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 如何辩证看待MBTI疫情[EB ol].(2023-12-22)
自从MBTI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后,作为网友,我看到了“INFP最黑暗的时刻”、“E和I的坐姿”、“E和我聊天的区别”等很多热搜。 起初大家看到这种话题都能笑着调侃对方,但久而久之,当我再次点开这样的热搜时,发现网友们的评价渐渐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INFP的至暗时刻”条目中,最流行的评论是“INFP的至暗时刻是再次看到INFP上的热搜,INFP已经成为时尚单品。 大家对“IE”的争论也变成了无奈和讽刺的调侃,“别让我在春晚看到什么'相亲我一家人,大家一起包饺子'。 “主动或被动地给'i-person'和'e-person'贴上标签,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为什么人们如此蜂拥而至?
积极:科学划分类型,治愈社会差异
科技的飞跃拓展了社会交往的边界,但也让很多年轻人“卡”在人际交往的困境中。 然而,随着对“我人”和“E人”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很多人发现他们对“无法社交”的恐惧正在减少。 当认为自己是“社交恐惧症”的人转变为“我人”时,该群体欣然接受这个标签,并说:“我正在向内看,并通过孤独和沉浸获得能量。 E人正在向外看,并通过社交获得能量。 当年轻人走出社交话题过多的“短与长”时,会发现无论是i还是e,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成为社交中游刃有余的派对王。
MBTI的全称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数”,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八种心理类型,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因此,MBTI具有一定的心理意义,因此人们更容易被列为“专业”和“权威”,并用专业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从而使MBTI给自己的有趣标签也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似乎年轻人接受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负面:刻板的表演疏远了人格
在互联网上,中国师范大学徐莫凡教授为中文系开学典礼作了演讲,主题为“谨防语言陷阱”,教授在演讲的最后说,“我们生活在语言符号的世界里,而不是物质世界,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 ”
MBTI测试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分类和标签,人们使用这个标签进行互动。 如今,年轻人的社交互动不仅基于年龄、爱好和职业,而且更经常加入“你是什么?“MBTI已经成为人们利用测试结果来给互动贴上标签,快速判断他人性格的工具,但是当我们了解对方的MBTI时,很容易先验地给对方贴上标签,基于之前对某个性格的刻板印象来理解对方并与之互动, 甚至产生偏爱或厌恶的感觉。例如:您是ENFP吗?那你一定是一只“快乐的小狗”,一个非常社会乐观主义者!
MBTI测试的16种人格分类在人们的交往中提供了自然的“符号”,人们使用某种人格符号来识别自己并参与社会交往。 人们在数字虚拟空间中表演,甚至游牧民族扮演各种角色。 [1]MBTI的出现,让很多人陷入了“表演者”的境地,甚至疏远了人本身的人格,当MBTI的自我认同感不断上升时,人们会模糊自己的自我认知,用这个“标签”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比如:因为我是某某MBTI,所以我会做点什么。
MBTI测试最初强化了人们对自己的认知,人们通过MBTI测试构建了更清晰的自画像,但过多的沉浸和替代会带来疏远自己和他人的风险。
连词:符号带来便利,但也充满风险
MBTI的爆火,其实带来了一个老问题——人的符号化,俗称“标签化”。 当我们生活或工作时,我们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更极端地说,“用 3-5 个词总结自己”,我自己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历。 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困惑,甚至让我感到焦虑——请对自己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
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过程吗?正是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简洁的信息,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时不得不像流水线一样工作,包装标签和重新分配,压缩和再压缩巨大的信息,才能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快节奏时代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和普遍的公平性——这就是“符号”带给我们的便利。 然而,如上所述,符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强化刻板印象、模糊自我认识、疏离人格的隐患。
符号,他可以携带大量的信息,正确使用会受益匪浅;但同时,他也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
1]王思琴.MBTI兴趣群体的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研究[J].视听,2023(12):105-108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3.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