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发出的七个新信号

小夏 汽车 更新 2024-01-28

事件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年底的政治局会议非常重要,它将为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工作报告》定下总基调,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方向。 本次会议有一些新的表述:“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强,提质增效,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加强经济宣传引导“,”要着力扩大内需,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风险提示:外部冲击超出预期,房地产市场低迷程度超出预期。

解释

一是大局判断:经济回升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今年的经济复苏充满曲折,仍需巩固和加强

会议强调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防控三年过渡后经济复苏之年”,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不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但也会影响期望。我们“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最终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反弹”。 从经济运行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将是一个曲折的复苏,总体上处于疫后复苏态势,在服务业持续复苏的带动下,一季度开局良好,二季度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持续反弹。 同时,会议还指出,经济复苏仍需“巩固和加强”。 这源于今年经济复苏的三个核心特征:一是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当前经济复苏是结构性复苏,而不是全面复苏主要受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带动,但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平台经济仍受到一定冲击。 因此,就业也是结构性的,由于对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青年就业压力更大。 结构性复苏的原因是,2024年是疫后复苏元年,疫情期间被压制的集聚服务业增长一流;房地产等其他行业在预期低迷的基础上叠加供需逆转,导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持续下滑。 二是当前经济复苏不稳定由于国内活力不足,表现为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复苏不足,民间投资仍为负值。 在这样的需求结构下,经济将受到外部变化的较大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导致经济运行波动加剧。 例如,2024年中国出口将与韩国、台湾、越南出口相对一致,这与全球经济运行步伐有关,反映出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仍然很大。 三是今年名义经济增速低于实际增速因此,居民收入增速、财政收入增速、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较低,导致宏观和微观感受的背离。 实际GDP增长52%,名义增长率仅为49%。二是政策基调更加积极,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但不是大灌,从而实现有效的质的提升和合理的数量增长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断的原则,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事实上,“先建立后打破”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及**,这对新旧动能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 在我国长期改革的进程中,“摸石过河”、“渐进式实验”等做法是先建立后分解的途径。 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要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推进改革,把握时效性,坚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 要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制度观念。 2024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步实现,不能脱离现实急于求成,搞体育'减碳',踩下'紧急刹车'”。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三相叠加”,包括:解决累积性问题期、培育新兴动能期、经济转型期。 这些叠加期本身就意味着潜在经济增长率下行,这意味着改革和宏观调控难度加大,有利于降低“新三相叠加”带来的失速风险。 累积问题解决期是指此前支撑经济快速增长,其积极作用逐渐减弱,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的因素,如人口红利、房地产的野蛮增长、地方**债务投资等,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当前存在总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房地产开发旧模式不可持续、地方**债务风险上升、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等一系列问题。新兴动能培育期是指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需要新动能的支撑,如从投资导向型转向消费导向型、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被重点领域“卡住”到强链自力更生等。 经济转型的痛苦时期是指解决积累的问题和培育新兴动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经济转型的阵痛,如新老动能未能及时延续,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驱动的工业发展比债务驱动的规模化更困难、风险更大、意义更小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公司、新岗位不断涌现,但也伴随着老公司、老岗位的消失。 短期来看,会议对明年经济和政策的总体基调是积极的,并进一步解释了稳定与进步的关系即“稳中求进、进中促稳”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推动明年经济好转,为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进步的前提,实现稳定的经济环境也需要积极政策的支持,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优化的房地产政策等。 预计明年经济将实现5%左右的增速,主要驱动力将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 渐进式政策促进了稳定的形势和稳定的期望。 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调整政策、推进改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坚持先建立后分解,稳步稳步推进做好新旧动能的衔接,防范处置风险。 会议还明确,扩张性政策要“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强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最终目标是“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有效提升和定量合理增长”,防范因洪涝和强力政策刺激导致的新刺激政策消化期风险。 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刺激计划,导致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高杠杆率、高房地产库存、房价飙升加剧贫富差距、提高制造业成本等,经济陷入“刺激前政策消化期”。 三是财政政策“适度加强,提质增效”:从数量规模型向效益效效型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绩效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大提质增效力度”。 财政政策基调与去年大致持平,一方面保持积极态势,即加强支持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另一方面提出“适度”“提质增效”“加强逆周期跨周期调节”, 那是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实施,不搞大灌,在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积极财政依然活跃,避免财政风险大幅增加,使财政更具可持续性。 “提质增效”是近年来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这是由当前财政形势的紧平衡所决定的,收支矛盾越是加大,越需要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这就要求收入端从追求数量和规模向追求效率和效果来减税减费;在支出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前储备和挖掘好项目,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而言,明年的财政政策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积极财政政策主基调不变,2024年赤字率可能需要超过3%,赤字规模将由**主导。 2024年四季度新增发行1万亿元国债,提前发放2024年部分新地方债额度,有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2024年形成良好开局。 要实事求是,正视实际赤字率,避免长期使用“控赤字+扩大专项债”导致赤字规模过小、专项债效率低的局面。 赤字率超过3%,可以向国际国内市场发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微型主体的信心。 同时,考虑到当前地方财政收支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矛盾,将采用第一杠杆承担更多支出责任或将资金转移给地方政府。 二是财政政策要以支出政策为主,减税降费等收入政策为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经济低迷时期,支出政策往往比收入政策更有效。 