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Visual中国。
文 |汉建金融。海底捞距离去年的低点仅一步之遥。
业绩的大幅上涨未能激发股价的强势,这对海底捞来说既不是好现象,也不是好信号。
2024年3月,风雨中的张勇将海底捞的“权杖”交给了杨丽娟。 掌舵海底捞后,杨丽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底捞也一改激进扩张风格,开始全面收缩。
仅仅半年后,在杨丽娟的带领下,“啄木鸟”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 不仅如此,海底捞的股价也小幅上涨。
带领海底捞业绩重回最佳轨道,是餐饮老手的智慧和觉悟。
杨丽娟掌舵一年后,海底捞成功扭亏为盈。
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给了市场好转的希望。 截至2024年初,海底捞的股价较2024年杨丽娟接手时的最低点上涨了140%以上。
这是杨丽娟对张勇的回答,也是海底捞对市场的回答。
进入2024年后,海底捞的开店速度明显放缓,负面消息越来越少。 率先走出低谷的海底捞,给予了餐饮业极大的激励,展现了龙头餐饮企业的韧性。
回过头来看,餐饮业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也是参与最多的行业之一,只要味道、食材都不错,略显名气,那么就不可能缺少顾客,海底捞也向外界证明了这一点。 在海底捞上市之前,人性化的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了尊重和重视上市后,随着不断扩张的步伐,一些短板很容易被放大,很容易成为“目标”。
拥抱资本市场后,人性化与流程相遇,服务就要改变。
如果以今年最高水平计算,海底捞年内跌幅超过35%;如果从年初算起,也下降了近35%;但如果从股价的巅峰来计算,海底捞的市值已经下跌了80%以上,市值蒸发了3960多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635亿元。 而且与去年的低点相比,空间并不大。
那么海底捞是否应该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呢?
海底捞从来不缺热搜,也不缺市场关注度。
这是市场的共识。
前段时间,出圈的“题主三”引发热议,海底捞也被送上了热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底捞都因为类似事件而成为热搜的不少。
爆款的背后,是海底捞这家餐饮公司优于其他餐饮公司的服务意识。
其实,在“题目三”之前,面团拉伸、变脸、生日歌,都是海底捞服务文化的延伸。 作为餐饮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底捞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了一整套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和人才激励机制,从各个方面为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提供有效保障。
在这种制度的鼓励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往往很容易被点燃。
以热议的“题目三”为例,这其实来源于广西的民俗风情,早在去年,“题三”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只不过,当海底捞把舞蹈搬到海底捞借鉴时,就形成了话题和热搜。 “题材三”走红的背后,是年轻人释放特质的最好体现,也是海底捞备受关注的证明。
它抓住了顾客的“眼球”,抓住了顾客的“肚子”。
这是海底捞成功的体现。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海底捞已接待超过1家客户71亿次。 最核心的数据,即换手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个上升每天 9 次,** 至 3 次3天,同店**率甚至达到3每天5次。
消费市场的复苏和消费者到店就餐意愿的显著提升,使海底捞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在各种福利的加持下,海底捞上半年净利润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3025%以上,接近2024年全年净利润。
然而,尽管经营数据稳步增长,净利润明显修复,但海底捞仍未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连续的股价显示出市场的态度,证明海底捞还不够。
过去几年,受消费升级影响,消费企业估值普遍偏高。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LV的老板一度在身价上超越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
然而,这种“优势”并没有持续多久,市场开始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一些不符合市场的消费品牌受到了冲击,包括之前知名的茶企和冰淇淋企。
前段时间,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电商公司,这其实就是对这一局面的反馈。
事实上,今年围绕电商的核心词是“低价”,其他大多数消费企业也处于类似的境地。
根据海底捞上半年的财报,上半年,店内平均消费量为1029元,与去年同期的105元相比,为了业绩,海底捞因为菜变得“贵”,多次登上热搜。
近日,有消费者发文称,海底捞习、北京等地部分门店在点餐时不再提供“半”和“全”两种选择,而是统一变为“一体”。
11月15日,海底捞公开回应称,在个别门店中,用原来的半个菜品尺寸和**来统一门店菜品规格**,随后海底捞回应试点调整量,**冲上热搜。
三天后,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半菜并未取消,试点门店将优化点餐页面,提供“全盘”和“半盘”两种选择。
越来越“贵”,成为很多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因为小材而登上热搜的新闻,对于海底捞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
但总的来说,海底捞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强劲的盈利能力也是其最深的护城河。
Kanjian Finance认为,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底捞已经彻底摆脱了疫情的影响,走上了业绩增长的正确轨道。 不过,犹豫不决的股价也折射出市场对海底捞的“担忧”。 虽然市场环境对企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与农夫山泉等消费企业相比,海底捞的下滑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兼顾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资本市场的反馈,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