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爱自己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如果从需求层次的角度来看爱自己,这无疑只是处于低、中阶段。 而爱自己的高级方式,就是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求,并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 但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让自己成长,所以把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变成了低层次的需求来表达。 而长期追求低层次需求的人,会习惯于用低层次的需求来填补自己。 但这种品质永远无法满足内心对爱情的追求,然后苦难就会接踵而至。
爱自己的高级方法总是将我们对待自己的一切“内化”,包括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以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大多数人都从他人的角度对待自己。 比如,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内化”成为我们的心理背景自我。 比如,我们的伴侣对待我们的方式,“内化”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的自我价值。 比如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内化”已经成为我们超我的道德标准。 所有这些“内化”的外表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的生活。 那么当你需要满足这些外在的标准时,只有圣人才能满足它们,而我们居士只会陷入痛苦和麻烦。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内化”我们对待自己的一切,应该是对“内在小孩”的再教育。 “内在小孩”是指我们内心“固定”的状态,在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态下寻求满足。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安全感、自主性、认同和界限、依恋等。 什么样的父母必然会生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的心理需求,那么我们大多数人一定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的心理需求。 这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需求,会导致我们在追求这种满足的过程中,心理停滞不前。
而把这种不断追求满足的状态,用心理学来说,就是“治愈内在的小孩”,这是自爱的最高境界。 事实上,“内部”在社会背景下没有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内部”受伤的状态。 就像我们的身体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生病,如果我们的心理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的灵魂就会生病。 这时,“疗愈”是一种补偿,就是把自己从一个不完整的人变成一个完整的自己。 这种状态带来的内在安全感和满足感不能通过满足任何低层次的需求来提供。
那么,为什么我们把我们的“内在”称为“内在小孩”呢?因为由于缺乏“内在”而造成的心理停滞往往是幼稚的。 这部分心理状态就像一个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未成年。 它不会考虑现实性和客观性,而只会追求需求的满足。 这就像一个受委屈的孩子,他不在乎任何地方,他只是哭着发泄。 当你害怕时,你会躲在一个你认为安全的地方。 忽略现实,是表达“内在小孩”最直观的方式。
但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作为生理上的成年人,我们采用的是理性利益和社会规则的生存规则,并且服从于社会现实。 现实世界不可避免地会让我们克制自己幼稚的部分,大多数时候,它们必须按照既定的现实规则来运作。 这时,心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寻求“内在小孩”所表达的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是我们人类满足生存保障需求后必然产生的自然趋势。 从社会规则和利益的角度来看,这种高层次的心理诉求是社会和现实所不允许的。 “**心”不允许自己满足停滞不前的基本心理需求,“内在小孩”不断表达被满足的需求,在这种“内在化”的心理感受中产生了冲突。
我们追求的“治愈内在小孩”,就是要减少基于停滞的基本心理需求与基于现实规律的**心灵之间的冲突。 帮助我们“内在”自我,在**的条件下,达到满足未被满足的基本心理需求。 让我们的“内在小孩”得到心理能量的滋养,成长出自己稚嫩的人格,达到与自己人格的和谐,实现人格人格融合”。。用传统文化来解释,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用术语来讲,就是“认一同”。
在“疗愈内在小孩”领域,使用的基本手段是实现“自我保健”,在心理健康领域被称为“自我同情”。 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认知冲突,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爱自己就是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这就是“自我照顾”。 但是,具有治疗的“自我保健”通常具有先意识到然后满足的步骤。 比如我的一个学生38岁,他表示,小时候很羡慕会弹珠的朋友,但他的父母很严格,从来不让他玩。 我鼓励他像个孩子一样和几个同伴一起玩弹珠,玩完弹珠后,他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自己的滋养。
自我保健的第一步是自我意识。 不是大多数人能一步到位地达到“自我满足”,因为需要“治愈自己内在小孩”的人,往往不确定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真正需求太久了,就像他们饿了太久后不会感到饥饿一样。 因此,第一步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有找到正确的点,才能真正给予满足。 为了了解自己的需求,您可以通过正念和冥想等活动以及武术和舞蹈动作来提高自我意识,以放松身心。 这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逐渐觉醒的事情,很多人这次不给自己。
“自我照顾”的第二步,是完成“自我接纳”。 被自己压抑太久的欲望和需求,往往被我们习惯性地拒绝。 特别是矛盾的情绪和认知,黑暗的想法和想法,这些都是我们“内在”的一部分,应该被接受。 当然,接受不是腐朽,也不是不改变。 接纳是对自己各个方面的非评判态度。 接受“**自我”中不接受的部分,寻找存在的理由。 采取不评判的态度,从各个角度面对自己。 就是要完成“内在”的统一,把原来的“敌我矛盾”变成“内在矛盾”,实现“为自己做好事”的共同目标。
在心理技巧方面,经常采用自言自语、自言自语、空椅子技巧等方式来完成“自我接纳”。 自言自语是将一个人的不同情绪、感受和认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角色。 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与他们进行对话,并协商一个共同的目标。 空椅技术也类似于将不同的声音投射到空椅子上的人物身上,然后坐在不同的椅子上,以协调“内部”自我的不同意见。
“自我照顾”的第三步,是完成“自我满足”。 “自我满足”是在实际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真实合理的需求。 什么是合理需要?这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参照自己的生活环境来做“人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周围的人被允许做他们所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可以满足。 “自我满足”必须对自己的生理身体无害,所以暴饮暴食不是“自我满足”。 “自我满足”也一定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无害,所以过早消费不是“自我满足”。 “自我满足”也必须对社会秩序无害,所以那种为了达到自我满足而伤害他人的自我满足,就不是“自我满足”。
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投资永远是投资自己。 人爱自己的最高方式,就是让自己从里到外都一样,做真实的自己。 2024年已经过去,过去无人可追溯。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多一些关心自己,多以慈悲之心面对自己,多投入多一些身心健康。 只有爱自己,才能有爱别人的根基。 最后,祝大家新年平安,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