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七个月的等待,一家手机公司等待会议通知。
华夏能源网获悉,12月15日,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4年第8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中润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润太阳能”)的首次发行申请。
中润太阳能在国内光伏电池出货量排行榜上“榜单”。 到2024年上半年,其电池出货量已升级至全球第三。
中润太阳能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
截至2024年6月底,中润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45块04gw。经营业绩方面,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10769亿元,净利润934亿元。 今年5月,招股书正式提交深交所。
寻求资本市场融资,显然是希望借助资本力量加速产品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另一方面,从招股书来看,中润太阳能处于尴尬境地:资产负债率高,产品结构单一。
一是第一大客户是竞争对手等四大挑战,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挑战一:抗市场波动能力弱
招股书显示,虽然中润太阳能近两年也部署了少量组件产能,但截至2024年6月,电池业务仍占中润太阳能总营收的94%。
由于电池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容易受到上下游波动的影响,但增长向下游的传导程度有限。 因此,其盈利能力受到硅片和组件的挤压。 对电池业务的过度依赖,导致中润太阳能缺乏应对产业链上下游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由12提升至1256% 降至 528%,下降 728个百分点,使得公司2024年度亏损192亿元。
公司深知这一潜在风险,招股书明确指出:“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波动导致终端装机需求低于预期,或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导致硅片等原材料供不应求和成本低廉, 或公司基于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营销效果不佳,无法准确适应组件客户需求的变化,公司将出现产品销量下降、毛利率下降等不利局面,经营业绩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 ”
挑战二:在行业技术迭代中落后
从中润太阳能的产能结构分析来看,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目前210mm大尺寸和n型的发展趋势下,中润太阳能2024年上半年的产品结构仍将以182mm及以上的大尺寸单晶PERC电池为主。
中润太阳能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大尺寸PERC电池产能达到36块51GW,占同期电池片产能的81%TOPCon电池片产能为6片83GW,仅占同期电池产能的15%16%。
今年1-6月,PERC电池片产品营收占比80%,而TOPCON产品占比不到10%。 n型电池行业市场占有率今年将升至22%中润太阳能在5%左右的产能结构明显落后于行业。
随着N型电池片成为市场主流,中润太阳能仍在增加PERC产能并投产,这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库存。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已在海外(老挝)建设了5GW单晶PERC电池产能。 据华夏能源网公开信息查询,5GW项目将于2024年9月投产。
挑战3:大客户是竞争对手
在今年6月4日深交所发布的审计询问函中,对“最大客户是竞争对手”这一要求的合理性进行了说明。
招股书显示,在2024年、2024年、2024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市场销售中,晶科能源(SH:688223)一直是其最大的客户,销售额为556亿元,746亿元,2644亿元,2343亿元,占当期营收的14%-22%。
作为一家综合巨头,晶科能源的电池片也是晶科布局的重点领域。 截至2024年底,晶科电池片产能为55GW。 两家公司在电池领域存在竞争关系。
除晶科外,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其他几家主要客户也在电池业务中展开竞争。 深交所在询问函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要求澄清晶科、晶澳、隆基、天合等主要客户是否存在重大依赖性。
中润光能在8月11日的回复中表示,报告期内,发行人对晶科、晶澳太阳能、隆基、天河合计销售金额为12家18亿元,1471亿元,4558亿元,4259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 32%,39.55%。“较高的占比主要是由于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发行人实施大客户战略,符合行业惯例。 ”
挑战四:收购负债累累的亏损公司
目前,中润太阳能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已经开始显现。 2024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仍为253亿元,已飙升至14。 截至2024年6月底47亿元。 资产负债率由2024年及2024年的92%及96%下降至2024年及2024年6月的79%。 但与几家同行公司平均64%-71%相比,中润太阳能的资产负债率仍高出一个百分点。
奇怪的是,负债累累的公司仍在频繁进行收购。 2024年5月至2024年12月,中润太阳能收购界源光伏、中裕光伏、新奇材料、中汇光伏88 100%股权。 来自实控人龙大强33%的股权。 龙大强由此获得股权转让款 484亿美元。
被收购的中宇光伏和中汇光伏在2024年将分别亏损1096万元和5790万元,盈利能力令人担忧。 中润太阳能上市前夕,为何频频收购龙大强无利可图的资产?中润光电的答复是,发行人为避免同行竞争,已在同一控制下进行资产重组,已将界源太阳能、中裕太阳能、新奇材料、中汇光伏纳入发行人体系。
中润太阳能的创始人是龙大强和孟立业。 根据公布的招股书,两家公司目前分别持有中润太阳能。 92%的股权。
更让投资者迷惑的是,2024年,就在上市前夕,实际控制人龙大强将2170转给了高科技国资等投资机构720,000股,其中7股6亿元;再加上此前实控人资产的转让,在两套“组合拳”下,龙大强一共套利了12次44亿元。
该公司在实际控制人上市前就已开始套现,相关投资者对其上市动机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申报稿)中,中润太阳能的上市募集金额为40亿元;然而,在招股说明书(最后一稿)中,募集资金金额减少到23亿元。
经公开信息查询,在说明募集资金的两项用途时,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计划投资金额20亿元流动性已从20亿美元缩减至3亿美元。 有了这一变化,难怪投资者此前质疑该公司的“天价要价”。
事实上,在资金问题上,龙大强和孟立业都有“犯罪记录”。 中润太阳能收购的四家公司从初创初期到后期发展,都使用了中润太阳能的资金。
中润太阳能在回复深交所询询函时提到,2024年至2024年12月31日,发行人对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关联方的总体余额为331亿元,其用途之一是投资中辉光伏、中宇光伏、界源光伏等相关实体的行业。
2024年至2024年,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关联方每年新增“赎回金额”在数亿美元(969亿元,365亿元,216亿元),共计155亿元。 华夏能源网在回函中发现,半数款项用于实际控制人及其上述四家关联企业“借新还旧”、购买新奇材料预付款、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员工支付工资等。
向中润太阳能借款投资同行公司,企业发展后再卖给中润太阳能,实控人的上述行为存在明显瑕疵。 这也将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电池板块因产能过剩危机进入“生死战”,在电池技术的冲击下,电池板块难以避免一轮淘汰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可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才能度过寒冬。
但很明显,中润太阳能缺乏护城河。 如果说成功会是一种运气,那么未来如何真正利用IPO后募集的资金来发展企业,如何尽快跟上行业技术迭代的步伐,就远非靠运气这个词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华夏能源网,**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