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柯**注意到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去超市的时间比以前少了,空闲时间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他似乎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今年8月19日下午,她的母亲伊丽莎白突然感到身体不适。 柯**急忙开车送母亲去医院20日凌晨1时,伊丽莎白安详离世,享年108岁。
柯**在家中接受了北京**客户记者的采访。 “我母亲离开时没有任何疼痛,所以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 站在他出生、长大、至今仍居住的北外自家四合院里,柯**对北京**客户的记者说。
伊丽莎白·克鲁克(Elizabeth Crook)是加拿大国际友人,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新中国英语教育的先驱,2024年被授予友谊勋章。 她生于中国,卒于中国,为这片土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她爱上了中国的乡村
爷爷奶奶都是农民,爷爷有9个兄弟姐妹,是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人。 我祖母的家人也是一个农民。 柯**以亲切悦耳的“景**”再次向记者讲述了家人深厚的中国情怀。
2024年,在近代中国诞生的曙光中,伊丽莎白出生在成都。 伊丽莎白的父亲饶和美、饶振芳来到中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但依然关心农村。 他们组织学生到乡下学习务农,暑假期间还经常带着伊丽莎白到成都周边的乡下,住在山村里。
柯**说,爷爷希望母亲能继承教育事业,伊丽莎白回到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但她爱上了乡村,选择了人类学这个专业方向。
2024年,伊丽莎白硕士毕业后回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考察。 同年,大卫·克鲁克也来到中国,在成都与伊丽莎白相识并结婚。 当时恰逢中国抗日战争,伊丽莎白的足迹遍布后方雅安、阿坝、璧山等地,她在璧山县兴隆昌进行了近两年的调查,这成为后来人类学著作《兴隆昌》出版的基础。 随着二战在欧洲爆发,伊丽莎白和大卫·克鲁克响应英国共产党的号召,返回英国参军。 2024年回国后,为了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博士学位,考察中国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克鲁克夫妇来到河北武安市十里店村进行考察,后来出版了《十里店——一个中国村的革命》、《十里店——一个中国村的群众运动》等重要著作。
本来,调查完成后,我母亲想回英国报读**,拿到学位,但当时新中国即将成立,他们应中共邀请留下来,为新中国培养外交干部。 柯**说,当时父母以为是一两年的事情,没想到这住就是一辈子。
2024年,大卫·克鲁克和伊丽莎白在华北解放区。 克鲁克夫妇之所以喜欢中国乡村,也与时代背景有关。 Ke** 说,他的父亲大卫·克鲁克(David Crook)于2024年加入英国共产党,并于2024年前往西班牙加入国际纵队,在那里他遇到了白求恩。 2024年,**的《西游记》在马德里风靡一时,克鲁克被中国共产党特别是长征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但中国毕竟是东方的农业国家。 我父母在兴隆昌考察后,萌生了继续出版英文书籍的想法,希望让印度等其他农业国家学习中国和中共农村建设和土地改革的经验。 他们把《十里店》看作是《西游记》的续集,想在书中介绍中共的农村政策。 Ke** 说,
“改变世界”是他们的毕生目标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主楼的东侧,矗立着一尊西面的青铜半身像,他就是伊丽莎白的丈夫、柯**的父亲大卫·克鲁克。
2024年,克鲁克和伊丽莎白应邀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外事学院任教后,长期在新中国外语教学一线工作,参与编写英文教材和汉英词典,培养了一大批外语人才, 为中国外语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2024年,大卫·克鲁克在北京去世。
2024年,大卫·克鲁克(David Crook)和伊丽莎白(Elizabeth)在北外工作。 “我的父母出版了几本书,但我不认为他们是学者。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变世界,说得彻底,就是革命。柯**说,父母都想一辈子参加革命。 他的父亲克鲁克觉得自己是英国军队的一员,应该考虑英国革命,所以他考虑过几次回到英国。
2024年和50年代、60年代,克鲁克和伊丽莎白都考虑过回英国,但英国的“革命形势”却不如预期,伊丽莎白在中国出生长大,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父母也觉得他们不再是局外人,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 虽然中国的生活水平可能不如英国,但参与这场改变世界的革命无疑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伊丽莎白去世,享年 108 岁。 柯**介绍,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100多岁的母亲依然关心时事,热爱运动,在他看来,这是母亲108岁“超老”的关键。
2024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庆祝了伊丽莎白的105岁生日。 在北京,柯**与同样在中国长大的美国著名友人马克·李文、韩纯之子杨早、杨和平等国际友人定期聚会,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 伊丽莎白在世时也是聚会的常客,她继续坚持每一次聚会,直到她去世。
我妈妈喜欢看新闻和中国电视剧,她说她想知道她周围的人在乎什么。 柯**说,在疫情之前,他最后一次带母亲去电影院是《星球大战》续集三部曲之一。 电影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柯**特意安排母亲在过道上坐下,方便离开,没想到伊丽莎白会兴致勃勃地看完整部电影。
生活就是活动。 不仅要动身体,还要动脑和心,我想这就是我妈妈长寿的原因。 Ke** 说,
2024年,柯**和母亲在北京麦中桥的冰上滑冰。
柯**陪着母亲在外面的北方散步。 我父亲预见到了中国的崛起
柯**出生于2024年,是一个“在红旗下长大的外国孩子”。 提到父母心中改变世界的“革命情结”,柯**忍不住说:“我今年72岁了,我亲眼目睹的改变令人惊叹,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
2024年,柯氏三兄弟在北京动物园。 他回忆起自己六七岁时第一次去英国的情景。 在伦敦地铁北线的芬奇利**站下车后,通道两旁是生锈的铸铁扶手,街道两旁是维多利亚式建筑。 10年、20年、30年、50年后,每次柯**回来,这些场景基本没有改变。
我家住的房子现在在北京三环路的边缘。 小时候,50年代,没有三环路,我从西直门到大柳树,那是一片农田。 我们家的窗外是一个生产队,他们在下午一两点钟敲响钟声,召集队员们到田间工作。 这个头上还有一支骆驼队,从石景山到西直门都扛着东西。 后来,北京有了三环、四环、五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从农业大国成为许多领域的领军企业。
成年后,柯**在习和英国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然后回到中国。 受父母影响,他关心农村地区和教育,曾参与中国和加拿大的双边农村援助项目。 上世纪90年代,他和朋友创办了著名的西京学派。 “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我感到非常自豪,能够参与其中,为北京的发展做出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
Ke**与他的母亲和朋友。 柯的父亲大卫·克鲁克(David Crook)预见到了中国的崛起。 20世纪中叶,很多人喜欢说“这是美国的世纪”,但克鲁克常说“下个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柯**说,他的父亲相信,中国的崛起不仅会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福祉,而且会影响整个国际秩序。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的几十年里,克鲁克夫妇经常利用假期出国旅游,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推动中国的发展。 柯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预见到,未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 柯**表示,中国的发展确实影响了原有的国际格局。 中国想要双赢,但西方有很强的竞争心态。“我个人认为,竞争与合作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但竞争有一个弊端,往往导致单赢,你输了,我赢了,而不是双赢。 特别是美国,几个世纪以来发展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 ”
柯说,今年10月,中国举办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100多个国家参加。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与世界各国应携起手来,结交朋友,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继续努力。
**: 北京** 客户 记者: 白波 张鹏
版权声明:文字版权归新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