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人民**健康客户端记者谭启新 杨晓璐。
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整合;
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将疾控工作绩效纳入医院等级考核
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限管理办法;
在公共卫生分领域实施首席专家制度;
淡化数量要求,重点考核疾控工作实绩。
12月26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公厅印发《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要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专业能力。
这一晚,随着这份重磅文件的落地,疾控人员微信朋友圈并不平静,“体系重塑”四个字点燃了全民疾控人员对未来公共卫生防护图景的无限想象和希望,这也是公共卫生专家多年来一直呼吁的疾控体制改革方向之一。
从“碎片化”到“系统化”。
“改造”一词旨在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和建设。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运行70年,为国家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终于到了系统集成的时候了!12月27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感叹,在文件发布当晚,她第一次读了全文,“这份文件非常重要。 ”
2024年,批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卫生防疫站,从省到县迅速建成2000多个卫生防疫站。 但是,当时对各个卫生防疫站还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
从卫防站到疾控中心,从疾控中心挂牌到“三个计划”发布,在李玲看来,疾控体系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碎片化到整合的过程。 “过去,我们的疾病防控体系存在感很弱,弱的是功能'碎片化',疾病防治两条腿。 在这一点上,系统性重塑和整合的时机已经成熟。 ”
历经数十年的风风雨雨,疾病控制体系如何重新整合和构建?《意见》指出了四个方向: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创新医防协同与医防融合机制、夯实疾控工作基础。
其中,强化医疗机构疾病控制功能是此次改革中尤为关键的一步。 医疗机构是疾病防控的“守门人”,老百姓会先去医疗机构看病、预防疾病,最先发现一般是医疗机构报告新发传染病,但各级医疗机构却迫于运营压力取消了公共卫生部门, 因为大家都知道,公共卫生不赚钱,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李玲向记者介绍。
对此,《意见》创新性提出,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将病控工作绩效纳入医院等级考核。 同时,医疗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合作也将提上日程,探索建立疾控督导员制度,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督导员”。
医疗与预防协调整合的重点是医疗机构。 山东某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认为,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病控工作绩效纳入医院级审查,将促进医防协同、医防一体化的实施。 而疾病控制监督体系的建立,也是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载体,能够更好地弥合医疗预防中的裂缝。
“整合”并不止于此。 李玲说,以前,当地疾控中心没有卫生监督和执法职能,疾病控制没有手。 《意见》实施后,将加快市县级疾控中心与同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整合,疾控工作不会止步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实验室检测检测。
两部门合并,为疾控工作提供了一线“抓手”,为卫生监管提供了全面保障,强化了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隔离和防控等职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李玲提到。
慢性病的防治也是“疾病控制”一词的精髓。
监测和预警是疾病控制机构的核心能力。 《指导意见》明确将构建“以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风险评估预警为重点的多点触发、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机制”作为长期目标。
由此可见,监测预警将是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地方疾控中心陆续开展了传染病智能预警相关研究与实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数据整合、风险识别、智能分析、及时预警能力是未来发展方向。 上述疾控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疾控系统数字化转型将进入快车道。
同时,在众多疾控中心眼中,疾控中心的工作远不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紧急预警,慢性病的防治也是“疾控”二字的本质。 发表在《中国卫生资源》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从2024年到2024年,中国东部一个省份的预期寿命增加了26岁59岁,对疾病防控的贡献高达77岁92%①。
就像国家培养军队一样,不仅是为了“战时”,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李玲回忆说,在卫生防疫站阶段,我国疾控人员只承担传统的“五大健康”职能(传染病、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 2024年后,在新医改的推动下,疾控中心逐步增加了“大健康”的新职能,如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检查和社区管理、妇幼保健、老年健康等。
第六次全国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项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的90%以上,我国55-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到623%。如今,随着慢性病患者人数的不断扩大,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上述意见,除不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外,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综合干预。 职业健康、辐射健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营养与健康、伤害监测、老年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重点筛查、干预与分类管理等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改革落地到底要靠“人”
当然,这是一件好事!集团正在转向,我们非常关注,我们期待改革实施后工资待遇得到相应提高。 12月27日,多位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向人民**健康客户端记者提到,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最关心的就是对被征召多年的疾控人员的激励机制能否落实到位。
为了回应业界长期以来的强烈抗议,该政策做出了回应。 《意见》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收入不得低于医疗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并探索建立相应的补贴制度。 同时,对职称的评价标准也将进一步完善,淡化要求数量,重点考核疾控工作实绩对于那些长期扎根基层艰苦偏远地区的人,学历要求也会适当放宽。
改革要落到最后,还是要靠人,要留住老,培养新人。 李玲提到,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社会对疾控团队的认同感得到了加强,但这种认同感不仅可以停留在精神层面,提高疾控人才的薪资待遇等保障,从而减少疾控机构的人才流失。
李玲建议,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交叉培训机制,鼓励人员双向流动。 加强对临床医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诊治、医院感染防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水平。 加强医学院校教育公共卫生课程,提高临床医学教育中公共卫生教育课程的比重,着力培养兼具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意见》发布次日,上海宣布启动上海疾控督导员试点制度,首批疾控督导员已进驻医疗机构,覆盖浦东等三区170余家医疗机构。
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如火如荼,每一个疾控中心都知道,他们的新使命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刘鹏程, 王莹, 李成月, et al. 疾病防控对提高人群预期寿命贡献的评价结果[J].中国医药资源,2015,18(0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