因为减税的收益政策要通过市场主体来做,传导链条长,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一旦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减税降费等收入侧政策不仅能刺激经济增长,还会推高赤字和债务,落入“减税降费陷阱”。 过去,我国不断出台减税、降费、退税、递延减税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主体现金流紧张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导致宏观税负持续下降。 三是推动财政政策由重投逐步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现金补贴,促进消费尽快回升,并以地方和地方分区域比例责任的形式实施逐步利用个人所得税APP建立补贴群体筛选机制和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生活保障覆盖面比较齐全,因此要特别关注三个群体:1)城市低收入群体高于生活保障门槛、低于社会平均工资;2)农村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老年人,高于生活保障门槛,低于平均工资;3)失业大学生。四是货币政策“灵活、适当、精准、有效”:更好地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预计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人们更关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而不是信用社的增长率。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论坛,要求“统筹考虑今年下两个月和明年年初的信贷交付情况”和“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现有金融资源”, 这可能使2024年的信用社融资在数据上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削弱了第一季度信贷交付的“良好开端”,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际上得到了增强。二是要更好满足居民刚性改善住房需求,不加区别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继续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倾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协调一致,保持稳健宽松的强度。 例如,地方政府增发国债、发行专项再融资债券,将收紧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央行应通过降准、MLF、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虽然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应承担建筑物的交付、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主体责任,但金融机构也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是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灵活性,降准降息空间较大。 多种政策工具要实现多个政策目标,不能指望单一的政策工具可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配套工具对冲和消除负面影响。 第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连贯性,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经济和非经济政策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综合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 这就要求明年的宏观政策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围绕第一项政策的总体战略部署,处理好需求侧与供给侧、城乡关系、发展安全与可持续性的关系。 近年来,政策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政策之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存在碎片化的趋势,制约了政策效能的协同发挥。 有效和高效的政策的前提是政策之间的系统规划和协调,即避免收缩性非经济政策对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影响,从全局出发而不是从部门标准出发。 一方面,财政和货币政策要积极协调。 货币金融政策要在数量和质量上与财政债券发行和债务转换相协调,货币金融政策要支持房地产风险防范,预计明年将继续。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 一些非经济政策的紧缩效应,如过去一些地区存在的一刀切的环保政策、限电、部分行业的调整等,客观上导致了企业和居民信心的不足。 减税降费后,企业仍不敢大幅增加投资,居民也不敢增加消费,其结果是减税降费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减税降费效果减弱,落入“减税降费陷阱”。 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非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避免引发供给冲击,挫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6、加强市场沟通和预期引导,有效提振信心会议提出要“加强经济宣传引导”。 近年来,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被迫和被动应对”的特征,主要是由于与市场沟通不足,积极引导预期的力度不够。 目前,经济是结构性复苏而非全面复苏,部分受损群体在社交网络上发声的能力更强,而这种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更具传播性,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如果任其发展,任由这种负面情绪相互影响,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局面将持续下去,拖累经济复苏进程。 明年要提前做好与市场的充分有效沟通,及时、有效、有效地回应关切,完善宣传方式。 经济有亮点,也有隐忧,只有积极回应,才能真正打消民众的疑虑。 同时,政策也要引导预期,走在市场预期的前面,加强与市场的沟通。 避免让市场等待政策出台,就要让政策走在市场预期之外,超越市场预期,从而打破低迷的市场情绪,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7、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风险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风险”,“要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坚守无系统性风险底线”。 “目前,主要风险主要集中在地方**债、房地产和中小银行等领域,防范化解风险将集中在明年。 一是持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强化地方债务约束,防止隐性债务不可阻挡。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减债计划”后,各地积极推动通过财政债务、金融化债务等方式解决本地区隐性债务。 截至12月8日,全国共有27个省份共发行专项再融资债券13770只17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天津、云南、湖南、内蒙古等债务负担较重的省份成为本轮专项再融资债发行的主力军,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分别为21488亿元,12863亿元、1256亿元、1122亿元、1067亿元。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专项再融资证券化债务主要缓解了当前风险,仍需通过体制机制的联动改革来遏制隐性债务的土壤。 在稳定宏观税负的同时,厘清市场与市场的关系,界定责任和规模,解决无限责任的过度功能、支出责任过大的问题,是根本性的。 二是化解房地产风险,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重大变化,近年来房地产领域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如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未完工房地产风险、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对金融产生了重大影响, 金融、经济等方面。化解当前房地产风险,有几个重要抓手:一是做好“保楼交割”,加强对房企预售资金的监管,防止期房烂尾,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二是防止健康房企流动性短缺,不加歧视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三是提振居民购房信心和需求,根据本市政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三大工程”建设、城中村改造、公共基础设施“两用”建设,既能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又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是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止风险扩散。 近年来,中小银行在发展经营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风险。 2024年以来,部分城商行、部分地区乡镇银行发生风险事件。 化解和处置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首先要明确原则。 银行风险处置措施分为最后贷款人措施(流动性支持)、存款担保措施和行政接管措施三类,以及市场化措施:自救措施和银行间互救措施两类。 二是巩固属地责任。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统一规则、地方监管、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的关系,将各种地方金融业态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最后,我们将大力推进兼并重组。 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应明确重整的目的:如果主要目的是化解风险,则应考虑兼并重组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处理。 如果主要目的是谋求发展,就要充分分析银行的发展现状,为新银行制定一套特色发展战略。 分析师:罗志恒,业务编号:S0300520110001 分析师:马佳金,业务编号:S0300522110002 分析师:牛琴,业务编号:S0300523050001

