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徜徉在潼南区龙兴镇的山林田野、大街小巷,处处生机勃勃,新环境更是美不胜收。 村道平整干净,农家院院整齐有序,村民生活欣欣向荣,面带笑容,一幅村民富贵业的画卷。
近年来,全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要素,开发了以优质果业、特色粮油、柠檬种植、初加工特色产业为代表的影片,以人居环境的改造改造了乡村风貌, 在党建引领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和“双网”共治,让乡村产业更加繁荣、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凝聚了乡村振兴的强大生命力。
聚焦特色产业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冬日暖阳照进龙兴镇士兵的柠檬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柠檬树在群山间起伏,丰满的果实挂在树枝上,果农们穿梭在工序中,将采摘的柠檬放进后筐。
一个农民正在采摘柠檬。 图片由潼南区荣**中心提供。
我们基地的所有土地都进行了翻新,果树按照机械化标准种植,排水沟渠,生产路径一应俱全,即使在干旱气候下,柠檬生长也不受影响。 重庆市桐南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总经理唐彪表示,目前基地拥有柠檬3500余亩,年产量900多万斤、1100多斤,年产值约2000万元。
“酸柠檬”长出“甜果”,也鼓起村民们的“钱袋子”。 村民们通过获得土地出让租金和劳动收入增加了收入,柠檬产业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300多万元的年收入。
除了因地制宜发展柠檬种植外,近年来,该镇通过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和机械化改造,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一批优质农业企业入驻,同时着力培养富豪领导和大种植园主,从而带动周边农户的辐射形成规模化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我们以'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以特色水产品、特色经济果粮油、旅游、农业产业为特色的'稻田'、'果林'格局。 据镇委副书记、镇长钱兵介绍,今天,龙兴镇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整治、千年肥地建设,共计3万多亩,种植柠檬4000余亩,辣椒9000余亩,柑橘种植2000余亩, 中药村1200余亩,产值25亿元,粮油播种面积4万余亩,蔬菜播种面积2万余亩,大型蔬菜基地12个。
改善生活环境
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青山叠嶙峋,鸡狗在歌唱,村道整齐,花香飘扬,村规章制度醒目,房屋焕然一新......在龙兴镇水口社区,人居环境改造带来的可喜变化无处不在。
龙兴镇的水口社区焕然一新。 图片由潼南区荣**中心提供。
现在村子不仅变得更加美丽,还修建了新的道路,让村民出行更方便。 提到生活环境的改善,在社区新建的小广场上晒太阳的老周笑容满面。
水口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军表示,今年以来,水口社区积极推进和美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品质。 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最后一公里”,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使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明显提高。
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龙兴镇成立了以镇委书记、镇长为组长为组长的人类住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小组、督导小组、领导 负责指导、宣传、监督“一网三龙”工作开展,形成全镇齐心协力推进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有序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随后,全镇在水口社区开展试点,持续推进全镇和谐美丽村落建设,以点以区、以村为导镇,努力实现村落新貌,营造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彻底改善龙形人居环境,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龙兴镇将把水口社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全镇人居环境的改善中,加大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的投入,同时结合各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长效的监督清理机制,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尚, 全面增强“赛马争先”意识,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十大竞赛”活动,推动全镇农业农村全面改善,建设更加宜居美丽乡村。
线上线下共治
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多亏了网格工,剩下的土地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日前,龙兴镇水口小区居民杨汉德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原来,水口社区的一家公司承包了村民的部分土地进行水产养殖和水果种植,但突然资金链被切断,地租好几年都没交,土地被迫放弃。 这个问题时间跨度长,解决难度大,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了解情况后,通过收回土地使用权、发展集体经济等方式,推进遗留问题的处置。 社区网格成员表示,自党建主导社区网格工作以来,多位风采党员齐心协力为村里解决“土地补偿”问题,让矛盾纠纷在事发地“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龙兴镇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开展线上线下服务,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界,大事不出村”, 困难的事情不出城”。龙兴镇政法委委员、副镇长田云华介绍,该镇结合村实际情况,对网格单元进行细分,将全镇12个村(社区)划分为5933个村(户)30个网格,平均每个网格200户以上。
此外,在“拼创新活力”工作中,全镇还打造了“银龄到家”党建品牌,探索空巢老人“一键服务到家”志愿服务模式,目前正全镇广泛实施。 龙兴镇在党建引领、“双网”共治下,以线上线下“双网”建设为抓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线上进入网格,线下走村落户,为潼南区社会治理提供基层治理新体验, 架起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连接桥梁”。
通讯员徐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