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向**提出一个宏伟的想法。 同时,我想把这个想法作为礼物献给我心爱的中华民族,献给生活在广袤中华大陆上的14亿伟大中华人民。
该计划的核心是将长江洪水西移,在新疆再开垦5亿亩耕地,同时为大规模移民和更均匀的人口分布奠定坚实的基础。
1.起源。 2024年,胡焕勇先生在地图上画了一条从黑龙江爱会到云南腾冲的直线,指出中国96%的人口分布在东侧,只有4%的人口分布在西侧。 此后,“胡环勇路线”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基本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胡环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70年前相差不到2%。 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真正适合人们居住的空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一切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202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108万吨,2024年为9652万吨,2024年为1.0033亿吨。 大豆被进口用于榨油和生产足够的肉类。 为了说明起见,我们简单以每年进口1亿吨大豆为计算标准。 大豆产量低,我们干脆以每亩200公斤的产量作为计算标准。 这样一来,以大豆为基础,我国就需要多出5亿亩耕地。 我国耕地面积18亿亩,接近耕地极限。 如何增加这额外的5亿英亩耕地?
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新疆引水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垦耕地。 那么问题就有两个问题了,一个是水是否充足,另一个是土地是否充足。
首先是水量问题。 过去,“红旗运河”的想法是不可行的,因为雅鲁藏布江的水量不足。 那么这个想法能解决水量不足的问题吗?
让我们先看看你需要多少水。 大豆种植耗水,一亩大豆平均需要1500-2000立方米的水。 一亩小麦只需要400立方米左右的水。 共有 3 个小麦44亿亩,按单季需水400立方米计算,合计需水2400亿立方米。 如果增加5亿亩耕地,344亿亩全部种小麦,原有麦田换大豆(原麦田一般是比较旱地,否则不种小麦。 但无论如何,它比新疆更接近水源)。这仍然需要 1种植大豆的56亿亩耕地需要约3100亿立方米的水。 这样5亿亩新增耕地,344亿英亩小麦,1大豆种植56亿亩,共需水5500亿立方米。
然后计算长江的洪水。 从多年年平均径流量来看,中国排名前四位的河流分别是:
长江,多年年均径流量9755亿立方米;
珠江,3360亿立方米;
黑龙江2709亿立方米;
雅鲁藏布江,1654亿立方米;
由于上述四大河流的洪水主要由强降雨引起,因此一般占年径流量的70%至80%。 如果把洪水分开计算,长江年平均洪水量约为7000亿立方米。
让我们看看新疆的土地情况。 新疆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现有耕地 16亿亩,约7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找到约33万平方公里的适宜土地,并通过引水改造成耕地。 换言之,如果能够将长江洪水引向新疆,同时在新疆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约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改造成耕地,同时,小麦和大农作物将在全国范围内种植。
豆类,我国理论上可以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自足。
这似乎很困难,但似乎只是理论上的。 这取决于我们中国人能否在地球上创造另一个奇迹。
2、建立以长江中下游为西引洪水主干道的宏伟水利工程。
长江有许多大支流。 有49条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 每条较大的支流都可以产生更大的洪水,并在其下游形成洪水。 长江的汛期为5月1日至10月31日,即半年。 因此,主干道沿中下游修建,在汛期将洪水引向西,其水量充沛。 同时,长江洪水集中在中下游,尤其是湖北至江西,因此引水地点相对集中。 主要引水道路以引水为主,防洪为辅,主干道的引洪功能在半年左右的非汛期灵活处置或闲置,不影响长江原有生态。
由于洪水蔓延迅速,水流湍急,流域夏秋季强降雨面积大,径流迅速集中,这条主干道在施工初期(如一期)的主要功能是引水,防洪为辅。 现阶段,传统防汛手段仍是主流。
3、考虑长江主要支流,修建多条支路与主干道相连。
由于支流的汛期与长江的汛期几乎相同,因此是否需要修建支路连接主要支流的主干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如果珠江不是长江支流,其汛期为4-9月,如果修建湘江引洪支路连接珠江和长江引洪主干道,可以延长主干道的引水周期。
4、在长江主要引洪路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骨干引洪网络,将洪水由西向北分流。
由于地理位置和天气系统的差异,我国七大河流的汛期迟早会有所不同。 根据降雨和洪水发生情况及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为: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除长江主要引洪外,其他六条主要河流也可建为引洪支流支流,或与长江主干道相连,或与支路互通,将引洪送北储,以便在北方缺水季节蓄水。 当全国泛洪支流骨干网建成时,在当下。
在已经完成的“南水北调”的基础上,实现“南水西调”、“南水北调”、“东水北调”。
5.概念的实施步骤。
