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 年复一年,如此之快,总觉得时间流逝不均匀。
昨天我又收到了一份邀请函,一份纸质邀请函,邀请我参加一个“独家活动”。 地址是上海展览中心,离我的家和单位都很近。
这是豪华旅行的独家活动。 一些在华小国的大使、领事、参赞参加,合作伙伴有瑞士国家旅游局、汉堡国家旅游局、中信银行、部分公务航空公司、包机公司、房车公司等。 在文化媒体界也有一些熟人。
邀请函上还印有美味佳肴,包括 8 年稀有鲟鱼鱼子酱、西班牙曼彻戈奶酪、黑松露云和旧世界葡萄酒的红葡萄酒。 显然,本次独家活动的目标客户是高净值人士,与我无关。 把我混在一起,可能会考虑编造一个“品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避免使用奢侈和特权等大词。 这一次,我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兴奋,就像《新闻女王》里的“高知女主”一样,所以在去活动之前,我没有吃午饭,打扮了一下,吃点东西来满足我的饥饿感,顺便看了后疫情时代政商界人士的社交生活。
但到了出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无聊,可预见的傻笑、装x、低效的社交互动,让人无比疲惫。 所以我取消了这次旅行。
凡尔赛宫,自 2023 年以来,尤其是在年底,我收到了很多这样的邀请。 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我都礼貌地拒绝了。 过去这样的活动很多,但在疫情的三年里减少了很多,但今年却像旅游和演出市场一样爆发了。
如果是神牛,你应该喜欢这种热闹,我宁愿在黄昏时分走在满是银杏叶的大街上,热闹是他们的,更何况这种热闹和过去的热闹有点不同。
前几天,我看了摄影师老五发的朋友圈,和静安区胶州路某处的比较,2024年,是一家叫某邦的日本料理店,现在在同一个位置,是铁锅哥米粉。 不能盲目说这是消费降级,但调性确实不同。
我经常要路过南营宾馆,这里曾经是南京军区空军的第三招待所,一楼的餐厅,面向窗户,我记得2024年前后,那是一家优雅干净的上海菜或粤菜餐厅,我和朋友聚会过很多次。 后来,它空置了几年,非住店客人甚至不卖一杯咖啡。 如今人山人海,门口等候的人往往很多,走近一看,就成了一整只羊铺。 如此热气腾腾的背景衬托着南营的建筑,在淮海中路的梧桐区,在这个保留的历史区域里,非常神奇。
经过三年的疫情,我越来越喜欢安静纯净的生活。 我敢肯定有不少。
在成人世界里,真实领域的重要框架已经确定,在生活空间和心理延伸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几乎是一个神话。 圈子已经固化了,一部分人的起点很可能就是绝大多数人奋斗的终点。 各圈人之间的心门也逐渐关闭,心防趋于深。
事实上,西方社会阶层更加固化。 阶级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流动性强,那就是暴力,但缺乏适当的规则和秩序。 因此,摒弃幻想,尽快认清现实,是走向成熟的关键。
用老师的话说,“身心要有一席之地”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低欲望的社会中,一切都是向内寻求的。 从被动缺乏到主动短缺,也是一种思维的提炼。 就连曾国藩也给自己的书屋起了个名字——
要求禁食。
说实话,2023 年对个人来说非常不同,许多测试才刚刚开始。
一些经济学家对2024年的宏观经济和市场展望是:清年,匍匐前行。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可能仍是波澜曲折的。 系统性风险可能进入真正的深度清算阶段。 从金融到金融,从**到房地产,从货币到信贷,将进行深度重组和重估,以适应去房地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的深水区。
从整体环境来看,无论是体制内外,2024年都将非常动荡。
就个人而言,2023 年相当平淡。 我不做生意,我不创业,我不是领导,我不是网红,我有工作没有贷款,我过着节俭随意的生活,我有一点思考能力,而且我能写几个字,2024年我会出版一本新书,去一些地方, 参与一些节目的拍摄,担任嘉宾、评委、活动主持人,接受过一些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地位的培训,然后,一年过去了。
我们这一代人会年纪轻轻就背诵《岳阳塔的故事》:先天下的忧虑,后天下的喜乐。 从小,我的思绪就被灌输了一种苦恼和野心,要当一辆穿裙子的出租车,难免会疲惫不堪,内心疲惫不堪。
在第一次 COVID 通过后,我认为悲伤和快乐的顺序可以灵活。 习不做任何中长期规划,只关注当下,享受当下。 《二阳》之后,吃药、睡觉、精神好的时候逛街,喝咖啡晒太阳,安心躺下,不理会那些压葫芦浮瓢的东西,我觉得都好,但此刻这种情况刚刚好。
9月初,SMG女记者跨界习活动走进美团、小红书、米哈游。 这些都是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既是技术创新平台的汇聚点,也是产业链的核心。
小红书和米哈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这些企业拥有资金、技术和年龄优势,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优质企业的成长路径,是近十年来中国新增就业的主要平台。 他们不仅用数字技术服务消费者、与消费者分享,还赋能亿万劳动者和创业者,连接社会各行各业和城乡生活的角落。
他们的成功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洞察和人文关怀,是对存量经济的创造性重构。 在这些企业中,我看到了探索、开放、活力、创新和日出感,这是非常可贵的,一些精神内核也值得传统主流借鉴尊重所有的声音,但只做你自己。
如果能容纳心中的丘陵和沟壑,就只能用笔收集山川。 说实话,这几年我已经厌倦了重复自己,尤其是2024年,所以今年写作的难度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比往年都高。
记得一月份,小伙伴们在阳康过后第一次迎春,好友上海中医药大学处方医学系主任杜光利教授建议我少喝多年习惯喝的红酒,改喝白酒, “因为好的白酒可以补气”。
最后,有人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说一句新年贺词。 喝了52度酱油的香味后,我突然想起了一首让我一时感动的诗,“希望2024年,'荆棘过海'”......
