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欧洲列强都在暗中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们都想证明自己的实力,争夺更多的利益。 从表面上看,一颗子弹引爆了席卷欧洲的战争,但其背后的原因却很复杂。
战争的根源。
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仇恨可以追溯到2024年的普法战争,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一直想报复德国,收复失地。
德国在19世纪末实现了统一,成为强国,只是想大显身手,但抬头仰望世界却发现,世界大地图几乎被瓜分了,在殖民地的分布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德国要重新瓜分世界,扩大势力范围。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一个敏感地区,因为它位于奥斯曼帝国的边缘,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古老的帝国,但它的统治已经衰落,许多民族想要独立,他们背后有欧洲列强想要分一杯羹奥斯曼馅饼。
奥匈帝国是奥斯曼帝国的盟友,也许是因为它的同情心,看到奥斯曼帝国的苦难,奥匈帝国不得不支持它,以维持其在本国的统治并防止民族主义的蔓延。 但这与沙皇俄国的利益相冲突,沙皇俄国是一个泛斯拉夫主义国家,想要保护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因此它成为奥匈帝国的死敌。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都经历了工业革命,经济、科技、军事发展迅速,战争能力更强,战争欲望更强。 他们都想利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所以他们正在积极扩大军备,建立自己的联盟,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德国想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它先是与奥匈帝国结盟,然后又想拉拢俄国组成三国同盟,但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关系太差,无法和平共处,所以德国不得不放弃俄国,转而与意大利结盟, 三国联盟正式成立。
沙皇俄国也是个老油条,一看到德国和意大利结盟,就知道战争可能打起来,于是立刻和法国结盟,因为法国和德国是死敌,而法国有强大的海军,可以帮助俄国对抗德国的威胁。 后来,如前所述,德国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划分世界秩序,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地国家,而德国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撬开英国人的蛋糕。
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英德在海上的竞争非常激烈,英、法、俄组成了三国协约国。 就这样,欧洲分裂成两个阵营,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1914 年 6 月 28 日,战争的导火索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在这一天,一场暗杀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一天,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霍恩伯格公爵夫人来到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视察那里的奥匈帝国军队。 夫妻俩的婚事也是当时的话题,苏菲身为平民,与太子的婚姻遭到了不少反对,她无法与王储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也无法享受皇室礼遇。
但这一天,因为是军人邀请,她能和太子一起坐上敞篷车,参加迎宾仪式,这对她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她终于有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骄傲,但她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一场悲剧。
在萨拉热窝,有一群民族主义者想要推翻奥匈帝国,建立南斯拉夫,称为**党,他们计划在这一天暗杀王储,以此来刺激巴尔干地区的民族运动。 他们在王储的路上伏击了六名刺客,他们都手持手枪和手榴弹,随时准备发动袭击。
当太子的车队过桥时,第一个刺客扔了一枚手榴弹,但他的方法不准确,手榴弹没有击中太子的车,而是爆炸成后面的一辆车,造成几个人的**。
太子的车队立即加速逃离现场,其他刺客没有机会出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的车驶过。
这时,太子的车队本应直接返回安全地带,但太子想去医院探望受伤的军官,他让司机改变路线,但司机对这座城市并不熟悉,他在一个十字路口转错了弯,开到了一家咖啡馆的门口, 在那里,有一个刺客在喝咖啡,他的名字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他是一个 19 岁的塞尔维亚人,也是**党的成员。他刚刚放弃了刺杀太子的计划,想要出城,却没想到目标竟然会这样出现在他面前,按照现在的话,叫做派人到头上!
