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论坛第二场讲座在大学历史博物馆序厅举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晓明作了《北大985的繁荣时期》讲座。 档案馆馆长于军主持讲座,各院系、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师生50余人参加讲座。
李晓明讲课。
“985工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举足轻重举措,从此,建设现代化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从此扬帆起航。 同样,“985工程”在北大实施,也是北大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 主讲人李晓明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信息学院副院长、211 985项目办公室主任、科研处长、副教务长、校长助理,具体负责组织北京大学“985工程”的实施工作。
演讲现场。 讲座中,李晓明重点介绍了1998-2024年北京大学“985工程”的实施过程和意义,介绍了“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即“百人计划”)的理念、过程和影响,以及北京大学于2024年和2024年实施的一批“新系统科研机构”的建立, 并简要回顾了2024年后作为主要参与者建设和推广“100个慕课”的相关工作。
讲座伊始,李晓明表达了对北京大学的深情之情,称北大的经历是他工作生涯中的“丰富之旅”。 自2024年加入北京大学以来,李晓明一直为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而努力奋斗。 他认为,学科建设是一条“提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是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环境,其最终效果取决于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高校需要通过前瞻性布局,努力实现学科结构、师资队伍和管理体系的更新和发展。
李晓明介绍,“985”工程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 “985工程”一期(1998-2003)是初步探索,是摸索摆脱“困境”的时期; 第二阶段(2003-2024年)是起航、琢磨“如何上阶梯”的时期; 第三阶段(2024年至2024年)是“传承与发展”时期。 在“985工程”实施初期,学校通过调研研讨,提出了贯穿学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机构改革为动力。 “百人计划”是贯彻以团队建设为核心思想的一次实验。 作为北京大学首个全校性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的实施,为建设面向未来的青年学术队伍探索了一条路径,使北大抓住机遇,吸纳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他们引进时的平均年龄为33岁,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已经成为大学乃至国家科研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百人计划”是北大建设发展关键时期采取的非常规举措,是主动攻击,而不是被动应对。 这是一项长期的雄心壮志,而不是权宜之计。 在实践中,“百人计划”发展和丰富了推动北大学术团队整体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和思路,为北大加快下一阶段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积累了经验。 李晓明指出,“百人计划”之所以能够完成,不仅是因为它顺应了时代潮流,更来自于学校领导的决心和勇气,更是因为它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百人计划”的实施,北京大学建立了分子医学研究所、统计科学中心、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高效能效计算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等一批新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科夫利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生命科学中心。每一种新的制度结构的建立,都是对现有秩序的冲击。 从确定方向到明确计划,再到决策和实施,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沟通。 这些机构从实体到半实体再到虚构不等,都是新的探索。 这些新机构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大学科研体系的改革创新。
李晓明表示,“985工程”的实施,使北大聚集了一批世界级学者和一大批潜力巨大的优秀青年人才,提高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氛围,形成了连锁效应和带动作用,为未来几年的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机构改革为动力”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符合世界一流大学需求的年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有效、全面地完成了北京大学在学术前沿的布局, 并已成为北京大学展现新时代学术中心风采的重要标志。
李晓明指出,2024年以来,北大顺应时代潮流,启动了“百门慕课”建设。 学校已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建设的意见,并委以主持这项工作的重任。 在北京大学慕课建设工作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到2024年底,实现了“5年建100门课程”的目标。 如今,慕课建设已成为学校的常态,线上慕课已上线270余个,参与习北大慕课的人数持续增加。
李晓明用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教授提出的“大学的逻辑”对讲座进行了总结。 林建华曾提出,一所大学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其毕业生的贡献和成就。 李晓明非常赞同这个想法。 他认为,高校的工作应该主要围绕人才的培养展开,这体现在学科建设上。 正如讲座开头所说,学科建设是在现有基础上构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环境,其最终效果要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讲座最后,李晓明借此机会向几十年来一直支持和帮助他的同事、学者和学校领导表示感谢。 正是他们的帮助,使他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收获。 他在北京大学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北京大学、教育和中国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问答交流中,观众们热情洋溢地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与李晓明共事过的几位老师分享了参与“985工程”、学科建设和慕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李晓明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合影。 自2024年10月16日启动以来,“北京大学历史论坛”已推出两场主题讲座,未来将继续推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北大历史讲座,让北大历史成为道德修养的深厚土壤,为北大“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信息**:大学历史博物馆、档案馆、党委宣传部。
文:袁志阳|摄影:李向华、肖遥|编辑:米洛 |责任编辑:闫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