今年3月,我的好朋友杨忠明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事发前一天晚上,他还在微信上和我聊天,我忙着其他事情,没有好好照顾他。 我们经常一起聊天、聚会或参加活动,见面聊天是自然而然的,是无意的。 我有时会拿出中国台湾北投温泉乡的视频,昨天再看一遍,这是我手机里唯一一张杨先生的画面。
我们在餐厅门口的温泉池里洗手,他说水温是80度,我说肯定不是,估计60度(后来原来是58度)。 生动活泼,生动活泼。 2024年12月,在文化交流之际,我陪同杨忠明到孙中山纪念馆,寻找一套他几年前为纪念馆展览而复制的孙中山旧印章。
我从没想过,这次告别是一辈子。
杨忠明葬礼那天,我在北京,空气清新寒冷,甲型流感肆虐。 我去永福宫为他祈祷。 他的遗孀把我和我丈夫送给我的花圈放在了名单的首位,以纪念这段长久的友谊。 杨先生去世后的第五天,我收到了他去世前一天买给我尝的芦苇芽。
只要是还在工作的人,认识他的人就不缺。 但下雪天,其实能想到拉炉子炖芋头、清雪、一起泡茶的人也就屈指可数了。 低能量的社交真的不如高能量的独处。
这一年,我对友谊的考虑也相对成熟内敛。 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成熟的朋友不仅可以赋予对方情感价值和成长价值,还可以利用才能和资源相互赋能,提供实用价值,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成年人最合适的生活态度,套用冯子恺先生的一句话,非常贴切:走正道,放开无心之手,与道交朋友,断绝不义之友,喝纯茶,戒色花之酒,打开方便之门,闭上是非之口。
听说后疫情时代的年轻人“性收缩”,成年人还是看重关系的张力。 毕竟,我们来自一个更复杂的时代,对国家的繁荣有着集体的记忆,也有一些古怪而固执的价值判断。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自己成为自己。
你有没有抓住风?但你已经被风拥抱了,这就足够了。
2024年,感觉很多气氛已经到来,但恐怕距离经济和社会情绪全面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使在通勤高峰期,滴滴出行也几乎随叫随到,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看出,用车的人少了,开滴滴的人多了。 滴滴司机有时会和我聊天。 很多司机以前经营小公司或小餐馆,带着上海口音,车子也是自己的,所以干净香。 他们说,当经济全面复苏时,他们还是想开公司或餐厅,开滴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至于经济何时会全面复苏,很难说,所以他们都保持沉默。 最后,慢慢就好了。
2024年的演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有一个星期,我看了四天的节目。 演唱会门票极高,难求,据统计,今年全国已举办400多场演唱会。 而被**抢走的半开麦克风或全垫音的假唱片票,让偶像滤镜碎了,令人失望,在家听无损母带制作或者黑胶唱片真的更好;
2024年,上海的citywalk会越来越人,去享受夜经济的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小龙虾的季节。 出于这个原因,我还作为嘉宾参加了一些电视直播和广播节目。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只要美兰湖畔和森林公园岸边有草坪,就一定有人搭起帐篷露营,其实不管是城市漫步,还是夜经济,还是帐篷露营,都是以低成本获得高情感价值的体验。
我的朋友说,最近大家有钱有闲暇的都在江浙、白乡(因为我走遍了全国,发现最好的地方还是这个地方),而那些在上海走来走去的人,其实都是想办法赚钱。
最近日元持续贬值,4000多元可以兑换10万日元,机票也很便宜。 我女朋友说,中产阶级死在了死亡的路上,不是理财,就是投资,就是折腾,但挥霍而死的却寥寥无几。
2024年夏秋两季,打开电视,朋友在某频道做广告送福利吃饭39折优惠,1道菜298元,良心制作,欢迎惠顾。 低廉的价格并没有吸引到一些顾客,到了10月,他的餐厅已经易手了。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2024年春天,他的私家菜又要开张了,在内环延安路高架附近的楼层挑选。 270度的广阔视野,几乎可以俯瞰整个西上海,“三件套”也清晰可见。 月租25000,在上海西区还真是挺起的,虽然人家是朋友,也是常客,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先做,慢慢好起来。
两年前我去过这家店,前店主也是熟人。 我真的希望后浪能比前浪更好。
2024年,上海人山人海。 2024年,上海将有很多人回来。 这座城市有自己感人的特色,包括上海市民在城市氛围中对城市现代文明的共识,以及共同的精英期盼,这很重要,而上海的**,似乎也更容易接受平民主义,这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在经历了这艰难的两年之后,上海东方明珠显然更加坚定、透明、脚踏实地。
没有必要纠结于结果,答案正在路上。
前几天,走在南京西路和大沽路的大街小巷,我和女朋友感叹说,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优雅。 而现在街上的年轻人穿得越来越中性,细高跟鞋很少见。 这也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自我安慰的追求远比别人的凝视重要,或许这也是一种进步。
社会的逻辑变了,个人的思想也变了。 人处在大大小小的循环中,面对循环,学会如何在循环下踩节奏,尽量精准地坚持和放弃,是我2024年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