的录取率比不上民办高中,自然很难考上985大学。
此外,民办教育还在于城市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通过抓住家长上学的焦虑,学费越来越贵,这是农村家庭无法接受的,所以同样有天赋的孩子,可能是城市豪门的孩子通过教育培训,他们可以在未来的入学考试中获胜, 而农村家庭的孩子可能在初中考分流,失去进入高中的机会,也就考不到985大学了。
最后还有素质教育和特长班,而且城市富裕家庭都通过了奥林匹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素质培训,参加过一些国内甚至国际的比赛,可以直接招收到985大学作为特派生,甚至不需要参加比赛, 通过985大学学术阀门关系,可以凭学术成绩直接进入985大学,这些素质和专业渠道是农村学生无法获得的,而此前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落后地区的扶持加分,但都被各省取消了,这也使得农村学生考入985大学的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