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居民对存款的热情越来越高,主要是出于应对未来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的考虑。 许多人担心自己将来可能会面临失业、疾病或其他突发情况,尽早存一笔钱可以帮助渡过难关,减轻财务压力。
此外,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风险较高,投资失败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相比之下,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不仅安全,而且还可以赚取一定数量的利息收入。
然而,一些学者似乎高估了我们居民的平均储蓄水平。 据一位银行经理介绍,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数量已超过全国家庭的98%。 这一判断也得到了央行数据的支持。
据央行统计,我国只有10%的人人均银行存款超过10万元,这意味着90%的人甚至没有10万元的存款,超过50万元的存款账户比例甚至不到2%。
对于很多人来说,50万元的存款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么为什么98%以上的家庭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们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很大。 根据一家银行的数据,2%的家庭控制着80%的存款总额,而其余98%的家庭只持有20%的存款。 这说明,我国的存款高度集中在极少数家庭,而广大普通人的储蓄额度非常有限。
近年来,P2P平台的迅速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集体崩盘,也让很多人走上了无归路。 在P2P热潮期间,许多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将银行存款转移到这些平台,并看着高收益积累。 但随后一场巨大的雷雨席卷全国,这些人的积蓄被抹去了。 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能够完全弥补他们的损失。
此外,中国的银行存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对普通民众的吸引力较小。 很多人把资金转向了**、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也严重亏损。 例如在持续投资的过程中,许多大城市中产阶级的资产几乎完全缩水。 这使得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变得更加困难。
我国大部分居民收入不高,约3-6千元。 即便是双职工家庭,月收入通常也在1万元左右,还要支付各种日常开支和子女的教育费用。 因此,可以积累的金额非常有限,十几年几乎不可能存50万。 更重要的是,这没有考虑到任何意外事件。
此外,高房价和沉重的房贷压力也严重制约了居民的储蓄积累。 绝大多数人为了买房,都要掏空家里的积蓄,每月的住房开支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收入,可自由支配的钱只够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房奴”和2亿共同还款人,他们所承受的房贷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节省50万元的目标显然离他们很遥远。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居民主动存钱的意愿在增强,但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要想拥有50万元以上的个人储蓄,还是比较困难的。 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的限制和各种必要支出的挤压。 当然,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储蓄习,避免过度负债,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实现50万元的小目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