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的老同事胡先生邀请我去南门溪畔的一家小餐馆,我答应了。 南门溪是常山“花石岗”的发源地,想再看一遍。
据清家庆《常山县志》记载:南溪,一个四溪,其源头来自江山,向东流四十里,与石岗溪会合,又称文溪。 这条小溪一直盛产一种著名的观赏石,黄仁熙主编的《中国观赏石入门》记载,常山石又称空字石、石洪(孔)习雅石。 石岗溪位于县城西南部,因此县民大多称其为“南门溪”。
记得2024年夏日午后,从乡下来的谢诗诗作为客人来到南门溪畔的酒店,邀请我陪他一起去。 因为离晚饭时间还早,又餐厅在南边的国道旁边,我们都想着绕着南门溪走走。 映入眼帘的是,最近在南门江上打造了“花石岗遗址工程”,有行车路线、观景台、“花石岗”文物展示等,尤其是供游客行走的栈道气势恢宏,长达一公里。
今天,太阳正好,我改变了之前从东边的思维方式,选择从南门溪的西边出发。 沿着阴凉的防洪堤,穿过静谧的桥洞,跨过石岗寺的入口,再走在320国道上的人行道上,就能看到北面朝南的凤起社区。 社区对面的山谷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花石岗”的所在地。
下国道进入峡谷后,长桥村是一段平坦的路段。 路边有一簇勤劳的人们准备的菜地,菜地旁边的溪流中建起了拦河坝,在如此寒冷的冬季,溪流依旧丰富,滔滔不绝的瀑布声很大。 流水将溪流中的石头洗得一尘不染,这就是常山奇石“四溪石”的由来,也是常山十古景中的“金川雪浪”之一。 历史:这也是“花石帮”时期开采的“常山桥石”的所在地。
据说宋徽宗的赵姬喜欢奇石,尤其是来自浙西常山县的“常山石”,并给它起了“乔石”的称号。 北宋崇宁年间,掌权大臣蔡敬头投资徽宗赵记,在平江(今苏州)设立局,命令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收集珍稀花石,经大运河运往京城。 因此,“花石类”也是历史上专门运输奇花石的运输名称。 当时的船一般是十艘船一个队,叫一个帮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华师帮”。 如今,“花石岗遗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石鉴艺术”传承保护示范点。
华石岗遗址最美的是水中奇特、珍贵、习、美丽的石头,以及溪边新建的曲折栈道。 踩在古色古香、静谧舒适的木栈道上,可以欣赏到水中的四溪石,可以眺望远处水边的花竹和白云深处的家园。 耳边仿佛传来了鸟儿的声音,几年前在这里吟诵的《声音远高,狂喜的溪水之歌》仿佛就在眼前。 我心想,如果天气炎热,我真的要脱掉鞋子和裤子,走在栈道上,与南门溪水中的奇石亲密接触。
而今天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栈道上一步步看、拍照,我的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 让我们小镇人高兴的是,这里出产的“奇石”,不仅被宋徽宗刻上了“神韵昭公庆祝万年的巅峰”,也为新时代常山被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做出了贡献。
临近中午时,太阳暖和起来了。 悠闲地走在木板路上,他发现前方拐角处有一位一丝不苟的垂钓者,潺潺流水的声音和旁边走来走去聊天的人,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注意力。 明代的伟大天才,温正明的诗《标题南溪卷献给詹德本》在这里得到证实——“布竹南溪,分明是玉川”。 有时他们也会带头捕鱼,并利用好处来移动船只。 夜晚月光皎洁,春暖的寒气锁住了蓝色的烟雾。 何增牧城,鱼鸟顺命。 “是的,小镇旁边,有”金川雪浪“和稀有石头——真是太幸运了。
走到东侧栈桥的顶部,我看到了木板路的全景,我注意到木板路旁边和溪流和岩石之间有一排高大崎岖的树木。 它起起落落,风雨不变,也许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我却寂寞不知它的名字。 我问木板路上的锻炼者,这是什么树答,我叫不出名字,只知道树枝春夏时节郁郁葱葱;我问在路边干活的大哥,他说和皂角树差不多;我又问了村里干部,说是“浙南”。 过了一会儿,王先生来了,问那是什么树,答案是“槐树”。 我把**送到林水局干部鉴定时,他们说现在看不到叶子,初步判断是柳树还是枫杨。
看来明年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计划邀请林业部门的高级工程师和石材鉴赏专家重游南门溪,然后走栈道,涉水溪流,一定会呼唤溪边树木的名字,然后慢慢品尝峡谷中耀眼的常山奇石。 (温南风后裔)。
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