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王磊)随着年底的临近,多个领域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稳”基础不断夯实,“进”力量不断积蓄。 尽管全球动荡源头和风险点不断增多,但中国经济顶住了外部压力,总体反弹,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内循环活力,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多元,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更多动力。
回首这一年,我国经济夯实基础、开拓新局面,求变适应,实现了量和质实提升的合理增长。 主要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增速仍将保持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先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呈现出蓬勃向上......亚洲开发银行在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时指出,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预计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将强于此前预期,亚洲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底以更加乐观的态度结束。
一批风电机组叶片在江苏省盐城市城港区射阳港区码头等待运输(摄于2024年9月8日,无人机**) 新华社记者李波摄。
有一个很大的逻辑,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决定了它独特的运作方式。 “中国经济是一片海洋,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海面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雨飘摇。 如果没有暴风雨,就不会有大海。 强风和大雨可以掀翻一个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 他曾用“海”来比喻中国经济,是对中国坚韧不拔、广阔空间、深邃决心的直观描述。
中国经济浩瀚如海,韧性十足的国内经济充满生机。 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广阔的市场资源和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庞大的国内市场,具有容纳更多产业集聚的优势,能更好地抵御外界风浪的冲击。 地区间产业格局差异化,深度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外贸“新三”在海外火爆,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共同塑造新的质量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瑞银认为,绿色经济、消费和高科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2024年11月20日,观众参观了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 新华社记者吴志尊摄。
中国经济犹如大海的开放,在“脱钩断链”的外在喧嚣中,坚定地将对外开放推向深度。 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出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新方案,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外商投资准入限制,自贸试验区产能升级扩大至22个, 并尝试扩大单边免签国家范围,提高......国际航线数量中国继续发出高水平开放信号。 “中国发生的事情对所有国家都有利。 世界知名投资者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认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对世界和中国都非常有利”。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永远不要押注中国会削弱”,中国仍将是一个为双边合作提供巨大机遇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包容如海,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多样化,持续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是跨国公司从成功中获益的重要市场,也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孵化器、试验场和舞台。 联合利华和施耐德电气已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大众汽车在安徽省合肥市的电动汽车工厂正在为......做准备生产跨国公司从未停止在中国的投资。 中国是全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中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债券指数中的权重达到最大,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好转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从推动金砖国家扩容到开启“一带一路”新黄金十年,中国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抢购、求势、共享成果。
参观者参观比亚迪电子平台 3. 2024年12月6日,在曼谷举行的泰国国际车展上0。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中国经济深如海,综合政策的战略定力和辩证思维是经济迎难而上的信心。 中国经济呈现出过去低、中、高、未来的稳态势,中国准确认准变化,科学应对,积极求变。 不久前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是深入了解国内外形势后作出的前瞻性回应思路。 “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 坚持先建立后分解,意在讲究新旧模式的衔接和切换。 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工作中的首位,包括增强新动能的长期考虑。
中国经济不仅有“千重重逢,任风从东向西、北向南吹”的韧性,而且有“知路艰险,越艰难险险,越前行”的信心。 中国以科学措施应对重重困难,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挑战,以坚实的发展步伐和坚定的开放决心应对各种污点和衰落,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稳定之锚。 可以预见,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国将为世界带来信心和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