改道的目的地是新疆。 改道的目的是在新疆再开垦5亿亩耕地,为大规模移民做准备。 引水能否顺利进行,5亿亩耕地能否复垦,需要可行性研究和试验验证。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第一步是进行可行性研究。 方案基本可行后,制定设计方案,并进行初步试验和实验,对方案进行验证。 第三步,通过实验验证,找出设计和实现的不足和不足,并进一步优化方案。 然后不断迭代和改进。 这就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它是世界上所有优秀企业和工程操作的普遍规律。 长江泛滥西流和新疆耕地开发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5.1. 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从三个方面研究可行性:一方面是引水的可行性;第二个方面是耕地的可行性三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资金)来顺利完成引水和填海造地两大事件。
5.1.1 土地和耕地。
考虑到道路、辅助用地、居民区等情况,要找总量大于目标用地的土地。 究竟有多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引水完成后,新疆是否有足够的土地耕种,如何开发成耕地,是否可持续、永久,能否与环境和谐共生等,需要提前研究。 总之,我们能找到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耕种吗?是否有可能开辟5亿亩耕地(如土地改造、气候条件、耕地耕种等);如果你找不到足够的土地来耕种,可以。
引水到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地进行填海造地,是可行性研究的第一步。
5.1.2 引水的可行性。
洪水只是水的转移。 如何在长江流域引进?需要研究引水、引水位置、方式、功率、路径、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可行性。
5.1.3 资源调动。
资源无非是人、金钱和事物。 关键是钱。 除了社会效益、粮食安全、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更均匀的人口分布等因素外,这个想法的总投资和总融资回报率是多少?可以量化吗?能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如何在不赚取短期利润的情况下实现长期投资?投资主体、参与者、权益和投资收益如何分配总投资额?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5.2 建设试验引水渠道,开辟试验耕地,验证可行性。
首先,要利用经过充分研究和设计的方案,开辟小规模的实验性引水渠道或管道,开展全方位、全方位的实验性实验同时,将在新疆开辟相应的试验耕地,全面验证可行性。
5.3、多渠道扩展实验及优化方案。
在前期小规模、示范性、典型性研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进一步扩大实验和实验规模、扩大范围、进一步试点,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找到失败的原因和避免失败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想法, 并进一步优化整体规划。
5.4、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开展一期工程的建设。
在现阶段进行构想时,将在前期研究和各种实验实验的基本成功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项目一期的建设。
5.5、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
之所以要分一到几个阶段,是因为无论是取水还是耕地开发,都要进一步分为若干次水取水用地和耕地开发。 5亿英亩耕地已接近目标。
过去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汇聚国家资源,跨越几代人,需要长期投入巨资的超级项目。 从第一到地方,从领袖到具体个人,这是牵涉到整个民族兴衰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毅力和“经纬填海造地”的勇气和决心,一代又一代,以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工具,努力谋划和建设好这项伟大事业。
6. 尾声和后记。
这个想法揭示了一个宏伟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从长江洪水中引水。 但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逆转长江,克服重力的影响,向西输送大量水。 虽然我相信基础设施怪胎会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以可承受的成本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这样,项目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个问题留给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和金融部门来解决。
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更有创造力,勇于前进。 只要我们14亿人民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创造力,自力更生,以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就一定能够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把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土地。 人间繁荣、强大、繁荣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