相似文章

    罗志恒: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七个信号

    作者 罗志恒 马家金 牛琴 罗志恒为岳开 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任 事件 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年经济工作进行剖析研究。年底的政治局会议非常重要,它将为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 工作报告 定下总基调,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方向。本次会议有一些新的表述 明年要坚...

    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基调!政治局会议发布11个要点

    在月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对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全面部署了经济工作,强调了以下几个重点。首先,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断的原则,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 跨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同时在稳定中寻求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度加强积极财政政策...

    A股稳定!政治局会议发出了一个重大信号

    年即将结束,今年的 真的很复杂,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外国的 似乎开放了,而且涨得喜喜,很多国家的 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我们的A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主要指数,比如深成份指数 沪深 创业板指数,都大幅下跌,而且常年都是绿色的。尤其是月底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税,但A股依旧一路下跌,甚至现在仍...

    布局 2024!政治局会议召开,明年农业、农业和农业工作有了新的信号

    农业是一个依赖天气的产业。这句话从古至今一直说,这里的 天 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指天气例如,今年的小麦因极端天气而收获,因此一些主产区的小麦质量受到严重破坏,大量发芽。例如,北方迎来了新一轮降雪降温天气,玉米 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影响。而另一个 天 指的是政策。农业是一个政策性产业,或者更确切地说比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24年经济方向 释放重要信号

    年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现代工业体系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根发芽,引领我国经济复苏。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增长 凸显中国经济活力。展望年中国经济 中央政治局强调 在维护稳定中求进,以进促稳定,先建立后分解 表明我国经济政策今后将保持稳定与进步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