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造血系统这些恶性疾病的预后通常非常危险,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给患者的家庭和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项关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指出,恶性血液病患者一般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
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和心理障碍,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医院的有效进展。
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不仅会引起慢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人格特征的改变,加重不良心理情绪,还会增加患者的内疚感和自责感,引发自杀倾向。
有研究者发现,认知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对照实验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心理认知是以特定的结构和短期的心理方法,改变患者的思维、行为和信念,改变不良认知,实现对患者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消除。
心理认知更侧重于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联合应用,经常使用认知重建、解决问题等技术进行心理咨询和认知,具体在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应用中,首先通过明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患者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什么是认知心理干预?
认知干预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信念和行为来改变患者的负面认知,并达到短期的心理**消除负面情绪和行为。
对于慢性血液病患者来说,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由患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决定的,人格特质在短期内难以纠正,职业和经济条件相对固定,认知水平可以通过反复的疾病教育来实现,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指对生活的精心呵护, 但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情感环境。
如何干预?在尽可能满足患者生活护理需求的前提下,家属可以详细介绍慢性血液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患者对疾病的相对科学认识。
由于患者的心理支持不仅来自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来自患者的亲友,因此在患者患病期间,亲属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亲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更多关心,对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家庭不幸的内心原谅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内疚感。
然后通过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倾诉和引导的方式,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仔细分析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协助患者找出错误的认知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良好心理状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