普林西普看到王储的车后,立即拔出手枪,冲到车前,向王储夫妇开了两枪,一枪打在王储的颈动脉上,另一枪打在苏菲的腹部,两人当场死亡。
估计连普林西普都想不到,他歪歪扭扭地射出的两颗小子弹,竟然能直接引发一场破坏整个欧洲稳定的世界大战,他成名于史册。 得知儿子遇刺的消息后,奥匈帝国皇帝大怒,将矛头直指塞尔维亚**,决定惩罚塞尔维亚,他转向德国寻求支持,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表示全力支持,他给奥匈帝国开了一张“空白支票”,无论奥匈帝国做什么,德国都会支持。
结果,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塞尔维亚不想与奥匈帝国开战,它知道自己不是奥匈帝国的对手,于是向俄罗斯求助,俄罗斯是塞尔维亚的保护国,当它看到斯拉夫兄弟受到羞辱时, 它立即拍了拍胸脯,想为塞尔维亚挺身而出。
在谈判破裂之前,两国未能进行几次谈判,尚未从失去儿子中恢复过来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直接向塞尔维亚宣战。
这场战争很快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几乎涉及所有欧洲国家,持续了四年多,造成数千万人死亡,无数创伤,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战争的进程 战争开始后,各国都开始行动,德国开始实施自己战前制定的“施利芬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先消灭法国,然后转向俄罗斯,因为德国认为法国是最危险的敌人,而俄罗斯是最弱的敌人, 法国拥有强大的军队,俄罗斯拥有广阔的领土,德国想在俄罗斯动员之前解决法国问题。
德国的计划是以大部分军队从法国北部进攻,绕过德国边境的法国防御工事,然后迅速占领巴黎并迫使法国投降,以便将法国排除在战争之外。 但是这个计划有一个困难,那就是德国会经过比利时,而比利时是中立国,它不想参加战争,它也有英国的保护,如果德国入侵比利时,就会挑衅英国,让英国参战,这样德国就会直接面对英法两个敌人。
当面对多项选择题时,德国从明确原则出发,通过比利时领土直接向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到达法国边境。
为了安抚比利时,德国也承诺不侵犯比利时的主权和利益,但比利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坚持中立,还向英国求助,英国也表达了对比利时的支持,它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德国根本不习惯英国, 毕竟两国之前不是很开心,所以就向比利时宣战,直接入侵比利时。英国感到相当不露面,直接向德国宣战,因此三国协约国形成了对抗三国同盟的完整阵容。
德军的进攻很快遭到比利时的抵抗,比利时军队虽然不强,但他们很勇敢,他们在列日、安特卫普等地进行了顽强的防御,给德军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他们也得到了英法军队的支援,英法军队派出了大量的部队和物资,帮助比利时抵抗德军的入侵。
德国的计划被打乱了,它想在六周内解决法国问题,但现在拖延了很长时间,而且还面临着东线的威胁,因为俄罗斯已经开始动员,它派出了两个军团,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了进攻,这给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施加了压力, 他们必须从西线带回部分军队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
东线的德军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很精锐,当时的沙皇俄国,早已从欧洲宪兵的宝座上跌落,几场对外战争都没有打赢,面对德国精英,沙皇第二集团军几乎无能为力,几乎被德军精英歼灭。
原本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直接为德奥联军封锁了东线。 回到西线,德军的进攻一路胜利,巴黎的城墙已经可以看到,但法军的反击非常顽强,在马恩河上发动了大规模的**,他们用出租车和火车迅速调集了大量兵力,包抄了德军侧翼,迫使德军撤退, 这场战斗被称为“马恩奇迹”,挽救了法国的命运,也打破了德国的计划。
德军闪电战失败,没能在短时间内击败法军,双方开始挖战壕保护阵地,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经典的堑壕战。
当战争打到这种程度时,它是无聊的。 为了争夺一点点土地,他们要付出数以万计的生命,他们在泥泞、老鼠、病菌、尸体的战壕里,他们不得不忍受彼此的炮火、机枪、毒气等,他们的生活是一场噩梦。
因为西线战争陷入僵局,双方都想找其他战场来改变战局,于是把战争扩大到全世界,在非洲、亚洲、中东,甚至海空发动战争,也吸引了一些新的盟友, 比如日本、意大利、奥斯曼帝国等国家,都想从战争中获得一些好处,但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战争的转折点 1917 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四年,战争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及其结果。
首先,俄国退出了战争,因为俄国开始了布尔什维克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共产主义**,列宁和德奥联军签署了和平条约,称为《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这个条约使俄国放弃了许多领土和利益,但也让俄国摆脱了战争的苦难,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
美国参战后,因为美国和德国发生了一些冲突,德国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开始了无限制的潜艇战,它不分敌友,不顾国际法,攻击了很多商船和客船,其中一艘叫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 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美国人128人,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反德情绪。德国还试图拉拢墨西哥,让墨西哥与美国开战,这个阴谋被英国人截获并告诉了美国人,这让美国人更加愤怒,于是美国**威尔逊向德国宣战,美国成为协约国的新盟友,它带来了新的军队, 物质、财政和道德给协约国,它重振了协约国,也让德国感受到了压力。
美国参战成为压垮德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西线战争出现了转机,因为协约国开始使用一些新的**和战术,坦克、飞机、无线电等相继出现,让协约国打破了堑壕战的僵局,开始了一系列的攻势, 迫使德军继续撤退,这些战役被称为“百日攻势”,它们标志着协约国在西线的胜利,也标志着德国在西线的失败。
战争的结束 202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五年,战争终于结束了。
因为德国已经无法战斗,盟国已经投降,他们只能接受协约国的和平条件,并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承认其对战争的责任,支付巨额赔款,割让大量领土和殖民地,裁减自己的军队,放弃自己的海军和空军, 并接受协约国的监督和控制,这个条约让德国失去了尊严,埋下了未来复仇的种子。《凡尔赛条约》只为世界争取了20年的和平机会。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相,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这是一场人类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