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阅读历史著作时,要厚实、宽广、有深度地阅读极其简简的历史著作。
毕竟,中国的历史著作只记录了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即使史书记载者打算做出一些相应的评价,也往往秉持着他们所依赖的历史观,不会过于宽泛。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再读历史,这方面是没有限制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视野,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从历史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真正让历史为我们服务。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讲述了从周卫烈王二十三年到周始宗仙德六年1300多年的历史。 300万字的规模,也让这样一本书成为一本厚厚的书,而司马光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坚持要帮皇帝提供治国建议,所以有相应的史书注释。 但是,这些内容仍然不能满足我们现代人的阅读需求,仍然需要不断的解读,不断拓展背景知识和历史视野。
熊毅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将自己对《资知通鉴》的诠释再次呈现在我们当代读者面前的人,所以他创作了这样一套《资治通鉴:熊译版》,通过大量的知识拓展,将原本可能只有几句简单的句子的原始历史文本,以更加现代的立体细致呈现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地阅读《资治通鉴》,从而从阅读《资治通鉴》中完成对历史、社会、文化、文化的学习。对自己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广阔的历史观。
该系列丛书现已在第三辑中发行,作者讲述了从秦始年到汉孝文帝元年十年,跨越39年的历史事实。 作者创作了一本九卷本的拆分解读巨著,这无疑让我们完成了从历史文本到后世、再到现实的拓展维度,让我们完成了对大历史的深入理解。
在这第三个系列中,恰恰是我们最熟悉的历史:秦朝末年和汉朝初期。 秦始皇统治结束,刘邦、项羽踏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身边的大人物在历史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这段历史也是最精彩的,对于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也值得安心阅读。
熊毅的演绎,让这种趣味不断提升。 比如我们在各种渠道都听说过《霸王别姬》的故事,这是西楚霸主项羽的最终结局,那么在这本书的解读中,熊毅是如何分析这个故事的呢?
熊毅首先根据《资治通鉴》的原文,向读者复述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在现代文本中再次感受到项羽困兽搏斗所呈现的心理变化。
当然,笔者也在字里行间分析了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 比如他认为刘邦用外交手段孤立项羽,开辟第二战场骚扰项羽,不计得失削弱他的后方,用不和的手段挑起他的重要将领与项羽的关系等等,都是项羽一步步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这些都是项羽无法接受的,难怪他心神不宁,难怪他选择在最后的决战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是这样的选择,让项羽失去了复出的机会,但也成就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 甚至作者还特别提到李清钊的诗《我还是想着项羽,拒绝渡江东》来评价项羽,说明项羽在战争中失败了,但他在人性上是成功的。
这只是本书中的一个细节,历史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熊毅的深挖下,以丰富多彩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种丰富性是我们阅读历史著作时最感兴趣的部分。 那么让我们在熊毅对《资知通鉴》的解读指导下,完成对历史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完成自己对历史的解读,带着兴趣和感情去读历史,把它当作我们认知世界的一部分来阅读。 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